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断句、标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因不明《正字通》体例导致断句、标点不当;2.因节引不当导致断句、标点不当;3.因割裂词义导致断句、标点不当;4.因误解泛称而导致标点不当;5.因引文脱落而导致断句、标点不当。  相似文献   

2.
编纂体例对一部字典辞书的编纂和使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宋代《集韵》之前的古代韵书都没有对编纂体例进行具体的阐述,这给后人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本文对唐代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的释义体例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字通》与《字汇》作为两部重要字书,二者相互参协,但《正字通》调整了《字汇》释义、安排书证的顺序,使之更加科学;收字"从古"、"遵时",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正字通》与《字汇》作为两部重要字书,二者相互参协,但《正字通》调整了《字汇》释义、安排书证的顺序,使之更加科学;收字“从古”、“遵时”,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明代张自烈所著《正字通》,上承《字汇》下启《康熙字典》,在文字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正字通》的研究主要有版本的源流考述、作者考、内容研究、与其他大型字书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字通》是明代张自烈编纂的一部大型字书,其主旨在于补正明代梅膺祚编纂的《字汇》。《正字通》对《字汇》的增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增补字头,在收字数量上有所增加。第二,增补义项。第三,为义项增补书证。《正字通》对《字汇》的匡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字汇》编排方法的匡正。第二,对《字汇》字头及其笔画数、异体字性质判定的匡正。第三,对《字汇》注音的匡正。第四,对《字汇》释义的匡正。  相似文献   

7.
唐代正字运动蓬勃开展,颜真卿深度参与了正字运动,并手书《干禄字书》。同时,正字运动也对他的书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发现,以《干禄字书》为时间节点,颜真卿此前的创作中通、俗二体用字较多,而在其后的书法实践中正字选用大幅增多。可见,正字规范对其晚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妄改原书术语、文字错误、节引不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唐娟 《文教资料》2007,(6):80-81
《干禄字书》与《五经文字》是唐代两部重要的正字字书,对后世文字的规范和整理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试对两书的内容、正字目的、正字观进行对比,并对其不同的正字观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重刊详校篇海》收编在《续修四库全书》二百三十二册,署名作者李登,是《字汇》《正字通》未通行以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字书,它对明末风行一时的《字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从《篇海》源流、作者考证、收字体例、研究价值四个方面对此字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1.
《干禄字书》是唐·颜元孙撰写的一部正字学著作,后由颜元孙之侄颜真卿书写刻石,流传至今。《干禄字书》是我们了解唐代用字情况的重要参照,在我国正字学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全书共收录804组汉字,凡1656字。除一小部分字组是辨析形近易混字的音义外,大部分字组属异体字,对异体字组则分俗通正三体。异体字组又有2字组和3字组两种。2字组包括三类,分别为:A、上俗下正,  相似文献   

12.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成书于唐朝,为《切韵》系韵书的一种,作者裴务齐生平不详。现在保存下来的本子较为完整,共有147韵,所残韵目可以补出。全书编纂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增修、丰富《切韵》;总体例、各卷体例与《切韵》系其他韵书差别很大;文字为手写体,书中保存了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大量的异体字资料。全书对于异体字的说明方式很有自己的特色,在异体字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字词考释     
上海辞书出版社《宋元语言词典》对自首、首人、出首以及首状诸词中的“首”字的解释是错误的。新《辞海》中“自首”条对“首”字则未加注释。《正字通》说:“有咎自陈及告人罪曰首。”则此一“首”字,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饶宗颐编的《法藏敦煌书苑精华》中的十七篇唐代卷子为材料,精选一千个俗字,以《干禄字书》等三部唐代正字书为正字标准,分析出唐代俗字的八种类型,进而指出八类俗字中,保持正字理据的仅一类,弱化正字理据的三类,破坏正字理据的占四类,从而得出俗字的理据性比正字要弱得多的结论,因此唐代俗字多为后代正字书所排斥。此外,还有两种外部因素影响了俗字转化为正字。  相似文献   

15.
民国是方志体例的大变革时期。民国《汝城县志》是在内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并通咨各县搜集新旧志书的背景下纂修而成的。其体例和内容上既有因袭,也有裁汰;既有调整,亦有增益。该志虽算不上佳志,但对于我们考察民国方志编纂和方志学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探讨该志纂修背景、纂修者及体例内容等方面,可以从个案管窥民国30年代初期的修志面貌。  相似文献   

16.
体例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研治和传播《说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读若、一日等若干有代表性的体例,梳理并探析它们的演进轨迹,并以体例为视角,考察《说文》学史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释诂》《释言》《释训》的特殊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释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释;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释;以今字释古字;训释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相似文献   

18.
陶美玲 《文教资料》2013,(32):121-123
俗字即区别于正字的一种不规范字体,汉字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俗字。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繁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本文选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繁化俗字为研究对象,对其类型进行举例分析,同时对繁化俗字保持正字理据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干禄字书》的正字观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禄字书>是唐代一部重要的正字字书,检测书中俗、通、正三种字样的来源、理据等状况,得知此书的正字标准主要是有来源与有理据,不仅重视规范字形,还重视规范字用.此书所体现的注重来源与理据的正字观念和变通、弹性的规范原则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同字异体,《说文解字》谓之或体。《说文》全文9353字,重文就收了1163,其中多或或体。 本文拟首先从横的方面来看,将《说文》或体构成的条例作一归纳,继而从纵的方面来看或体的变迁。《说文》之后,《玉篇》、《集韵》、《字汇》、《正字通》等书中,或体是大大地增多了。且时代迁移,或体也随之迁移,或分或合,甚而某字的或体转为另一字的或体。分合异同的情形极其复杂。对此,我们当有一清晰的认识,方能使古今不相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