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例简述]策划用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充分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思路。第二课时,分析小姑娘形象,了解照应笔法。现在是第一课时。教师:《小桔灯》贵在一个“小”字。“小”字在文中前后共出现了20余个。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的“小”字。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认识“箱”“夸”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1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慢性子”“急性子”的性格特点。3.能借助表格,提取关键信息,按照顺序复述故事,并学习转换人称讲述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段式课程表(Block Scheduling),又称连续教学时间表,中文文献中有数个译名,如“时段排课方式”、“长班”等。它是美国中学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也是美国中等教育改革中最具争议性的教育实践之一。一般来说,“课段”(block-time)并不等同于“课时”(class period)。课时又称“学时”或“教时”,是教学时间单位。在我国,通常一节40-50分钟就是一个课时。而在美国的中学一般是40到60分钟一个课时。“课段”的内涵却要宽泛、广义得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时间长度的非标准性、非固定性,因此它不仅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一节课,也可以是…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设计》2013,(11):25-26
[设计说明]这本书的设计不是一个课时完成的,要分多个课时,多个阶段.课型分为“导读课”“讨论课”“活动课”“自由阅读课”等多个部分.这些课型中也没有按照教学流程进行,而是用了大体的板块设计,突出了重点问题.可以根据进程,调整教学时间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立体几何初步”中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为例,呈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从数学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评价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要素分析,从课时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重点难点等三个方面进行单元框架设计,以具体课时的教学过程为例呈现出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有“横向迁移”和“纵向发展”两种类型,以及从“四基”“四能”到“三会”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案例     
此教学案例用于初二年级数学教学,共6个课时,其中涉及了“有理数和无理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三角函数”“三角形的判定”“方差”“常量与变量”“两直线平行”等8方面内容。各课时分别沿着第一课时提出的8个方面往下讲。当某个方面的内容讲完后,可另换新的内容。内容的个数不一定是8个,可根据学生情况予以增减。  相似文献   

7.
一、对课时评价目的的认识一节课之内 ,系统的、自觉的课时评价一般包括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而非系统的、不自觉的课时评价则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我们认为 ,这些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 ,也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提问、测试等方式 ,“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 ,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评价者 ,学生是补充评价者。但实际上 ,学生的反馈信息间接地对教师的“教”作了评价 :教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相似文献   

9.
田萍 《甘肃教育》2000,(2):72-72
所谓“1 3 1”教学模式就是在每周5个课时中。用1课时作听说课,3课时作精读课,另1课时作泛读课。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有下列三个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工科发展需求,工程力学专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和读研的质量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工程热力学”课程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作为一门选修课,一般采用短课时教学。然而,“工程热力学”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较为吃力。针对“工程热力学”课程以短课时教学面临的问题,结合工程力学专业实际,提出了能够学为所用的短课时授课内容以及保障授课效果的学习监督机制,为“工程热力学”课程短课时授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有几点质疑。 1“活动与探究”的数量编设偏多 教材上下两册共编设了29个“活动与探究”,按常规组织好一个“活动与探究”至少要用一个课时,共计要用29课时。理想状态下上完教材所有内容至少需要72课时(含单元小结),减去“活动与探究”的29课时,只剩下43课时。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扰:重复的阅读、字词的学习等,较之第二课时略显乏味,学生在课堂上被限制得比较多,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知网中,对2001年至2013年发表的以“零课时”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论文进行了检索、整理和统计.以“零课时”改革的四阶段将论文归类,对每一阶段论文主题、数量、重点进行论述,总结出“零课时”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零课时”模式应用于英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盲点:对教师作用研究不足;对改革开展的硬件保障研究空缺;对“零课时”课程管理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什么教师不感兴趣?第一课时真的上不出精彩吗?第一课时演变杂交成第二课时,长此以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还是有弊?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如何显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几位语文老师以及几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试图破解第一课时难上之谜,并竭力唤起建构第一课时有效性教学的“范式”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讲读课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就一篇新课而言,第一课时是学生的“黄金时间”,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轻第一课时、重第二课时的现象。造成了第一课时结构呆板、内容单调、效率不高;第二课时内容多、形式复杂、师生负担重的偏颇。渠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课题组为改变这一现状,历经六年探索、研究和反复实践,总结出“五步教学法”。该教法的五个程序前铺垫、后延伸,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求知欲”,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益。这里刊载《讲读课文第一课时“五步教学法”简介》及教学设计,旨在引起更多的教师重视学生的“黄金时间”,精心设计和安排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讲读课文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课时走向单元,以“大观念”析“单元内容”,以“单元内容”理“研究路径”,以“单元教学”明“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从单元走向课时,在单元教学视角下明确课时设计思路、课时教学目标,并落实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整体设计、分布实施.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有几点质疑。 1“活动与探究”的数量编设偏多 教材上下两册共编设了29个“活动与探究”,按常规组织好一个“活动与探究”至少要用一个课时,共计要用29课时。理想状态下上完教材所有内容至少需要72课时(含单元小结),减去“活动与探究”的29课时,只剩下43课时。  相似文献   

18.
一、说出你的感觉来 第一课时,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并让他们充分欣赏画面,交流了对母鸡和狐狸的评价。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先请孩子们分别用一个字、一个词、四字词或成语来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觉。爽!妙!绝!趣!奇妙!有趣!生动!出乎预料!妙不可言!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并有选择地将“妙”、“趣”两个字进行板书,当孩子们说到“奇妙”、“有趣”、“生动”时,我又在原先的板书上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夏冬虎 《江苏教育》2007,(14):69-69
“秒的认识”这堂课,我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关系:后半课时,在操场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以下是后半课时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4月颁发的教学计划编写的。从课时来说,六年制重点中学的高中化学课时,除侧重文科的大为减少外,单课性选修的高中三个年级每周都各为3课时,侧重理科的高中二、三年级每周各为4课时,比起全日制十年制中学高中化学课程高一每周3课时,高二每周4课时来,总课时略多一些。而这册的内容只有五章和学生实验10个,理论性较强的分子结构)即化学键)和平衡常数等内容也移至高二而使理论内容略为减轻,同时实验相对有所加强,会减轻一些教学上的困难。本册课本五章的内容依次是“摩尔”、“卤素”、“硫、硫酸”、“碱金属”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其中卤素和碱金属原为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化学课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