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有关的探讨一直未曾间断。当今关于学科发展方向的众多观点大致可归为五类:一是曾国屏、张明国等人所主张的,以自然辩证法原理及其理论为指导,建成科学技术学及其学科群;二是吴国盛提出的,把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学科来建设。具体地要以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作为自然辩证法事业大力发展的四大学科,而前两者是核心;三是吴彤等人主张并力加实践的,要以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作为主流;四是郭贵春和成素梅等提出的多元性主张,即应保持科学哲学研究的哲学性、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思想领域的著名刊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已走过了2 0年的历程。2 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对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她2 0华诞来临之际,笔者想谈谈对刊物“自然辩证法理论”栏目的一点感想。笔者认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最具特色的栏目是“自然辩证法理论”栏目。说这个栏目最具特色乃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辩证法”一词就一直处于被解构的状态,主张把“自然辩证法”肢解为“科技哲学”、“科技史学”和“科技社会学”等规范性学科、主张以这些学科取而代之并进而主张取消“自然辩…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再到今天的“科学技术学”,暴露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及其学界的诸多问题。从学界内部来说,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是:提高学术水平,力争使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与国际真正接轨。  相似文献   

4.
把自然辩证法学科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的调整过程称为"第一次调整",主张要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哲学"调整为"科学技术学",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论述了需要解惑的若干认识问题,初步建构了"科学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2 0年的风风雨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迎来2 0华诞,八方学者以不同方式各展才华表示祝贺。我们也想奉献一份有些特色的礼物。找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所有杂志,一本本过目,在翻阅过程中,我们从杂志2 0年来栏目和内容的历史变迁中隐约看到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历史。由此,一个题目浮现脑海:中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之缩影———《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技术论”专栏2 0年回顾。透过一本杂志作为窗口达成对一门学科发展的考察和了解,不仅要求这本杂志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学术影响力,而且其在促进这门学科发展中理应起着不可替代之作用。《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史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委托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的自然辩证法核心期刊之一。在首都以外办这样面向全国的刊物,历经2 0年,办得这样好,确非易事。这2 0年中,主办者为此耗费的心血,可以想见。同《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相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一个特色是重视科学技术史学研究。这三家刊物的封面都有其各自的标识语,大同而小异,这“小异”便是个性的体现。从三组标识语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  相似文献   

7.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0世纪 2 0年代末产生的斯大林模式曾被奉为社会主义的经典样板 ,这一模式实行思想垄断 ,根据“左”的方针处理科学技术与政治、与意识形态、与哲学的关系 ,使苏联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走入歧途 ,哲学被扭曲为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宗教信条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然科学哲学历史上的这场噩梦是从反机械论和反德波林派开始的。半个世纪过去 ,这两桩公案已经被淡忘 ,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 ,至今仍然有许多隐晦不明之处。由于我国曾经走过类似的道路 ,研究自然辩证法史上的这两桩经典案例 ,澄清历史迷雾 ,汲取历史教训 ,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仍有重大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谈到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不能不回想起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这位对科学史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奠基者。今年正值这位伟大的学者逝世40周年。1884年8月31日,萨顿出生在比利时佛兰德省的根特一个富裕家庭。早期的教育使他对于文学、艺术和哲学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萨顿进入根特大学学习。最初,他学习的专业是哲学,但很快他就对哲学这门学科感到厌恶。经过一年时间的自学和思考后,萨顿又回到根特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专家学者: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洛阳师范学院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未来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洛阳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科学技术哲学论坛”拟于2011年10月中旬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重点讲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辩证法成为我国的一个学科。现在有的改称“科学哲学”或“科技哲学”,基本内容是一样的。当然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发展了,科学哲学自然也要跟着发展。而恩格斯所揭示  相似文献   

11.
秦祖富  田谧 《科教文汇》2013,(35):17-17,20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辐射性。讲授此门课程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知识;须了解科学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须对当代大科学之“大”,高技术之“高”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基地、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重点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科研体制创新基地。目前中心拥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技术哲学在 2 0 0 4年全国二级学科的评估中 ,科学技术哲学为A ++,排在全国第一位 ;科学技术史排在全国前 5位。2 0 0 5年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 ,面向全国招收科学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3.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科学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进步要靠科技的动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社会的进步来导航。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贯通与有机结合,是培养…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 成,她是让现代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正确 的哲学观念的指引下,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思路 和研究方法从事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 济发展的学科。自然辩证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辩证法教学 如何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 优秀的创造性人才,是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中 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不能因为作为哲学而遭遇某些现实困境就轻易走向非哲学。哲学是它的本色,也是它的优长。问题在于怎样重新理解哲学和定位哲学学科,重振自然辩证法的雄风。  相似文献   

16.
我对自然辩证法的兴趣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萌生的。我学的是“哲学专业”。在对一般抽象哲学的研读中,我意识到,哲学与科学的分离,使某些哲学变成了转述某类私人话语的场所,这些私人话语可以完全不顾及科学的发展。于是,一方面,流行哲学成了科学家们很少关心的领域;另一方面,越是不懂科学的哲学家越是起劲地排斥科学。自然辩证法的学术态度与上述的两种态度截然不同,它试图要在科学与哲学之间修建一座相互融通的桥梁:从科学的一般性成果中批判性地建构出哲学的理论,用哲学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科学问题。正是自然辩证法的这一性质使之能够成为…  相似文献   

17.
王敏 《科教文汇》2009,(5):256-256
科技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其特点决定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探讨、研究科技哲学的特点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对科技哲学以及科技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记为AI)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既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又称为智能模拟,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类的感知、思维、推理等思维活动。它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当我还是年轻的科学技术哲学工作者的时候 ,就知道山西大学的张家治先生创办了自然辩证法的专业刊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以下简称《辩证法》)。 2 0世纪 80年代初 ,自然辩证法正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 ,国内不少省级学会和院校都编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刊物或学习交流之类的资料 ,它们为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初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 ,大部分都夭折了。例如 ,河南也办了一个刊物 ,名字叫《自然辩证法论坛》 ,我们几个年轻人也曾参与编辑 ,但仅出几期 ,便就作古。但是 ,《辩证法》却像一棵幼苗 ,破土而出 ,如今已长成一棵大树。她是一面旗…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的本义是对话 ,是有“人”的。自然辩证法的本义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于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自然辩证法必须以一种反思的姿态走出近代知识论传统 ,开展人与自然的深层对话 ,从而步入发展的研究。这是比科学技术学视野广阔的领域。科学技术学作为新的范式和生长点 ,在自然辩证法的旗帜下会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