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发生重大转向。在《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梁实秋用新人文主义理论来评析五四新文学,在对浪漫主义的征讨中,几乎把新文学的趋向基本否定。笔者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对梁实秋此文的得失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作为新文学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由他引起的文学论争不仅仅是文学观念的讨论,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重建,它既校正了“五四”文学的流弊,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制衡和互补作用,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革命的意义和文学的现实力量,使文学批评脱离主体感受而走向学理化。梁实秋所倡导的文学理性、文学道德和人性论虽被文学史误读成了另一种意识形态,但他对新文学的反思和重新定义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 2 1世纪 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 ,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 ,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 ,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理论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抗战时期,老舍先生一度住在重庆北碚,梁实秋也住在那里。有一次,北碚各机关文化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自告奋勇,表示要说一段对口相声,选中了梁实秋做搭档。老舍对相声颇有研究,排练时,他对梁实秋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力气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会爆出一片喝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作‘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梁实秋听了之后连连辞谢说:“我办不了,我的皮儿不薄。”老舍却说:“不要紧,咱们练着瞧。”  相似文献   

6.
舍得用板子     
梁实秋先生在谈人生时,说过这样的话:“西谚有云:‘舍不得用板子,便会娇纵坏孩子。’约翰逊博士不完全反对体罚,孩子的行为若是不正,在他的身上肉厚的地方给几巴掌,他认为是最简捷了当的处理方法。”我是同意梁实秋先生这种对体罚的态度的。对于小孩子,仅仅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7.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正>生于70年代的刘聪博士,从硕士阶段便开始了对梁实秋的批评研究。十年来,出版了《古典与浪漫——梁实秋的女性世界》,合著《梁实秋图传》等有关梁实秋的学术著作和相关论文。2010年5月出版的新作《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即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加以补缺充实而成。因专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梁实秋和朱生豪对<李尔王>译本用此进行了比较,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霍妍 《文教资料》2012,(25):20-22
新月派著名文艺理论家梁实秋的主要观点来自他哈佛大学老师欧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理念。然而他在引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来评判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却进行了重新构建。作为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和这个团体的交错影响值得关注。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和新月的主体倾向既有重合又有背离。重合是二者相互吸引的基础,而悖离则使梁实秋重构他的文艺观成为可能。梁实秋以新月社为平台,通过设立文学标准,实现了对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从梁实秋“美在文学中不重要”的论点出发,通过梁实秋与朱光潜动态的论争过程,从其关学理论质疑始,经表层裁体文字剖析,到文学关学二元分离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探求梁实秋文学的道德价值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梁实秋的文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新文学源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之初,周作人在考察新文学是什么、将是什么时,对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在考察新文学的生成动因时,周作人更注重思考传统文学内部的变革动力对新文学的根本性催生作用,从而认定传统文学对新文学成长的塑造力也将是根本性的.周作人的新文学源流观是我们的新文学史研究所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3.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是梁实秋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在文集中,梁实秋表达了新人文主义的文学批评观,建立了理性规范下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使文学批评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的第一人。而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抗争,有其深刻性,也有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国语课程是新文学课程的源头之一,它对新文学课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遂先从现象层面梳理新文学课程的诞生经过,然后纵深分析新文学课程与国语课程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比较,及对教师身份"连贯性"的观察,证实国语课程孕育了新文学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梁实秋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也是一名享誉中外的翻译家。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书,并担任英语系主任。梁实秋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行政干部而放弃了教书,反而对于课堂教学情有独钟。梁实秋有一条规矩,那就是每逢周四晚不见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为第二天,梁实秋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师还要备课?恐怕很多人都不理解,但这事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梁实秋教学如此严谨,所以他的课堂非常生动有趣。每次梁实秋讲课,教室里都是挤得满满的,尽管人很多,却是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6.
从浪漫主义战士到古典主义的捍卫者,梁实秋经历了人生重要的思想转变。宣扬“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观而忽视了文学的阶级性,注定了梁实秋在中国文坛的是是非非。本文仅旨在通过对梁实秋文艺思想作一个历时层面上的疏理、简述,以此期盼能深入了解这位长久以来被列入“右翼”文人的梁实秋先生文艺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历来许多学者对梁实秋人格魅力的评价.从梁实秋的经历来看,其“兼济天下”的抱负的时间并不很长,而转向“独善其身”,这个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含义.“独善其身”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人们往往忽视了它在乱世与治世中所包含的不同涵义.梁实秋在抗战时期倾向于独善其身,其实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妥协.梁实秋的散文语调温和却又包含着讽刺,但作者显然无意于深刻揭露、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8.
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佛禅的兴趣。本文从考量梁实秋作为一个兼具传统士大夫和自由主义意识的文人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立场入手,探讨禅宗思想对其散文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网消息,10月22日,文学大师梁实秋故居在台北揭牌。这栋位于台北云和街11号的建筑,占地约270平方米,是梁实秋1952年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时,学校提供的宿舍。专程从美国赶来出席仪式的梁实秋幼女梁文蔷,阔别50余年后,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新文学源流的研究方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和任访秋的《中国新文学渊源》这两本著作都对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作出了界定。本文试图将其同时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来考辨,以期对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有更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