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来看钓组。钓组入水部分包括漂、线、连接环、铅坠、钩等,其中线、连接环、钩所产生的重力和排水产生的浮力忽略不计,漂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所调部分只有铅坠了,当铅坠重力大于全漂的浮力时,漂将全部沉入水面之  相似文献   

2.
冰钓近十年,从没有这么爽。进入三九,鱼越来越难钓,腊八以前,每天钓个一两千克鱼很平常,三九以后一天能钓上三五条鲫鱼都不容易,而且鱼的个头很小。正在此时,《中国钓鱼》2006年第一期送来了,打开一看,全是讲冰钓的。一口气读完,已是午夜两点,睡意全无,只盼天亮,好去重新凿冰垂钓。好不容易等到天明,看表8时整,草草洗脸,整装出发,听到晨练的邻居嘟囔:"这钓鱼的人真是疯子!"赶到鱼塘,我是第一个。赶快凿眼,四个角打了12个,中间打了6个。趁人没来,赶紧挂上红虫钓吧,试试这不打窝的钓法。红虫刚放下去,缓缓一沉,提竿,中鱼!一条鲤拐子约有400克,晃着红红的尾巴,被我拉上冰面。窝子惊了,换窝再投,工夫不大,又上一条,这条约有750克。好在我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巍巍中华,有本名声远播的杂志(中国钓鱼)。倘在语法上较真儿,这名字有点费解,然而汉语的优越性之一是模糊性,谁都不会把这名字想到另一番境界上去,而将语法抛在一边。所谓《中国钓鱼)就是关于中国钓鱼事业(运动、企业、产业活动等等)的报道、介绍与综述,而不是论述中国政府为着什么而稳坐钓鱼台以计策胜敌或敌之盟的刊物。这是本非政治读物而不是以春秋笔法命名的政治刊物。之所以这么罗嗦一通,是因为我曾在香港见到一位朋友,他问起苏雷先生的近况,我答曰:在《中国钓鱼》做编辑。这位朋友说,哦,这一定是讲中国政府内政…  相似文献   

4.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和水温的不断升高,鱼儿逐渐退回了深水,春天钓草窝钓浅滩那热闹的场面已消失。如果要继续白天的垂钓,不但要忍受烈日高温的煎熬,而且还要面对无数小杂鱼无休无止的闹钩。因此,许多钓友都选择了夜钓。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大东分局有几位钓鱼迷。诸如手竿大王老高,无论在池塘、水库、湖泊钓鱼习惯用手竿,玩得"特溜";海竿高手老温是指哪打哪;打窝送线高手老崔送的线肯定上鱼;自制饵料能手老朱带的饵料每次都被抢用一空。这些钓迷们虽然平时少言寡语,可是凑到一块聊钓鱼,却侃得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这个小县城,30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呼兰县,我是头一份订《中国钓鱼》。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缘份呢。1983年的9月份,收发员小马将全国订阅报刊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就是好,精彩内容真不少。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出钓,没有约到人只好自己带着孩子到一水库垂纶。按《中国钓鱼》饵料篇上吉林钓友舒兰、柏振庭介绍的钓鲫饵的制作方法提前制好了饵料,到了水库边打开一看怎么这么稀,像糨糊一样,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垂钓大军的行列。他们如饥似渴,一边捧着《中国钓鱼》杂志学习其中的知识,一边在池边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用他们的话讲是“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垂钓爱好者,作为《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我首先感谢《中国钓鱼》能够为全国各地的垂钓者提供这样一个各抒己见、共同切磋钓技的园地;更感谢编辑及征文评选委员会的各位老师,将“父子钓情”献给更多的读者。 拙文《父子钓情》能够获奖,是我始料不及的,此时此刻,我除去激动,想得最多的,还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初,我应军事科学院之邀,到香山脚下参与一部书的编审工作。一次晚饭后散步,见一池塘边有人钓鱼,遂萌发了试一试的念头。这一试便一发而不可收,由学徒至钓徒,由鱼迷至鱼痴,甚至有人说我“得了‘钓鱼癌’,没治了。”有次在碧海钓具公司见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春节前后,由于我的身体有些不适,家人不准我去冬钓。闲来无事,总得找点事儿做做,结果我翻箱倒柜,把历年来装订成册的《中国钓鱼》杂志搬了出来,按年陈列,每册都翻翻,名日“回顾读”。翻着读着,就萌发要给编辑部写篇稿的念头。于是罗列提纲,搜集资料,就写成了如下的稿件。  相似文献   

13.
我家看《中国钓鱼》已有6年多的历史了,老爸是每期必买,他的钓友们也个个都爱看《中国钓鱼》,都说它内容丰富,精彩好看。 记得2000年第十一期杂志没买到,老爸急得不得了,到处向别人借,后来花了20元高价买了一本,回来还庆幸地说:“幸亏这本我买到了,要不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钓鱼迷,每年春夏秋三季的节假日几乎全部在河边、湖旁或水库上度过。钓鱼的头天晚上,把一切准备停当,躺在床上就睡不着觉了。大脑在不停地工作——想钓位选到哪里,用哪种诱饵和钓饵合适,钓住大鱼咋遛咋起……翻来复去搅得老伴直嘟囔。似睡非睡地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就轻轻地爬出被窝,电灯也不开,蹑手蹑脚把自行车推出门外,好像做了贼似的,跨上车就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台湾钓法兴起后,我的《中国钓鱼》在钓友中更成了抢手货。杂志未到,借阅者都在挂号排队了。在河边的钓场上我当众郑重声明:明年开始《中国钓鱼》概不出借。众钓友笑着答曰:“明年送上门也不要了。”原来许多人都订阅了《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6.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17.
崔天鹏 《中国钓鱼》2006,(11):74-75
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一商以来,我对《中国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订阅《中国钓鱼》已逾10年,她是我多年来毕持每年必订、每期必看的杂志.在各种期刊繁多的今天,我很看重《中闰钓鱼》。一份好的杂志要有个性,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为读者接受。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刊物的读者日臻成熟,他们对刊物的订阅、购买和阅读的取向,更多地取决于对刊物整体质量的直接感受.  相似文献   

18.
我能吃鱼,甚而至于烹鱼的手艺也招客人称赞,然而我不会钓鱼,钓龄不短,钓绩不佳,说起来脸红。 可我钓过虾,钓过蛙,还摸过蟹,惟独在钓鱼上功夫差矣。 说起钓蛙,很令人回味。小时候,和几个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抹泥之交”,用一根向日葵杆儿,头上拴细线一条,线头儿拴块旧棉花团儿,找个没人的地方,朝棉团儿撒泡尿,然后到河沟里垂钓,一只只青蛙便前  相似文献   

19.
姚军 《钓鱼》2013,(4):18-19
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下了班后我又不由自主地向县城中心的邮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业大厅里有一半空间被用来出售杂志报刊。那里设有柜台,柜台上放了一排排的报纸。柜台后有三排四层的书架,杂志是五花八门、门类俱全,这里就有关于钓鱼的杂志。以前,我记得这里只出售一种钓鱼杂志——《中国钓鱼》。那个下午,我来到早已熟悉的老位置,正准备拿起新来的《中国钓鱼》时,冷不丁看到边上放了一本《钓鱼》杂志,这是一本很有潮流气息的杂志。那"钓四年前的一个下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  相似文献   

20.
尚立和 《钓鱼》2013,(10):17-19
我年逾古稀,七十一岁,钓龄却只有13年。我是新旧世纪之交才学钓鱼的。第一位师父是于瑞亭先生,他教的是传统钓法;不久,我又有了第二位师父,衣善新先生,他教我悬坠钓法:两位良师益友,手把手地教我绑钩、调漂、抛竿等钓鱼技术。老衣还把他订阅多年的《钓鱼》杂志送给我学习,从此,我又有了第三位师父——《钓鱼》杂志;这位师父又引领我在《钓鱼》上结识了好多师父,可以说,我的师父遍天下;虽然好多师父素未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