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后,人们对语文的基本性质进行长期的、多次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新课标把它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解放了人的思想,追求人的个性,把珍爱生命的理念植入学生心中,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重塑自己的生命个性色彩;通过主体的各种感官、文本及生活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交流碰撞,唤醒主体沉睡的生命意识;通过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生命意识;倡导发展性评价,不断促进整个生命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仅仅做课文分析,更应关注学生对文中情感的领悟,并融入到生命体验中,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不仅仅做课文分析,更应关注学生对文中情感的领悟,并融入到生命体验中,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叶忠明 《语文天地》2013,(10):70-71
语文教育最具人文情怀,所以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有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能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从而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应试教育使得"情感教育"缺位,导致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厌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启示教育界关注学生情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针对语文教学中注重对文本结构分析和讲解,忽略情感教育这一现象,如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开展情感教育,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情感潜质,培养心理健康的青年一代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简单地讲.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课关注生命教育.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因为.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各种课文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提供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罗明 《现代语文》2014,(4):87-88
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与认知观成为生命教育的最理想组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宇 《文教资料》2008,(25):155-157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e时代,与之相适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表现在学生心灵的枯竭,思维的定势,人生态度的世俗化,以及行为方式的畸形导致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各种自我伤害及伤害他人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实施新课程,生命教育刻不客缓.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又丰富的人类命题,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叶忠明 《语文天地》2013,(19):70-71
语文教育最具人文情怀,所以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要有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能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从而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正是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材(包括读本)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语文课文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尝试进行生命教  相似文献   

12.
13.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感受生命、认知生命、关爱生命并尊重生命.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成才教育与应试教育为主,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缺失.新课改强调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优势,将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命观.本文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生命教育高度,让学生在感悟中善待生命,放飞生命.一、发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教育的最终表现就是传递生命信息.因此,语文教育首先要发挥其人文优势,用人文主题构建生命意义.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提及语文,大抵都会想到人文性。确实,语文学科是与生命最关切的一门学科。如何让生命教育渗透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最密切关注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也没有比生命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了。然而,我想说,生命是一朵璀灿而易凋的鲜花,是一颗耀眼而易碎的珍珠,只要稍有不慎,它就会从我们的眼前,从世界上永远地消逝。看了下面的两则新闻,你也一定会感到一名教育者双肩的沉重吧。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和加强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和极为迫切的。语文教学应当寻求有效方式和途径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宝山 《语文天地》2010,(12):58-59
语文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学科.人文的本质也就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执著阐述,对生命状态的记录。这使得语文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充满了生命哲学的韵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语文教育已经超出了“知识教育”的范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是基于生命的教育,而传统的功利化教育使得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缺少了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本质需要,在语文教育中实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人们却又走入了另一个怪圈.这就是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卢国珍 《现代语文》2007,(10):109-109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技能,但它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