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易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站在行为对象的角度进行思维,它是用于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技巧。由于从行为对象角度确定的行为方式和内容更易被对象接受,从而使沟通、交流实现高效化。因此,这种思维技巧被广泛采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教学客体,这是一种单一的教学主体论,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  相似文献   

2.
蒋继媛 《贵州教育》2007,(14):43-4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教师应该由主宰者变为组织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  相似文献   

4.
汪晓静 《现代语文》2009,(11):21-23
表达交流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话、说话"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表达交流是听者与说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前者包含了参与活动的人在"听话"与"说话"之间的角色穿插和转换,进而实现言语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而"听话、说话"往往是单边活动,缺乏"动"感。  相似文献   

5.
郜书林 《新疆教育》2012,(20):178-178
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数学课堂可以说是由教师、问题、学生所构成的一种动态的三维模型,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由问题作为纽带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互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与情感得到交流、沟通、碰撞,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亲和力,构建绿色、生态的数学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的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除了这一交流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作者,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  相似文献   

8.
数学既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方法论的科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学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思维场,当这种无形而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思维得到师生双方很好的控制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当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及人与教学资源的交互作用有机贯穿起来时,教学活动便组成思维网络,构成"教学思维场".本文针对教学思维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使大家对教学思维场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寂寞是童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无法与人,尤其是成人沟通和交流导致的。从萧红的《呼兰河传》来看电影《冬冬的假期》和《我十一》可以发现,后两者中凸显的寂寞感才是真正的寂寞,其表现形式是迷茫和惶恐,并且无法消除,只能以搁置和替代的方式来缓解。  相似文献   

11.
当下,教育领域正在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商谈、交流和沟通,通过平等对话与交流,寄希望达到不同主体认识和情感上的共识,并达致教育机会公平的目的。主体间性思维方法为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在教育领域运用主体间性思维方式取代主体性单一主体范式,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主体之间的可沟通性、可传达性。而“交往合理性”和“交往行为”为不同教育主体间的对话与沟通提供了可能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耿慧 《成才之路》2013,(28):95-95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生物课堂教学通常缺乏互动性,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非常缺乏沟通,因此,生物课程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而对生物教学的方法、策略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老师之间多增加交流、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写作的概念及内涵,《语文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余秋雨先生说得更为直接: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确实,人类在社会之中是离不开表达和沟通的,而作文便是这种表达、沟通的书面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课堂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有效的交流过程是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一、合作教学理念合作教学重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达到的合作中,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种理念给传统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模式。对老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对学生来说,是新的体验。合作教学使得学生有各自既定的学习任务,通过沟通,各自互换自己的最初想法,没有雷同,没有模板,大家集思广益,让每个人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有自我存在感,让每个学生有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人格完善,实现自我蜕变、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教改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课堂讨论是沟通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无疑有利于启迪、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敢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现代语文》2013,(10):102-103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的,没有交流就不可能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转化,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交流,因为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中始终充满着情感的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始终通过语言、教态及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语文不只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张淼一 《文教资料》2008,(6):139-140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甚至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已变得尤其重要.各个级别的公开课,成为这种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公开课的公开性质,无法摆脱利益和荣誉的牵扯,因而众多的公开走进了"秀课"的误区,原则上违背了新课改理念的根本宗旨.而作为最具观赏性的语文公开课,自然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