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文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对杰姆逊 2 0 0 2年沪上演讲的讨论”(见本刊 2 0 0 3年第 6期 )之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朱立元 2 0 0 3年 1 2月 ,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现代性与中国文学问题的讨论会 ,参加者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高燕、谢勇、李明、刘凯 ,硕士生丁、杨云、董佳丽等。与会者在发言中指出 ,现代性提供了重新审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视角和理论预设 ,并对一直困惑理论界的关于文学的自律和他律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主张文学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现将座谈会记录 (由谢勇、董佳丽根据录音整理 )在本刊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艺术本质问题是美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新中国的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几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文艺为政治服务"成了文艺创作的重要准则,文艺被看作政治意识形态工具;改革开放后,文艺界开始反思之前的文学研究努力回归文学研究的学术本位,在这种背景下,文艺美学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3.
艺术本质问题是美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新中国的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几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文艺为政治服务"成了文艺创作的重要准则,文艺被看作政治意识形态工具;改革开放后,文艺界开始反思之前的文学研究努力回归文学研究的学术本位,在这种背景下,文艺美学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一发表于本刊的海南师范学院毕光明教授的论文《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学报撷英”栏目全文转载发表于我校学报 2 0 0 2年第 4期”文学 .语言”栏目的海南师范学院毕光明教授的论文《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 ,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 0 0 3年第五期“学报撷英”栏目全文转载。文章认为 2 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的文学向自身回归的历史性转轨中 ,“朦胧诗”充当了艺术变革的前锋 ,而它的美学原则 ,在新潮诗歌批评主要是“三个崛起”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崛起的诗论及时把捉到了专制政治垮台后由叛逆的艺…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22—23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杂志社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提纲三十多篇。来自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美学、文艺学、文化批评、哲学、影视美学、少数民族创作与研究以及学术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多维度视角就“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内地对于香港文学的引进与介绍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几乎与台湾文学同时展开。然而将香港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学现象来整体研究 ,却比台湾文学至少要滞后数年。至 90年代末 ,关于香港文学的研究 ,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考察这 2 0多年来内地学者及香港学者关于香港文学研究的历程可以让人看清香港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倡导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是广东、福建两地的学者。经过 2 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产生 ,大陆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念———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也就是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学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整个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 ,在研究观念、方法、理论体系诸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9.
2 0 0 0年 8月在北京召开了楚辞国际学术讨论会 ,学者们围绕楚辞与中国文学及文化、楚辞学史、楚辞与历史文物、屈原研究、宋玉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重写文学史”是 80年代后期文学界出现的学术思潮 ,它是对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史写作进行的一次自觉反思 ,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和“观念论”讨论在文学史的延续和深化。 80年代中期 ,现代文学界提出了“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概念 ,并概括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 ,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 ,以“悲凉”为核心的现代美学意识 ,由文学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进程。重写文学史的真正提出是1988年的《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主持人是陈思和与王晓明 ,他们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11.
叶舒宪教授是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积极倡导者及革新者之一。从他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之路可以看出,他常常能引风气之先并给人以学术启迪性,是因为他能从个人的学术之路以及国际学术思潮的变革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反省自己,超越自己。经过近30年的努力,由他所倡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已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及好评,他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学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90年代 ,中国和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 ;二、对 90年代中国和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两次重大调整的分析与思考 ;三、以史为鉴 ,对 2 1世纪前 10年中国和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本刊共分四期刊载———2 0 0 0年 11期刊载了 (上 )即第一部分 ,2 0 0 0年 12期刊载了 (中 )即第二部分 ,本期刊载第三部分 ;2 0 0 1年第二期将刊登本文最后一部分第四部分  相似文献   

13.
改版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创办于1999年,是我国目前惟一被批准公开发行的高校二级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报。新学术繁荣于新天地。面对新世纪的召唤,我们决定从本期开始,将日出版30年的《文教资料》(双月刊)并入本刊;将原普通16开版改为国际通行标准版本(特大16开),刊友容量由16万字增至30万字。本刊改版后为季刊,发表下列四个方面的学术文章:1.文学学——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90年代 ,中国和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 ;二、对 90年代中国和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两次重大调整的分析与思考 ;三、以史为鉴 ,对 2 1世纪前 1 0年中国和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本刊共分四期刊载———2 0 0 0年 1 1期刊载了 (上 )即第一部分 ,2 0 0 0年 1 2期刊载了 (中 )即第二部分 ,2 0 0 1年第 1期刊载第三部分 ,本期刊登的是全文最后一部分即第四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中国学术理论界淡忘已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回归文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可概括为:在文学批评中,实现了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的回归;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实现了从哲学反映论向审美反映论的过渡,突出了文学的审美本性和情感特点;在文学本质的界定中,实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论向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转型,这一方面是从美学角度审视文学本质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对文学意识形态特性认识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何永康:《红楼美学》 《红楼美学》是何永康教授的代表作。1991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初版;1994年修订再版。2008年由广陵书社推出重订版。该书初版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书观点被收入北京大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一书。在“红学”研究中,开辟了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 1 2月 1 1日 ,本刊编辑部与华东师大人文学院共同举行小型研讨会 ,会议以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 0 0 4年第六期 (该期为“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研究专刊 )上的论文为基础 ,约请论文作者及其他学者就“中国的现代性及其与人文学术的内在关联”问题展开讨论。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刊常务副主编高瑞泉教授主持 ,王晓明教授、吴俊教授、郁振华教授等 2 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之前 ,为配合华东师大“2 1 1”建设项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研究计划的实施 ,集中反映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  相似文献   

18.
| 本刊专稿( 1~ 2 ) 1 数学“双基教学”研讨的学术综述——— 2 0 0 2年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张奠宙 李士钅奇 (执笔 )( 1~ 2 ) 6 国际教育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再认识 ●郑毓信( 3 ) 1 当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曹一鸣( 4 ) 1 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能力培养●熊丙章 黄 翔( 5 ) 1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丁广峰( 6) 1 课例点评 :教育要义与点评建议●罗新兵( 7) 1 课例点评的教学功能●罗新兵( 8) 1 数学教学中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曹一鸣( 9) 1 数学教学中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续 )●曹一鸣( …  相似文献   

19.
本刊特稿展望 2 1世纪吕型伟 (1.扉页 )2 0 0 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 (3.5 )“九五”期间全国及省、市、自治区各级教育进展简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 (4 .5 )以德治国全面推进师德建设工程杜公卓 (5 .5 )一个总目标两个基础———展望 2 1世纪教育框架吕型伟 (6.5 )新课程“新”在何处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崔允漷 (9.5 )教学任务的变革顾泠沅 (10 .5 )本刊专稿发展为主题 改革与开放为动力———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望陈国良 (2 .5 )中国高教筹资多元化 :成就、挑…  相似文献   

20.
韩国唐诗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学源远流长 ,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者对唐代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 ,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已成为唐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 0 4年 1 1月 3 -8日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本刊特辑发此组“韩日唐代文学研究”文章 ,以期对促进中外学术的交流与互动、倡扬学术视野的国际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