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体育科技》2007,39(1):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何以兴邦,唯有创新;何以兴业,唯有创新;何以兴事,唯有创新。面对新世纪、新科技的严峻挑战,未来体育的发展需要创新,未来期刊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创新是各行各业的重要源泉,它也是体育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青海体育科技》2003,32(2):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六大”报告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何以兴邦,唯有创新;何以兴业,唯有创新;何以兴事,唯有创新。面对新世纪、新科技的严峻挑战,未来体育的发展需要创新,未来期刊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创新是各行各业的重要源泉,它也是体育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青海体育科技》2005,35(1):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六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何以兴邦,唯有创新;何以兴业,唯有创新;何以兴事,唯有创新。面对新世纪、新科技的严峻挑战,未来体育的发展需要创新,未来期刊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创新是各行各业的重要源泉,它也是体育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青海体育科技》2005,35(2):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六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何以兴邦,唯有创新;何以兴业,唯有创新;何以兴事,唯有创新。面对新世纪、新科技的严峻挑战,未来体育的发展需要创新,未来期刊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创新是各行各业的重要源泉,它也是体育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青海体育科技》2004,33(1):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六大”报告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何以兴邦,唯有创新;何以兴业,唯有创新;何以兴事,唯有创新。面对新世纪、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从当前社会需要来考虑,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改变大学体育课现状、实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之溶于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是我们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社会体育心理与新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敏卿 《体育学刊》2002,9(4):33-35
社会心理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社会体育心理状态也衡量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单位体育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竞技运动得多少金牌,群众体育参与人数及“达标”率和“体育人口”率的高低,而且也表现在国民对社会体育的心理状态,积极研究和准确把握社会体育心理,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其背后的时代底蕴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选择、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以“互动仪式链”下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互动仪式链相关理论、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等,分析其困境际遇空间改变,体育文化出现沉降现象;锡伯族同源不同域,情感能量不足;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不足,法律保护不完善等。并提出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未来发展路径:为个体提供际遇空间,营造良好文化交流环境;正视文化差异,打造文化资本;唤醒文化认同,加强非遗保护。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内在超越型”的民族性格特征对中国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有它消极的一面;“强者文化”赋予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内涵,同样也带来了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因奥林匹克的介入而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现代化但不是全盘西化,“邯郸学步”做法不可取;现代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发展观,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提高民族体质、增进健康、改善化素质的重任,这就决定高校体育必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教育发生变革的今天,分析高校体育发展现状,消除阻碍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研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我国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包括民族体育项目的变迁和思维意识的变迁,从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变迁是趋于进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是体育文化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动因,也是构建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的前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适应社会变迁,要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距离太近,反视而不见”,这是盲点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学校体育中也存在许多“盲点”现象,这对当前的改革很不利,必须尽早纠正,以适应未来体育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事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省广大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专门人才日趋缺乏,因此,在现有办学规模和条件下,一方面着力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现代体育观念教育,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省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典”和“禽流感”的爆发给人类以深刻的启示:人与大自然应该和睦相处,这正与中国传统化及民族传统体育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契合。积极挖掘整理、研究探索、发展推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新时期最迫切的需要.这一历史契机也必将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热情。这是中国千年不遇的体育大事件,也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如何借鉴西方体育文化、完善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中国体育文化振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从体育全球化、体育产业、休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首先需要对传统体育进行确认,为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参照和现实依据。然后,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身进行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最后,传统体育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的保留,需要变化常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新是继抢救保护之后实现其基础地位的又一环节。自我确认、抢救保护、发展创新对于民族的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发展好学校体育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亦是体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以赛促学”的思想理念下出发,旨在推动中学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中学体育发展存在“以赛促学”的教师观念未建立、“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未落实、“以赛促学”的竞赛体系未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强化体育教师职能,增强学生竞技意识;创新竞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多元兴趣;完善赛事组织体系,统一学校竞赛标准等针对性建议。希冀为中学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与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和经济发展,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核心。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这些新的要求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建设民族体育“传统化生态保护区”,建立本民族“第一运动”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在本土得到恢复和发展,整体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使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