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评价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固有方法的统治地位、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已刻不容缓。文章试图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哲社学术成果评价的变革及其实现,特别是提出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哲社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给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带来的改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策略和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提出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策略:由引文著录分析转向多维度的引用内容与行为分析,由面向成果的阶段性静态评价转向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全过程动态评价,由学术影响力评价转向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两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数据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承载人类文明和荟萃学术成果的重要出版形态,办好世界一流的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必须赓续编辑人员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寄寓着对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的殷切嘱托,是新时代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守正创新的根本指南。锤炼矢志不渝坚持党性原则的政治品质、砥砺永不动摇坚守民族性原则的文化品位、雕琢笃定不移坚确专业性原则的工匠品行、形塑毫不松懈坚负时代性原则的创新品性、培植恪行不怠坚定树人性原则的学术品德、熔铸锲而不舍坚执开放性原则的国际品格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务必涵育的重点。应当以主题教育为引领,永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政治灵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赓续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文化血脉;以工匠精神为钙质,稳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专业骨骼;以时代大局为主线,构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创新肌体;以编研同频为要义,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身份;以学术交流为场景,塑造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3.
许洁  贺晨 《出版广角》2021,(16):10-14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现状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匹配,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文章通过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存在的问题,从编辑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面向我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赵剑英 《出版参考》2016,(12):11-12
与其他出版领域相比,学术出版更需要倡导工匠精神,培养学者型、专家型编辑,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术出版担负着积累和传播人类思想创新成果的使命,学术著作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学术出版编辑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没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无法跟踪学术发展的动态,策划好的选题,也无法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把关,提出好的修改意见,指出书稿中的错误和不足.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对理论工作者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学术出版业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出学术精品.只有打造出精品,才能把握住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5.
冯胜军 《传媒》2023,(9):38-40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理表达与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构建话语体系、繁荣期刊建设、巩固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实际,探讨了什么是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为什么要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以及如何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从而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综合实力,展现高品质学术成果、积淀高品质学术声誉、促进高品质学术争鸣、争创高品质世界期刊。  相似文献   

6.
任占文  周纪鸿 《传媒》2016,(17):93-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加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且明确要求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在具体内容上,更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调原创性和时代性。这就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真正走向世界,在世界学术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来说,的确是当务之急。而这样的学术和理论追求,当然必须由每个人将其落到实处,必须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创造具体成果。只有树立这样的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战略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郝雨教授的《中国媒介批评学》一书,就应该说是践行了这种文化自信。尤其在《绪论》中,作者一再表达了“建设中国媒介批评学的原创体系”的愿望,其强烈的原创意识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从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应当讲,经过近10年的高强度投入,哲学社会科学界已经"不差钱"了.但让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不满或者不理解的是,投入增加了这么多,可撇去不断增殖的泡沫,真正有价值的产出却未见明显增多.于是乎,各种议论纷纷出笼,批评的矛头直指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创新能力.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更是频频出台文件,要求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利害攸关方——学术界、出版界、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学术评价机构——不得不有所动作,核心议题之一就是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术著作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20世纪是社会大变动的世纪,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成就辉煌的世纪。在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过程中,现代西方众多学术思潮大量被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国学术的长足发展。一些传统学科在新思想影响下开出了新的研究路径,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考古  相似文献   

9.
编修地方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是我国学术工作的一个好的传统。地方志不仅可以为历史研究、科学研究等提供和积累史料,而且对国家各项工作的查考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地方志作为乡土教材,用以教育群众也是很有意义的。 自从一九五七年原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中提出编写地方志的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人文社科学术编辑担负着传播学术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学术素养、丰富的信息素养、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五项基本素养,才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科学术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人文社科学术编辑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此,要增强五个意识。一是不断增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使命意识。哲学社会科学不只是具有"学术"本身的意义,而且关乎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7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本研究对接受学术规范教育前后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对学术规范教育意义的理解、对学术规范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做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论对在校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学术评判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学术评判的话题屡屡为人所提及,诸如怎样科学地评判一个大学文科教师、一所高校或者一个学科点以及一本学术刊物的水准之类的问题,诸如计量手段在社会科学的学术评判中的应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现行体制不无关系,而学术评判中所显现出的学术机制问题也不容忽视,这至少会对学术生产、学术建设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这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7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本研究对接受学术规范教育前后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对学术规范教育意义的理解、对学术规范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做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论对在校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08,(10):8-8
长期困扰期刊界和学术领域的期刊评价问题.如今有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博士导师、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情报学学科首席学术带头人苏新宁教授领衔完成的国家哲学科学重大基金项目成果之一——中国人文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日前就全面合理地评价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提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热点一: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入选理由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是搜集、整理图书和文献,传播、交流信息和知识,保护、传承文化和记忆的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国的图情档学研究,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体现中国特色,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据《科学时报》报道,“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上海三联文库”等汇集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但在引进出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方面远未形成规模。对此,中国社科院徐友渔研究员说,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一是真正的百家争鸣、自由探索的学术空间尚未形成;二是学术界自身的整体研究水平与国际发展状况有较大差距;三是国外著作的引进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文化的重建与未来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出版界在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为了抢占图书市场而互相模仿,不是基于对所引进的图书内在价值的判断,有时“把一些支流的、暂时喧嚣得厉害的学说当成最有价值的东西引入中国”,很多商业炒作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平台和支撑,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创新和学术科研创新的示范点。  相似文献   

19.
编审工作是一份十分神圣的工作,也是一份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挑战的是一个人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以及责任心等方面因素。从业二十余年,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问题,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新时代发展之路。他充分利用辽宁大学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将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融于一体,既具备了业界传媒人的敏锐和前沿,也具备了学界传媒学者的博学和钻研。数十年的编审工作,让这位出版工作者在出版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数十年的学术研究,已在这位学者的身上积淀成厚重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他以多学科、多角度的视角开展学术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和学术水平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就是《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审裴鸿池。作为一名编审,裴鸿池老师有较高的政策和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广博,对哲学社会学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造诣颇深。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裴鸿池老师。  相似文献   

20.
学报编辑价值取向的五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芗 《编辑之友》2004,(5):56-58
一 人类社会因科学的发展而前进.在这个进程中,自然科学肩负"怎样做"的重任,而哲学社会科学则担当"该不该做"的使命.在这个双驾马车的行驶中,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中介,起着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战略方针的作用,并在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克服负面效应中,起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宗旨,以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使命,求得自身的发展,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有今天,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毫无保留地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属于自己的、此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而他们劳动的结晶--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正是学术期刊,或称哲社学报.学报所以神圣,编辑所以高尚,全赖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