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设计思路】本节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总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本节内容安排为两个课时,本案例为第一课时内容。核酸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步骤都是学习过的内容,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以人类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推测为问题源头,通过对上述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1设计思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第四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第1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教师按"应用水平"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4.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5.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生命科学史上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案例之一。教师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基于问题式学习,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学习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树虎 《中学生物学》2012,28(10):35-36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一堂市级高中生物研讨课("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课后研讨摘录:①课堂提问:这堂课回答问题共38次,共16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只有1  相似文献   

8.
生物教学中应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一、强化实验室实验 基础理论听多了,学生容易疲劳,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实验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容易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图片或幻灯片的演示,向学生介绍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主要载体、DNA和基因等,同时展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然后,通过DNA的粗提取活动,使学生对DNA形成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建芬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4-45
1教学策略本节复习课希望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试图从科学探究的高度,从探究思路的形成,到实验变量的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进而将三个实验的复习纳入一个探究体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等活动中,体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9,(12):58-59
<正>1研究背景(1)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以教材(人教版)"问题探讨"栏目中呈现的曾经在科学界争论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师可引导学生重走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领会实验选材的巧妙、思维的严密性、实验的严谨性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研究过程所起的作用,领悟科学实验的思想、方法、过程和价值,概  相似文献   

11.
<正>1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创设实验情境,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经典科学实验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究细胞核功能的几个经典实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更全面的认识,了解细胞核通过控制哪些活动来行使其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3.
把克隆引入课堂既要“适时”又要“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找准知识的切入点。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第五章的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引入较好。这时学生已学过细胞分裂、生殖和发育等知识,此时引入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还可以打破先结论、后实验证明的教材编写体系,重建过程式教学体系,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谓“适量”就像个好园丁,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决不送上一桶。把克隆引入课堂,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讲得过深,又要配合教材进行,不可本末倒置。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若用本宣科,学…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教材选择了20世纪中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到转化因子是DNA,再到把DNA与蛋白质通过标记完全分开,单  相似文献   

15.
钱华 《化学教学》2007,(4):42-45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如何引领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学习.笔者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通过"探索"这一主线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中,沿科学探究实验时间顺序,剖析实验相关问题,基于科学史创设情境,采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建构实验模型、分析实验结果,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杂志曾发表了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刘本举老师的文章《"DNA的复制"——基于科学史探究的教学》,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部分内容.本课时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变异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鉴于笔者曾在公开课上执教过这节课,因此,对刘老师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共鸣.但笔者通过比较,发现本节课几个环节设置若能做一些适当的改良,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重点是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整个内容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境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组织是该节内容的重点,也是该节内容的难点。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水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18):52-53
<正>1教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并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本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