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改革,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在同步推进。过去。一些非常重要却又似乎无从下手的难题,在传媒人执的研究、探索中。已经开始化解。比如党报的改革、发展。比如报业集团资源整合,比如学习西方传媒先进的理念与操作,比如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把握,还有对新闻传媒”封建”现象的社会学透视。本期傅绍万、展江、王金龙、辜晓进、彭兰的章。应该说都是站在所探讨问题的研究前沿的。  相似文献   

2.
周志懿  徐颉  冉然 《传媒》2008,(11):81-83
“数字”或“大事”构成历史的骨架,“身影”和“故事”则是历史的血肉。回首30年中国传媒改革的风雨路,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或是庄严肃穆的人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身影,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故事。本期传媒人物——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汪延 《数字传媒》2004,(6):36-38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老实说,网络还有电信.还有广电.我想这都是未来会逐渐整合的趋势.其实我们应该是属于一支队伍的.这也是在我的演讲中会谈到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传媒结构与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怡 《当代传播》2006,(3):25-26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利益主体不断分化的社会,出现了很多利益有别的社会群体,从而存在表达不同利益要求和不同舆论观点的欲求。而大众传媒结构在体现这种利益和舆论多样性上具有关键意义。我国目前的传媒结构,表面上比较平衡、合理,但是各种传媒不同程度存在的歧视,影响了这种舆论表达的多样性,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舆论传播。目前,我国正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也应该包含利益及其舆论表达的和谐。维持一定程度的舆论多样性和异质化,体现正常的舆论生态,应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19):76-76
必须让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发生……近期,一个自称在报社实习过的年轻同志,以《导演新闻,病态媒体的麻木和尴尬》为题在网上发了个比较情绪化的帖子,对济南三家媒体进行了所谓的"批判"。帖子引用了一个概念,把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新闻策划如《华西都市报》创刊初期的"孩子回家行动"等斥之为"传媒假事件"。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经济具有伴生的先天机缘,由于经济实力的刚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强势经济文化的扩张,文化与传媒应该积极响应,生产出诸如活动经济这样的强势产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7.
王龙  晏茂愚 《河北广播》2005,(C00):31-34
处在改革、调整中的中国传媒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不论哪种媒体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首当其冲。电视的冲击,网络的挤占,报纸的夹击,广播“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于是,有人预言,广播的日子长不了。应该承认,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的广播,有其弱势的一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的“弱势”因素更加凸显。可是,广播又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当今世界,广播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壮大,仍以其独特的传播效能,在传媒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当代传播要满足受众深层次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传媒应该怎样去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受众?传播的信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如何固守传播阵地,保证自身传播信息的内涵文化不悖于主流文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这些问题必须得到传媒的认真研究分析和解决。不然,我国传媒就难以把握更多的机遇,担负起以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而推动中国快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就难以与国际强势传媒抗衡而为传播先进文化固守阵地;就难以在全球一体化语境下更多趋向同质化发展的过程中凸显文化、民族的异质性。一、现状:受众深层次需求远…  相似文献   

9.
如今,传媒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此,有人提出了寻找传媒的“无竞争空间”的观点,认为媒介应该寻找和开发未被竞争对手发现的“处女地”,这样既可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果说正面交锋是争夺受众,那么寻找‘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这一观点的提出恰恰符合当今传媒市场分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郭艳萍 《大观周刊》2013,(5):136-136
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宗旨是将外语教学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南广学院作为传媒特色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为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专业英语实践技能的传媒人才助劣。本更基于传媒专业需要.通过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南广学院ESP教学进行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11.
邬光照 《新闻界》2004,(2):34-35
传媒资讯结构,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的整体效应。传媒价值标准就是指判断和检验传媒是非得失的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处于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变之中,“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衡量一个传媒价值大小的关键性标准不是看它的某篇报道是否精彩,而是看它提供的资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媒体应该转变新闻观念,从受众的需要出发,以新的视角,重新确立传媒价值标准,优化资讯结构,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升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来信     
《今传媒》2005,(9S):5-5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杂志的“有志青年”。生活在广州的惬意,大部分缘于自己对于广州文化氛围的满意。我是学新闻专业的,虽然没有继续在新闻行业工作,但也应该算准专业人士吧。每次选择杂志的时候,总是自然而然的拿起一些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新闻类杂志。  相似文献   

13.
刘玲  羊森 《新闻知识》2015,(3):17-18,33
在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的当代,意识形态建设更要抓紧。作为对传媒时代的呼应,传媒意识形态建设是当然选择,也是必然选择。传媒意识形态不仅要建设,而且不能放松,但这种建设应该有别于传统,应该有更为理性的沉思,唯此也才可能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14.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3,(12):22-23
理论总是与实际有着较大距离。从理论上讲,传媒应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总是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摇旗呐喊,总是惩恶扬善,抑强扶弱,用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衡量,传媒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应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代表先进的科技文化。从传媒的性质而言,中国的新闻机构的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一致的。然而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传媒企业的改革起步最晚,进入市场经济最迟,而且步履沉重而缓慢。  相似文献   

15.
董立春 《传媒》2004,(1):8-8,41-43
晚八点。茌上海著名的文化街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屋里,江南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灯影书香里的江南春神采洋溢,威猛而不失儒雅,稳健中透着浪漫,一脸的笑容和率真很难让人把他和“日进斗金的传媒再造大亨”的身份联系到一块儿。他的爱好不多,除了看书写东东。“也许我本来就应该是个写诗的文学青年,只不过现在蜕变而成了会创造生意  相似文献   

16.
王成波 《今传媒》2006,(4X):45-47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化,有人形容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在传媒市场竞争平台上,传媒集团纷纷使出撒手锏,争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胜而出,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取得“霸权”。有人认为现在的传媒竞争已经到了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是战无不胜的……”传媒品牌无疑成为各家传媒追逐的重点,俨然成为立足传媒市场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7.
惠鑫 《新闻传播》2006,(9):63-63
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博客这种新型传媒方式的兴起,平面媒体的信息源空前丰富,如何选取可用信息、如何选取新闻稿件,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但和新闻稿件相比,新闻图片的选择标准更加难以确定。一位同行说过,一个好的新闻图片的标准应该是:看一眼就能够看清楚,看一眼就能够记住,看一眼就想仔细地看下去。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涉农传媒必须面对的潮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天,没有一种涉农传媒是真正办在农村的,也没有一种传媒完全依靠传统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信息能够生存:城镇才是涉农传媒的生命线:面对变化着的生态,涉农传媒应该有深刻的反思:城镇化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涉农传媒:发展的事实提醒人们,必须冷静地面对新的生存环境而设计新的生存方式,去争取和开发新的传播对象和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9.
能使一国传媒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优势的,是这个国家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这种国际竞争力必须通过许多具有核心能力的媒体(集团)的合力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因此,致力于打造中国媒体(集团)的核心能力,是中国传媒业塑造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应该通过基于核心能力的传媒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使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媒体(集团)逐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戴正坤 《新闻窗》2006,(3):33-34
知情权一词愈来愈多的出现在新闻及法律的学术论文及专著中,论及重要性,专家及学者们都有一个共识:知情权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在新闻方面的学术文章和专著中,专家、学者、新闻界同仁们认为,大众媒体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最重要的手段,媒体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应该把满足公众知情权奉为己任作为追求。著名专家喻国明教授还认为: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从“喉舌论”到“知情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