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善《文选注》久为士林所推重,但其传世之单行本因传抄、刻版讹误及五臣注窜入等原因,遗误甚多,原貌已佚。后世诸家纷起,多所匡正。进入清代,受朴学学风影响,文选学家同时也多是小学家,他们对李善注做了大量的补益、校勘工作,创获极多。徐攀凤所著《选注规李》即是一部补正考释之作,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引书辨误、溯源考证、补阙拾遗、选文校勘等几个方面,对李注决疑正误。足可一观。  相似文献   

2.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现存的古文书之中,存在一份“李善注拔萃”,内容出自《文选》李善注本卷五十二,抄写者是日本奈良时期宫廷写经所的写经生。该拔萃虽是一份非正式的抄物,但是抄写时间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能够从正文与注文两个层面,呈现出李善注本《文选》在唐代的早期面貌,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此外,该拔萃直接展现了日本宫廷写经生的日常抄写工作和私下学习状态,并侧面反映日本宫廷贵族对《文选》的学习需求,证实了李善注本在日本早期的重要地位。这有助于理解《文选》李善注本传入日本之后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中的李善注与诸宋刻《文选》李善注(如监本、尤本),发现李善注“增注”的主要来源有:《钞》、五家注、陆善经注、未知旁注及李善本人的增补等.本文旨在探究诸宋刻李善单注本及《文选集注》中李善注的“增注”来源,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以揭示诸宋刻本及集注本所存在的一些所谓的“李善注”,实为后人所附益,李善并未措手其间.  相似文献   

4.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5.
以胡刻本、尤刻本李善注,影宋五臣注,明州本,奎章阁本六臣注等,对校比勘《唐钞文选集注》所收陆机诗注,可以发现:《唐钞文选集注》除所收《音决》重在陆机诗音训,公孙罗《钞》注与陆善经注具有重要价值,如较详介绍陆机赠诗对象,阐释陆诗本义及地理、天象、气候等与陆诗本义的关系;有些注或优于李善与五臣注等,或与李善注、五臣注等互为补充。《唐钞文选集注》还有助于确认、复原《文选》陆机诗、注原貌,对众家注也有所整理。  相似文献   

6.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内称得上专门之学的,首推“选学”一目。《旧唐书·儒学上·曹宪传》曰:“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于代。”可见自唐代起,“选学”即趋兴旺发达。自唐末采用木版刻书之后,《文选》的传播渐以刻本为主流。如果敦煌莫高窟中的珍贵文献至今未被发现,世上怕已难以见到《文选》在各种版刻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本子流传。宋代先后刻出李善注、五臣注等数种本子,后来又有人将之合编而有所谓六臣注或六家本之说。但唐代享誉一时的公孙罗注等等,却…  相似文献   

8.
一六家本《文选》的产生,是宋代《文选》学的产物。《文选》在隋唐之间,因曹宪的传授而成为一门专学。传其学者有公孙罗、许淹、李善等,其中以李善最为著名。李善在高宗显庆三年(658)九月完成了六十卷本《文选注》,并上给高宗皇帝。其后,在玄宗开元六年(718),吕延祚组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重新为《文选》作注,并将李善的六十卷重又恢复到三十卷,世称五臣注。这两种注本在唐代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文选》学形成的原因,其因有四:一、《文选》所选诗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文选》的文体分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体分类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三、《文选》李善注是古籍注释中的名注,它不仅注释《文选》,而且保存许多失传的文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四、唐代《文选》学者教授《文选》和科举考试考诗赋,对《文选》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善《文选注》所引《缠子》,汉唐诸志均未著录。结合典籍与史志目录等相关记载,并检核李善《文选注》、马总《意林》、《太平御览》等所存之佚文,可知缠子为战国时墨家学者,与儒者董无心同时,他继承墨子的学说如右鬼、反对妄杀等,并努力宣扬,与董无心辩难。《缠子》虽仅存数则,但对我们今天认识墨子之后墨家学派的发展以及儒墨之争的情况有一定的价值。文章对《董子》亦略加考辨。  相似文献   

11.
初审意见(节选) 一、稿件总评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清阮元撰.阮元生于文武兼治之仕宦世家,家资殷丰,颇有书藏,父母皆通诗书,家学渊源;本人师从戴震,为徽派朴学之重镇巨擘,乾隆进士,历任高官,在儒生中颇有号召力.阮主政江西于南昌府学所刻《十三经注疏》今为《十三经》通行经典刻本,然此次刻经源起实为其更早一次学术活动,即始于嘉庆六年的校经活动.有感于当时通行之毛本经书错舛流沿,阮元以其与自藏善本对校,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刻印于文选楼.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多以此为祖本,抄写过程中,难免益误.今对文选楼本《校勘记》进行校点整理,并与南昌府学《注疏》所附《校勘记》进行对校,单独出版,实有益学者,也是对《校勘记》这部校勘学集大成之作的首次校点整理.  相似文献   

12.
日本金泽文库旧藏平安中期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二十余卷。光绪间,罗振玉影印出版,题为《唐写文选集注残本》。集注之次序依李善、钞、音诀、五家(即五臣注)、陆善经排列,亦时尉编者案语于后。日本选学泰斗斯波六郎于《文选诸本的研究》中云:"此本所引之钞、音诀,虽均不知何人所撰,却堪称惊人之秘籍。  相似文献   

13.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14.
宋本曹植集乃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而晁本实即《龙城录》记载的北宋十卷本曹植集,与北宋秘阁藏本《陈思王集》并非同一版本系统。通过与《文选》所载曹植诗文的比勘,断定十卷本曹植集的重编主要依据了非李善注本系统,且重编至迟在北宋初。据"愍"字阙笔及载有《画赞》、《列女传颂》等篇目的内证,结合与《文选》李善注所引曹植诗文的互勘,断定宋本曹植集属唐二十卷本系统,而李善注所据曹植集则属三十卷本系统,此即《旧唐志》著录二十卷本与三十卷本曹植集之关系。曹魏以来存在选本性质的秘阁本和曹植自编全集本两种系统,而二十卷本继自曹魏秘阁本,三十卷本则继自自编全集本。《四库》本曹植集乃据抄自翻宋嘉定本,版本价值优于宋本,且属明代曹植集的祖本,校勘整理曹植集宜选择为底本使用。  相似文献   

15.
敦煌和吐鲁番写本《文选》存三十七个写卷,其中吐鲁番写卷共有七个,残损严重。残存写卷不够系统,大多非李善及五臣注本。吐鲁番写本《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从版本上看,较今本早且珍贵;从文字上看,可正今本之失,且存在较多俗字、异体字,同时也存在误写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左传》杜预注、孔颖达疏,以及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竹添光鸿《左传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左传》重要文献在训释、校勘中存在的疑误之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辨。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助研讨。  相似文献   

18.
有关《洛神赋》“感甄”一说,是曹植与甄妃的一段公案,自南宋尤袤刻本《文选》李善注印有这段故事以后,流传滋广。本文指出尤刻本所附李善注为后人阐入。同时勾稽史料认为附会曹植和甄妃关系的传说,在中唐时期已经流传。但东晋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宓妃所用的灵蛇髻,与晋陆翩《邺中记》中甄妃发明灵蛇髻的记载亦相印合,虽不能确证此传说产生于东晋时,亦不失为有趣且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史实。  相似文献   

19.
裴骃《史记集解》保存了数目可观的汉魏古注,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它最早大规模引用了《左传》杜预注,因此,《史记集解》对于研究早期杜注的接受乃至杜注的校勘都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考校可知,裴骃所引杜预注既有《春秋经传集解》,又包括杜氏的《春秋释例》,这些内容对于校勘中古史书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文选钞》是保存在日藏《文选集注》中—种重要的《文选》注释.据《文选钞》注中地理知识背景、倾向,公孙罗的事迹,以及善珠《因明论疏明灯抄》所幸存的注释等能证明作者是公孙罗.《文选钞》在性质上近于“荟萃众说,钞为一帙”,这些有助于对《文选钞》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