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我们教学小组根据使用“Basic Circuit Theory”外文教材进行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工科院校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要求,和同学们对实验课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在学生完成了直流电路引导性实验,元件特性研究实验,一阶响应,二阶响应实验,正弦稳态电路实验和三相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实验考试。一次是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的实验考试,要求学生正确地使用直流单臂电桥、直流双臂电桥、精密万用数字电桥测出R、L、C 元件的参数;另一次是设计性质的实验考试:要求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代维宁—诺顿定理、互易定理、替代定理和迭加定理。  相似文献   

2.
一、一次不太成功的“学法课”试验能不能专门开设一门“学法课”来教会学生学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十分有益的、但是不太成功的探索性实验。现将实验的情况和初步结论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实验题目:开设“学习指导课” (二)实验目的:当今国内外教育专家普遍认为,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能不能专门开设一门课?这门课应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进行?当时没有任何具体经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师期待对学生将产生什么效果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1968年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奥克学校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美其名曰“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上是一般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意在各个班级抽取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向各班老师虚报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八个月之后,他们再对一至六年级的全部学生进行一次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未来的花朵”,  相似文献   

4.
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拉力成正比的演示实验,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定量物理实验。尤其要从“一种量”确定跟“另一种量”的正比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在教学中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对演示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探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初识原电池—再识原电池—原电池变形记”三条教学线出发,以学生“复习旧知—分组实验—微观符号表征—实验创新—联系生活—设计实验—模型建构”为活动线,渗透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质疑旧知识,用一次次的实验论证了猜想,获取了新知识,完善了知识体系,建构了原电池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生物》“昆虫纲”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菜园害虫的认识”的课外科技实验。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在蚜虫发病十分严重的黄瓜幼苗中有一株南瓜的幼苗却没有受到蚜虫的侵害。我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做了几次课外科技实验,发现南瓜茎叶的汁液对蚜虫具有伤害作用。同时又发现其它的一些植物的汗液也有此特性,情况介绍如下。l实验原理某些植物的乳汁或汁液中含有有毒物质,如丹宁。酚类等。它们对害虫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伤害作用,所以可用这些植物的提取液杀灭害虫。2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观察…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是研究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生命现象的科学。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书本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几年来我在生物学教学中抓住生物学实验这条主线,寓“练”于教学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强化初次实验中的“练”初中生第一次进行生物学实验是显微镜的操作。首次的“练”不仅能使学生初次领略微观生物世界的奇妙,对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显微镜的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技能。依据学生的好奇这一心理特点及大…  相似文献   

8.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对1——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并声称“通过测验可预知儿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然后向任课教师提供“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约占各班人数的20%),使教师从内心也相信这些学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实际上,这个名单完全是实验者随便抽取提供的,根本没有根据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9.
初中科学新课程强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使学生由“读”科学转变为“做”科学。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增加了大量学生的随堂实验(边学边做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了解新教材在山区薄弱学校的开展情况,笔者对浙江省某山区薄弱学校实施新教材教学四年之后,学生实验活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抓手,从瑰丽丹霞引入,展示了“变色饮料”“绿矾”珊瑚趣味实验,改进了“制备Fe(OH)2”的实验,注重展示物质的丰富性质与应用魅力,把经典实验整合起来再做一次,使复习课有趣、系统、高效,促进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二次理解和再成长。  相似文献   

11.
要使学生有效地采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学习,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必不可少。教师“下水探究”指的是教师进行角色换位,亲自去当一回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操作等等。教师在课前进行“下水探究”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下水探究”点之一: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基本保证。实验操作过程中怎样指导孩子避免一些影响探究活动质量的操作方法呢?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研究《摆》时,我们在课前测试摆一分钟能摆多少次,发现几次测…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刘万庆(432600)为了减轻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高中物理实验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扎实的总复习,我们采取“知识回顾、观看录像、实验展览、补漏提高”四个步骤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总复...  相似文献   

13.
以短篇小说“The Model”为材料,采用“自学作业单”、小组活动任务、和问卷等形式,对克拉根福的一所Gymna-sium学校中一个音乐艺术混合班的2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半自主性教学实验。实验对“将文学内容融入语言教学”的理论和自主性学习理论进行了验证,根据McGregor驱动理论中的x学说和Y学说之区别,提倡“半自主性”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抓态度 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如何,是能否形成良好的实验能力的前提。只有学生端正了态度,才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实验技能。当前在部分学生中存在两种不好的学习态度:一是把实验当成“魔术”,以好看好玩为目的。结果是“实验手上做,现象眼边过”,名为一次实验,实际上只是看了一次热闹;二是观察、操作实验不认真、不细致,不讨论分析实验冲发生的现象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一道分析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危害性(如影响理论知识的接受,易发生实验事故等),同时对学生讲清各个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必要的实验规程和纪律,并及时地督促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镜子反光”是义务教育《自然》第三册《镜子》一课的一个小实验,只因反光现象看起来很简单,初次教学我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结果弄得乱七八糟。第二次教学我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镜子反光”的条件,课上很生动又有趣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意图 学生初步建立了“溶解”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加快溶解的方法,具备一些相关生活经验,设计此项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一次“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证明”的科学认识过程,从而进行什么是科学探究的教育,而不把影响加快溶解的三个因素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市科学公开教学评比中,我执教的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降落伞》。在让学生对“伞线的长短”和“悬挂物体的重量”是否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进行自由探究时,学生很快设计出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积极动手展开研究活动。但在实验结束汇报阶段,却出现了这样一段插曲:  相似文献   

18.
<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真正推动了中小学线上教学。笔者利用乐课平板电脑在暑假组织学生围绕“神秘的鸡蛋壳”开展了一次“空中”科学探究活动。一、教学分析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前四章囊括了化学反应、酸与碱、金属与盐、有机物等初中阶段重要的化学内容,为学习九年级下册“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对元素、化学式、原子团等化学语言有基本的认识,能对常见的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学生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熟练地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能操作简单的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唐军生  张志强 《中国德育》2004,(8):63-65,78
2003年,我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研究工作。在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3&;#183;15消费者权益日”前期,我们对全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要结合本学科特点 ,以实验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由“观”生“趣”、由“趣”生“疑”、由“疑”导“思”、由“思”得“知” ,既开发学生智力 ,又培养学生能力。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 明确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实验现象琳琅满目 ,学生情绪亢奋 ,实验做完后 ,学生只记住他最感兴趣的实验现象 ,而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