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琼瑶小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陈述了琼瑶小说的特色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借鉴 :一、小说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风格来自儒家诗教与风范 ;二、小说表现出对纯洁、理想爱情的高度热情和颂扬 ,同时在结构上又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相调和 ,最终达到儒家中庸的审美理想。三、小说借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呈现出意味蕴藉的特色。四、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符合传统道德思想的要求和审美观。其言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相承关系是明显的 ,这也是琼瑶小说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琼瑶通俗小说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本文试图从三方面对琼瑶小说做探讨:首先,其主题是述说人类“真情”,并不单描写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等人世间珍贵的情感,而关于爱情也是推崇纯洁、坚贞,绝对鄙弃色情;其次,艺术风格上,琼瑶小说因其明显的自叙传风格真实感人,此外其中的女性气质动人和心灵善良,男性外表俊朗、感情专一;最后,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琼瑶为我们留下一片温情的理想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琼瑶是台湾久负盛名的言情小说大家,在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以唯美动情的笔调为读者奉献出一部又一部言情佳作,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文章在风格理论的框架下,选取1996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琼瑶全集》作为主要语料,通过对小说选词、造句、段落、辞格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琼瑶小说的语言风格有柔婉、典雅、繁丰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琼瑶小说的流行与轰动,主要归因于其小说自身体现出的大众文化品格的独特魅力。纯情男女不变的爱的主题给人们一个虚妄的理想,一个梦想的安慰,具有通俗性、普遍性的特点,为大众呈现出一个男性文化所钟情的女人的世界,顺应了男性文化的中心体制。这种大众文化品格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伦理道德传统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代有关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和经验,为我们今天的伦理道德教育所用,是当前伦理道德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人生哲学方面,儒家关于天人关系、人我关系、生死关系、苦乐关系、荣辱关系、义利关系等思想,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可以为建立新的人生观服务;在伦理道德方面,古代家教和学校教育的有关论述和读物,特别是其教育的基本经验,于当前的道德教育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不应忽视其历史局限性,要做到去粗取精,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以及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三大要素。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举止都将失去依据,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7.
琼瑶对诗词曲赋的理解和运用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古典诗意美在文坛独领风骚。其诗意美主要表现在:诗意盎然的书名构建;优美诗画般的意境展示;古典抒情诗的手法运用;美丽古典的外貌刻画。从而使人们在现代小说中领略到一种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特有的神韵与美感。  相似文献   

8.
通过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的语言表现风格的比较,可以看出:琼瑶与亦舒的小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但就总体而言,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亦舒一贯秉承她的现代性,叙事语言简洁明快干练、幽默泼辣机智;琼瑶一贯固守她的传统性,小说语言呈现出繁丰细腻详尽、庄重柔婉典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即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思想文化,最终深入到道德文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文学接受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用文学接受过程的有关理论从"从期待视野看琼瑶小说——琼瑶重视读者;从接受心理看琼瑶小说;从读者的接受动机看琼瑶小说"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琼瑶小说。  相似文献   

11.
传统道德活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活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其葆有生命而存活、发展的根据何在呢?就在民族、中华民族之中。创造并承载文化的主体不仅是阶级,而且还有民族。中华传统道德,是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特点,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否定中华传统道德,就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根据。  相似文献   

12.
路遥小说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以其澎湃的热情 ,在其小说中倾诉着对黄土地、对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眷恋。这种执着的思想情感 ,固然使作品的地域人文精神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审美力量 ,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造就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和谐追求、群体本位、等级伦理的精神特质。为了追求和谐,司法中“无讼”追求便成为其实践模式;家族本位和国家本位的群体伦理决定了“重刑轻民”和“家法族规”法律体系;“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宗法等级伦理则形成了“权利等差”的法律制度。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与伦理的内在关联,才能客观公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审慎地移植西方法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数千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在道德文明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断和光辉的典范.所以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应解读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并从中剥离和分解出于今天最有价值的部分,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吸取营养,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仁爱、诚实,德才统一,知行统一,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5.
姚鄂梅的小说描写了生命残缺的种种镜像,如家残、身残、心残、情残、理想残缺等,这种对生命残缺的描写表现了姚鄂梅对人性、命运等的思考。在这种种残缺镜像中,我们读出了残缺中的圆满、苍凉中的温暖,这体现了姚鄂梅小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另外姚鄂梅小说色彩语言也体现了一种残缺之美。  相似文献   

16.
描摹世相人情百态的世情小说,可以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和约束。中国古代社会以"三从四德"规范女子的言行举止德性,将女子一生鲜明地划为三个阶段,即未嫁、既嫁、寡居。本文以这三阶段的分期为出发点,以女子之"从"为侧重点,分析世情小说中所展现出的,古代未婚男女、已婚夫妇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相关婚姻伦理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家庭美德是在恋爱、婚姻和家庭领域内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在中国革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家庭美德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是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道德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家庭道德中,既有大量的美德成分,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遗产,需要在构建新型家庭道德中发扬光大;又有不少封建糟粕的毒素,需要在构建新型家庭美德的进程中加以剥离和批判。因此,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的开拓者们,在家庭道德的理论和行动上,既面临着“立新”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破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新世纪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对于青年学生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尊师重教思想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伦理道德不是一种自然的和永恒不变的社会观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和性质也各有特点。现代和谐社会所依托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背景之上的,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原则存在着经济基础、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千年发展与沉淀的中国传统伦理能否在当代继续散发独特魅力,这是当代中国伦理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文章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特征来把握其基本内涵,以明确其实现当代转型的前提和基础,进而从传统伦理的当下境遇提出其实现转型的必然性,最后提出转型的意义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