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理想人格塑造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美学建构,从人的自然性切入人的生命本能去探究趣味生发的始源性,驻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以阐明趣味的丰富性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性互动,寻绎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彰显趣味所映现的人与宇宙生机无限的统一性,从而将生命愉悦、人间情韵、宇宙诗心对于趣味人生的建构的有机关联和重要意义揭示出来。从梁启超说"趣"的方式及由此而赋予的"趣"的基本内涵来看,其趣味主义美学思想,对于我们在今天的现代文化语境中深入探讨生活与文艺的关系问题或其他文艺学、美学问题,既富有启迪意义,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留给后人的警醒。作为一个存在于世界上的人,运动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始终,无论是咿咿学语的孩提,还是懵懵懂懂的少年,抑或疲于奔波的中年,还是饱经沧桑的老年。运动作为一种人生常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因如此,以致我们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生命在于运动",不论什么生活背景,不论什么人生经历,只有运动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每个人生阶段的运动,都  相似文献   

3.
人的个体生命通过"人生"而被"演绎出来",这种"演绎"又显现和凝聚为种种"人生境界"。这里,生命的诞生与毁灭,获得与放弃都从不同视域的维度和向度中诠释着生命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诞生与毁灭,获得与放弃又通过具体的途径而呈现出来,升华为人的某种"情怀"。这正是每个人所必然持有和显现的"生命的样式"。它构成"生命的容颜"。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生的边缘,既有人生的渴望,也有人生的困惑,更有在人生与命运的纠缠中难以回避与言说的有关"人之为何"的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4.
凌士彬 《学语文》2011,(2):63-63
写作是一种生活表达,是对人生的深刻观照。没有审美的眼光就没有。有意味的形式”。“意味”表现在作文。趣味。上就是指读来有滋有味,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审美体验。有情有理,庄谐相和,健康向上,就是高尚的趣味。趣味不会凭空降临,它是对生活的反思和生命的参悟,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趣味是对于生命的澈悟和留恋。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休闲是"成为"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休闲哲学强调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超越。文章从主体性、日常性、勿执性、有时性四个维度探讨禅宗的休闲哲学。禅宗指出,"本性即佛"、"自净其心",使个人通过对生命本性的认识,以自我对生活目标的设定与行为方式的选择为途径实现身心的解脱;"平常心是道",将理想与追求外化于人的日常生活,实现随缘人生;"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处于日常事务之中又不执著于妄念、杂念;"日日是好日",瞬间即永恒,全心于当下,在生命的分秒中感受休闲。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手中飞蛾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香瓜子的生长"、"倾听自己的心跳"三件事例的细致描写,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小说《自由坠落》中主人公萨姆尔的人生轨迹,明确回答了人生是否有过自由的问题:自由与否在于每个人的生命感受.认为虽然萨姆尔的叙述说明他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的决定论者,但他自始至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淡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在困惑中思索自由的根由和起止,想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指出:生活之流中,有多少人正如萨姆尔一样,无奈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荡漾沉浮“自由坠落”,自由与否只能在每个人的生命感受之中.  相似文献   

9.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得好:"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生命主动、健康地发展,是让每一个教育生活中的生命,在教育中通往人生的幸福圆满。  相似文献   

10.
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的真正意蕴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中最诱人的愿景:明君贤臣之间和谐共处共商国是的亲密关系。曹操《短歌行》诗中体现出的苦闷和感慨,既表现了英雄人物的悲心、隐忧,也表现了从东汉到魏晋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其意蕴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是一种时代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享受拥有     
生命让每个人都拥有许多:孩子拥有单纯和稚嫩,青年拥有浪漫和激情,而老人却拥有沉稳和真实。我们拥有青春,拥有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却常常沉腼于童年的回忆而慨叹韶华易逝;也曾为了抗拒衰老而终日涂脂抹粉。每一份拥有都是一种心情,每一种心情都是一道风景。不要刻意挽留或拒绝,因为生活的着色不会包揽人生全部的色彩,全部都是色彩便没有了色彩。享受拥生命让每个都有,就会活得充实,活得快乐。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追求“世外桃源”,恬淡寡欲,与世无争;有人追求权钱名利,蝇营拘苟,句心斗角。我们无法评判哪一种…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不同。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多一份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不同。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多一份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一种境界,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当我每天面对一群残疾孩子的时候,一种别样的幸福在心头,激励我如何面对生命的挑战和考验,让我明白善良的真谛;同时在康复教学和生活中,也能让他们去珍惜、重视与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感动,去创造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带领他们活出自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作为一种科学思想,还是一种人生体验方式,“心流”理论都为正在向更加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目标转型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把心流体验引入职业教育中,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既可以渗透到每个学习和训练任务中,把它变成一种课程和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学生和教师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把心流体验变成一种生活技能。应用这一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让职校生学会成长、体验成长、享受成长,成长本身就是目的,就是幸福所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被认为是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一文本中,密尔在社会与个人这一框架中来思考个人的权利问题,提出了“个体性”这一核心命题,日后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在密尔那里,“个体性”既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又具有诸如“趣味”等多重的内涵,其宗旨是每个人在自我选择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个体性”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充沛内容和具体的指向,它不再是被外部所赋予,而是成长于自身的内在自然特性之中。一旦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个体的“趣味”与独特的生活方式都得到了保障,那么也就会极大地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文人趣味     
自觉的生命感悟,先觉的美学追求,是人崇高的社会使命。人在其高尚趣味的身体力行之中,既完美地享受着人生,更智慧地引领着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施蛰存的自由心性与文艺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内在个性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他的自由心性。“自由心性”是一种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心态,是一种在生活积淀的基础上,融情感与理智于一体的个性倾向。施蛰存的自由心性是他传统文化教养、现代思想意识、文艺趣味和个性气质等心理结构的产物,这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和文艺追求上。从施蛰存的整个人生立意上看,自由心性是他热情而不拘执的达观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是他在积极入世的文化作为的背后一道淡远的人生风景线,他的融“游方于内”与“游方于外”于一体的生命境界,既有一种人生的无奈,也包含有一种人生的智慧。在施蛰存既热情执着又淡泊自处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多种个性侧面的矛盾和统一,而其中有着施蛰存最深隐的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智慧     
智慧并不是哪一个人生命之树上的特产,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的甜美的果实,就如阳光不会只偏爱哪一朵鲜花,而是每一片绿叶都能沐浴到她的光泽。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就如一条通往城市公园或风光无限的奇峰幽谷的道路,通过她每个人都能在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人生岁月里,享受到生活的温馨和温馨的生活。智慧如水,她能渗透到我们所处理的每一件事物之中,就如自然之水无处不在一样,她不但荡漾在浩淼无边的大海里,奔腾在蜿蜒曲折的江河中,她更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微小细胞之中。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常识,不是聪明,也不是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高考试题中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活动。每个个体生命面对茫茫宇宙、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短暂的生命历程必然会产生自己的体验、思考和感悟,作文正是这样一种心理写照。新课标形态下的作文备考,应更加突出作文的社会性、人文性、文学性、审美趣味、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