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几次升腾且愈演愈烈的"张爱玲热"中,张爱玲作为小资文化偶像和消费品牌逐渐被确立起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由传媒引导和文化市场的介入,张爱玲成为一种经典,一种时尚.中国大陆的"张爱玲热",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的通常情形,成为了一场较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以张爱玲为品牌为文化符号的消费活动,这一文化品牌被有效利用,实现了文化和商业的双重价值,欣赏张爱玲变成了消费张爱玲."透支消费"张爱玲的结果,是张爱玲被平面化、庸俗化,张爱玲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消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传播话语指向上带有明显的商业化特征,张爱玲热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书销售图式,而更多带有一种文化符号的建构意味,消费张爱玲相关的符号可以当做小资的时尚标签,消费中亦能让人体会到城市的怀旧感以及精神家园的失落感,当符号进入影像世界中,也会被影像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两种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小资、布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现阶段白领阶层的社会分层状态进行探索。作者认为,首先这二者之间有部分的继承关系,但同时布波更强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二者都可以由消费符号来体现与其他阶层的异质性。最终的探讨是为了寻找一种在精英阶层和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分析这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在社会运行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造就了上海,也造就了上海文化。上海文化的永恒窗口是国际化、开放化、民间化。张爱玲融入了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以一个异端的形象出现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她的写作消解了神话叙事,代之以后神话叙事;消解了爱情神话和母爱神话,放逐了壮美的英雄和理想主义,让小市民唱起了主角,呈现了文学“优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张爱玲的创作分析了其文化构成,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张爱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她的出身和家庭环境先天性的影响到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这种深厚的联系在她作品中随时流露出来,就象盐溶于水;同时,她后来接受的西方文化的教育背景又使她处处以西方文化的眼光来观照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的时空营造与中外文化之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瞻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独特的时空意识、故事时空的内部机制、叙事时空的文本形态及新的审美图式等层面,探讨张爱玲如何批判地汲取中外文化诸多领域的理论、观念与技艺,营造了融汇中西、传统与现代的小说时空的崭新图式.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其小说体现了文学本源的复归和清醒的市场意识,实现了古今、中外、雅俗文化的相融相通,客观上具有文化批判的价值和意义.上述多重文化意义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西方文化的影响、孤岛殖民文化的浸染、独特的生命体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的品牌消费心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心理在品牌价值的实现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同样的商品效用前提下,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名牌?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但是许多研究只是从消费品牌的商品原点出发,事实上品牌消费不仅是消费者个体的心理历程,也是整个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文化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已延伸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当中,人们的品牌消费已成趋势。文章将通过已有的学科理论对消费者的品牌消费心理做出更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探讨的是在上海市民文化语境下,张爱玲的创作有着怎样的特色,以及受到上海市民文化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其小说体现了文学本源的复归和清醒的市场意识,实现了古今、中外、雅俗文化的相融相通,客观上具有文化批判的价值和意义。上述多重文化意义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西方文化的影响、孤岛殖民文化的浸染、独特的生命体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快速消费"模式的现象背后来探讨我国当代消费伦理问题,它不仅仅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浪费,而且同时使"人"这个消费主体发生了异化。并试图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我国传统消费伦理思想中寻找快速消费伦理问题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般认为,体现当代消费社会本质特征的消费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消费文化连同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一道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新本质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她的个性形成与她所受的中西结合的教育、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作家张爱玲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封建旧家庭孤独痛苦的生活经历影响和对封建家族制度下人性扭曲的深刻洞察以及冷酷决绝的笔锋,形成了具有苍凉意味的张氏家庭小说。张爱玲通过对父权的沉沦,亲情的迷失,子辈的备受摧残等的审视,消解了传统观念中的"家",传达出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张爱玲敏感内省的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形成了对世事的否定情绪和敌对的人格心理。张爱玲潜意识中的文化心理是她在特定时代对东西方文化悲剧性体认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张爱玲重新被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认可和接受,一是由于其作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各自不同的审美需求,二是由于文化接受的样式由原有的纯文本接受转化为传统的文本接受和影视接受相结合的综合接受,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张爱玲的文化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以两种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小资、布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现阶段白领阶层的社会分层状态进行探索。作者认为,首先这二者之间有部分的继承关系,但同时布波更强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二者都可以由消费符号来体现与其他阶层的异质性。最终的探讨是为了寻找一种在精英阶层和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分析这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在社会运行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张爱玲散文许多经典篇目所特有的中外文化对比性体验的分析、论述,揭示其散文的文化批评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