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阅评     
北京日报2001年12月19日登载了《性教育遭遇“三难”》的报道指出:中学生恋爱现象已呈公开化。普遍化、低龄化趋势。 消息援引人民大学有关调查的数字:有35.8%的中学生约会过;有20.1%的中学生接过吻;有12.2%的中学生有过性爱抚;有3.8%的中学生有过性行为。 专家认为,中学生性教育为何难以普遍开展?第一难在社会和学校的阻力。相当多的人观念滞后,认为一“教育”反而会诱发学生谈恋爱;第二难在没有性教育教材;第三难在性教育师资力量不够。 读者认为,中学生的性教育问题谈得比较久了。关键是思想重视…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29日、30日,广东《汕头日报》文摘版连续转载了辽宁《青年时报》的《法律,你不应该沉默——一位中学生为什么上吊?》这篇报道。它报道了湖北省蕲春县莲花村14岁的中学生(黄海亮)(又名“苦瓜”),因砍了房后竹园子一根楠竹做电视天线,被林业人员无理地处以100元罚款的事情。“苦瓜”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兄弟生活无着而交不起罚款。林业人员又要搬走他全家唯一的宝贝——母亲改嫁换来的黑白电视机。在争执中,苦瓜被打断了胳膊,又没钱告状。他怎么也想不通,最后选择了自杀绝路。这篇报道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3.
刘云 《新闻窗》2006,(6):90-91
近日。《重庆晨报》的一则报道说“10月在香港举行的美国全球SAT考试(即美国高考)成绩揭晓,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9)班的徐柠汐取得2330分的好成绩(满分2400分),名列第一。”一时间,中国各大媒体竞相跟上,“全球第一”的标题和报道在报纸和网站上触目皆是。SAT是美国一个民间考试机构ETS为美国中学生设计的一种考试,用以测定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美国大多数大学在录取学生时,都把SAT作为衡量学生的一种重要指标,分数学、英文阅读和写作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对动漫的态度,反映了“90后”中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值得探究的话题.本文在采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部分在校“90后”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更为“90后”中学生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进而对以动漫建构青年一代价值观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4月24日新华网报道,怪异的发型,另类的装束,令人瞠目的颜色之中包裹着一张稚气的脸,这样的镜头不断晃动在近期一些媒体举办的“2004明星学院”“超级女声”“明星擂台赛”“明日璀璨星”等各类“造星”秀中。几乎是一夜之间弥漫起的媒体造星运动,将一些青少年推向了所谓准明星的“峰巅”,这其间不乏一些只有14岁-18岁的在校中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创刊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在国家人民有灾难的时候,《中学生》总也不幸停刊。第一次,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开明书店总厂被炮火摧毁,《中学生》不得不停刊内迁,1939年5月在桂林复刊。最后一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红卫兵”一片“造反”的喧闹声中,又被迫停刊,1980年1月才再度复刊。叶圣老在《祝<中学生>复刊》里说,“《中学生》中间停刊过几回,总是停刊之后又复刊,可见许多人认为,  相似文献   

7.
4月26日,重庆市版权局根据全国整规办等13部门通知要求,与市商标局、知识产权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等8个部门在解放碑步行街联合举办大型“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暨宣传咨询活动”,并结合由中宣部和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发起的“拒绝盗版,从我做起——中学生版权保护主题教育”,举行宣传活动,100名中学生参加了活动仪式,中学生代表在会上表达了维权决心。  相似文献   

8.
当下,社会上一些人群中的“精神滑坡”、“精神退化”及“精神错乱”是显而易见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混淆乃至颠倒,正义受到嘲弄,坏人坏事成为“偶像”,时常见到诸如此类的案例。比如说吧,当过几天明星,犯了事了,“出来”后或“重新出山”后倒成了香饽饽,成了所谓的“与众不同”、“有个性”、“酷”的代名词。最近,一位曾吸过几年毒的男演员带着他主演的自传性影片到南京举办首映式,就受到南京追星族的“更加狂热的追捧”。扬子晚报的报道说,“一位中学生模样的男生坦然地告诉记者,他是逃了学来见自己心仪已久的偶像的,本来他并…  相似文献   

9.
“性沼泽”里跋涉的少男少女我是“性家教”。是一位免费的网络“性家教”!更确切地说,是一位关注青少年性健康状况的志愿者,或者叫义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被身边的一些事情和媒体上的一些消息所触动着。越来越多的关于未成年人性问题的报道屡见报端“。早恋”早已不是什么怪现象,而“少女妈妈”学生卖淫”少女卖处”学生人流大增”中学生暑假堕胎”禽兽老师”等等等等,类似的报道我们也已经看得太多太多。看到这些,我不仅在想:如今的孩子都怎么了?真的有报纸上宣扬得这么严重吗?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自从我做了网上“性家教”以后,…  相似文献   

10.
崔晓茹 《大观周刊》2012,(23):229-229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的第一条。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都有不少论述。我国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在阐述学习兴趣的内涵和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乐平 《传媒》2002,(4):26-26
在各种各样的期刊中,中学生期刊是一个特殊的群落。在期刊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大批以教辆为特征的中学生期刊退出了出版领域,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比较新潮和时髦的“新”中学生期刊。这些期刊锁定正在校园学习的中学生读者,从素质教育方面策划期刊的市场定位,充分利用中学生在“减  相似文献   

12.
张小杰 《今传媒》2013,(11):50-51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河报》1997年1年的中学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都市报对中学生的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密度、报道程度等方面探讨都市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拓展报道领域、提升报纸影响力的有益尝试,以期为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和榆中地区(农村)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从他们的媒介接触、媒介理解与领会、媒介传播三方面来揭示当前中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并对比他们对新媒介的接触和使用等来看“信息沟——知沟”是否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中学生的媒介素养之中,以及有什么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迎接十八大报道启动以来,各家媒体纷纷推出走基层类的专题、专栏、专版报道,本文分析了将“走转改”与成就报道相结合的新特点,概括来说就是亦“土”亦“新”:“土”是指成就报道适逢新闻界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背景,使迎接十八大报道来自基层深入群众,带着些许“泥土”的芳香;“新”是指报道形式实现创新,新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成就报道,并在新媒体报道内容与手法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中学生百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杂志是学生类期刊中的“另类”,在教辅类期刊一统天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类学生期刊凭借其强大的行政发行手段占领了学生期刊市场80%的份额的情况下,《中学生百科》如一匹“黑马”,以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杀入这片看似风景迷人、实则陷井重重的原野,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同业”侧目而读者喜爱的品牌期刊,并获取了省级“十佳期刊”、“最受欢迎的学生期刊”等多种荣誉称号,这曾被不少媒体评论为“一个奇迹”。其实,在这表面上的风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实话实说》一书,顾名思义,收的都是中学生写出的诗文。翻读这本书,真不敢相信:这些文章竟是出自花季少年的手笔! 没有一般常见的中学生作文中那种框框、套套,也没有言不及义的东拉西扯拼拼凑凑,更没有大话套话和漂亮的假话,有的只是掏心窝的话,而且思维是那样敏锐,意见是那样坦诚,状物叙事是那样准确,当今关于教育的种种“热点”问题,皆在他们的思索之中;当今为公众关注的学校、社会、家庭的问题,都在他们的感受之中。他们对并没有减轻学生负担、也没有走出“分数”阴影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浙江省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知沟”假设进行了多方面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农村与城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好与差,中学生中均不存在明显的“知沟”。文章还对没有“知沟”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96年11月起《生活》栏目在“消费驿站”板块中陆续播出的独生子女消费系列节目,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首肯。在被媒体“炒热”的独生子女话题中,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的《生活》栏目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孩子的消费”这一看似单一却又是教育热点、看似平凡却又极具时代特色的主题,进行了8省市的调查报道。通过“天下父母心”、“孩子的钱好赚吗产、“孩子生日怎么过”“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健康与投入”、“望子成龙”、“中学生高消费”、“科技素质”、“孩子的图书”、“孩子穿什么”“未雨绸缪话人情”等方…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各样的期刊中,中学生期刊是一个特殊的群落。在期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大批以教辅为特征的中学生期刊退出了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比较新潮和时髦的“新”中学生期刊。这些期刊从素质教育方面策划期刊的市场定位,充分利用中学生在“减负”之后所出现的课外阅读空间,同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发多种知识内容的承载形式,将期刊做得比过去既活且爱看,因而在期刊市场中得以脱颖而出,并且在新的  相似文献   

20.
高作石 《记者摇篮》2004,(11):6-6,18
“独家新闻”是吸引读者的“焦点”,也是报业竞争的“热点”。面对几乎相同的时事新闻资源,如何营造“独家新闻”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时事新闻报道方面,“深度报道”已经成为“独家新闻”概念的新内涵。地方党报创新时事新闻报道.完全可以从“深度报道”起步并由此打开“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