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周秉钧先生是文字训诂方面的大家,所著《尚书注译》通俗易懂,文意准确,文情允洽,文字顺畅,是初学《尚书》者的重要参考。然由于研究材料及方法的局限,注释中仍有可商之处。文章对其中15则进行商榷,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从句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疏忽等方面对几个出版社的<世说新语>注译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并筒略分析了其注译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当的注释有助于师生更为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是“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这一注释有待商榷。通过探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分析上下文语境,研究相关例句,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总结出“慨当以慷”的主语为“诗人”,其释义为“内心情绪激昂”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李彬 《现代语文》2012,(4):39-41
关于成语"箪食瓢饮"的译法历来有多种,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大多数人倾向于译为"一篮子饭,一瓢饮水"。笔者倾向于译为"用食器盛着吃的东西,用水器盛着喝的东西"。为了证明笔者观点的合理性,本文试图从本字探源、排比例释、文献训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箪食瓢饮"之义。  相似文献   

5.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助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汉书》卷六六、六七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庄子行文意蕴丰富,历来解说纷纭。论文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几家较为通行的注译(如《庄子注译》、《庄子集释》、《庄子补正》、《庄子内篇新释》、《庄子今注今译》、《庄子注疏》、《庄子译诂》等)的比较,试图对其中几处的注译"鲲"、"天池"、"息"、"小知不及大知"、"汤之问棘"、"数数"、"致福"、"宋人与尧"、"大樽"等加以辨析,以求得到更为合理的注译。  相似文献   

7.
“贰于楚”(见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语》第一册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晋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的两个理由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2002年全年12期《科技英语学习》的中注释和译的错误从责任心、语境与意义、词语的误译、专有名词、语法等5个方面提出商榷,并对如何减少注译错误,提出了3点建议,特别指出应加强微观的狭义的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语文》选用了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对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课本注译为“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这与“太守”这一官职的发展变化和称谓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0.
吴广平先生注译的《楚辞》,是一本既有普及性趣味性又有很高学术性的楚辞注本,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它采纳众说取舍精严,对全部《楚辞》用通俗准确流畅的语言做出了注译。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全年12期《科技英语学习》的中文注释和译文的错误表现在责任心、语境与意义、词语的误译、专有名词、语法等五个方面。有三种方法可以减少注译错误,还应加强微观的狭义的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板桥中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手记,介绍了《宋玉辞赋注译析》所带来的诸多积极思考与有益启发,让参与活动的师生真正领略到了:一个忠直贫土的家国情怀;一代辞赋大家的卓越才华;一个"铁杆粉丝"的宋玉情结;一个"拼命三郎"的顽强毅力;一个草根学者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学用书中的几个注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理解,与专家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李密的《陈情表》中有“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样一句话,大多数译本在翻译该话中的“汤药”时都是直接套用原文,语文教材对此也未加注释。从表面上看,“汤药”即“中药煎成的药汤”,似乎没有什么可深究的。但我以为这样翻译未能十分准确地传达李密的本意。理由有三:其一,“汤药”未必仅仅是指“药汤”。我们知道中药有汤、丸、膏、散等剂型,李密的祖母刘氏究竟患的什么病,用什么剂型的药治疗,课文并未说明,故不得而知。其二,从文言的词语特点来看,绝大多数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词,而“汤”原本就有“热水”、“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液汁”和“水多菜…  相似文献   

15.
16.
17.
琵琶一曲慰风尘,浔阳千尺流苦悲,《琵琶行》情辞兼美,传诵千古,余韵未绝。但序言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令很多读者费解。白居易被贬江州,一下跌入人生低谷,从"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寄行简》)便晓其孤独寂寞难耐;从"浔阳迁客为居士,身似浮云心似灰。"(《赠韦炼师》)可知其凄凉苦闷难遣。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五册所选《孟子二章》有些虚词用法特殊,而课本和教参的注释翻译又不尽正确,目前通行的有代表性的古文选本也说法不一,教学中照搬,容易出错。一、行拂乱其所为①《语文》注解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②《教参》的翻译是:“使他所做的事受到挫折。”③《孟子译注》(杨伯峻) 则意译为:“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④《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版)注解为:“行,名词作状语,译为用行动。”翻译作:“用种种行为阻碍扰乱他要干的事业。”落实字词,细审文意,我觉得以上注释均不正确。②③说把“所为”译作“所做的事”、“每一  相似文献   

19.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对这句话,课本这样注释“[冠盖相属(zhǔ]使者相连接。冠盖,指使者。”揣摩教材编写者将“冠盖”注为“使者”的依据是“冠盖”指使者的穿戴和乘坐的车子,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部分代整体。这样似乎也言之有理。但联系语境看,就有问题了。因为“冠盖相属”前面有“平原君的使者”作全句的主语,再将“冠盖”译成“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