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面临着多重困境。男性离婚的随意性,对女性当事人情感伤害比较大;农村家庭暴力再次复制了父权统治、男强女弱的基本格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性别分工使得农村妇女在家庭往往扮演照顾者角色与家务劳动承担者角色,妇女负担较重,发展机会被限制。应对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困境,需要家庭私域的革命与公共领域的变革,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面临着多重困境。男性离婚的随意性,对女性当事人情感伤害比较大;农村家庭暴力再次复制了父权统治、男强女弱的基本格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性别分工使得农村妇女在家庭往往扮演照顾者角色与家务劳动承担者角色,妇女负担较重,发展机会被限制。应对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困境,需要家庭私域的革命与公共领域的变革,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是困扰国内外妇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家庭暴力中受到伤害最多的是妇女。为了防止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文章阐述了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内涵,分析了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主要有以下原因:封建伦理化的影响、道德调控手段的弱化、功利化趋势增强以及其它个人因素。家庭暴力违背了人道原则、平等原则以及爱情和责任相统一原则。应当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家庭暴力主要形式的虐妻型家庭暴力严重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人权问题,我国关于家庭暴力的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暴力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虐妇女社会支持总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的缺乏损害了受虐妇女的心理健康、小组辅导提高了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显著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是世界公害,也是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完善我国的家庭暴力立法,受暴者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加大外界干预的力度,对家庭暴力进行综合防治,既是维护家庭中弱者(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厉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日益 严重的家庭暴力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取 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各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以期在预防、制止和惩治 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北抗日根据地对农村妇女进行的社会教育,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扫盲及政治动员的主观设想。抗战与妇女、妇女与抗战的双向需求,客观上推动了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女子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良性变迁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学探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暴力是社会学的研究内容,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反对家庭暴力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就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含义、特点和原因等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找出其存在的社会根源,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社会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余香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15-17,22
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充分认识农村和城市家庭暴力在成因、特点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区,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婚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一套极具农村风情的婚俗文化,并由此引发更加突出的农村妇女权益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多因素的产物。家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无论对社会、家庭,还是女性个人都是有害的。因此,消除家庭暴力,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培养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处于奠基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几年国家特别关注“三农”问题,因此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针对农村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探索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教育通过再生产统治阶级的文化实现了社会再生产。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教育体系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人口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的开展分流教育,既要满足农村人升学的要求,实现农村人口的向上流动,同时又要为城市和农村培养符合要求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