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牌坊,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缅怀所谓的“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寿星”而修建的一科形似牌楼的石木或砖木建筑,它是我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控伦理道德观念的产物。在古村尤其是清代,建造牌坊有着严格的规定,拟建前首先要撰文报县、府及省巡抚衙门,再呈报总督衙门转利部,由军机大臣请旨恩准后才能修建。故各地的牌坊上,都有“访旨族建”的匾额。《淑浦县志·牌坊》载:“彰善津恶树之,风声惩勤以励,风化其事原无异致,便因惩使人不为恶,固不如因功使人乐为善。是故显赫一时,国家不惜爵命…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5,(2):F002-F002
“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应该静下心来,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只想着出‘成绩’、出‘影响’。”成都市花牌坊小学校长廖翠芳的教育理念实在而不浮躁。  相似文献   

3.
一、在心中立一块“戒石” 最近看到两份资料,一份讲的是古代,我国的府、州、县衙大堂党前都立有一座牌坊,名日“戒石坊”。戒石坊之上,南面刻有“公生明”三个人字,背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是天难欺”十六个小字。另一份资料讲的是当代,农民反映乡村干部问题的信访,多数反映的是办事不公、吃喝贪占、作风霸道、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首打油诗在某中学不胫而走。诗曰:“学官何其多,官多事冗繁。不事教科研,‘瘦身’何其难。”老师们在争相传诵的同时,暗中也在心里发泄着对学校“衙门”众多、“官事”冗繁的不满。  相似文献   

5.
“高校衙门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衙门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危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要解决“衙门化”问题必须实现三组权力的转移:政府权力向高校自主权力的转移、校级权力向院系基层权力的转移、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点卯的由来     
“点卯”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官 员考勤制度中所实行的一种“应卯”的办法。 在古代,官署衙门也规定官员按点上班 到位,官员的名册称为“卯册”,官员按 “卯册”点名,听到自己的名字,要答应 一声,这叫做“应卯”;或者在名字下面 签到,叫做“画卯”;这都表示你上班到 位了,这种例行的手续也称“点卯”。 那么,为什么名册叫“卯册”,“卯” 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现在,仍有不少人把坐牢叫作“坐班房”。“班房”为什么会同牢狱(监牢)同义?“班房”是“三班六房”的简称,使用这一称呼始于明清,它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专政机构。“三班”是皂班、壮班、快班的合称。它是古代州县衙门中一种差役组织的名称。皂班的“皂”,原为马牢之名,即马厩。古代,奴隶与马同牢,又因“皂”为黑色,古人用以借代穿黑衣的养马官,由此,引申为泛指州县衙门里的差役,又称皂隶;特指专司站堂行刑的衙役,即县官升堂审讯时,排列在公堂两边的公差——皂班。  相似文献   

8.
“高校衙门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衙门化”问题必须实现三组权力的调整:政府权力向高校自主权力的转移、校级权力向院系基层权力的转移、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的转移。西方国家在处理三组权力关系时一般奉行保障学校自主、维护基层博弈、促进学术本位的原则。这为我国应对高校“衙门化”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风…‘花”“雪”“月”四种事物是我国诗人词人的“爱物”,特别是古代诗词曲里很常见。下面分别列含“风”“花”“雪”“月”的诗词各十句,都是我们初中生比较熟悉的,你能说出它们的作及出处吗?。  相似文献   

10.
何谓六扇门     
古代衙门以门为名,在这个建筑群里,各式各样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六扇门。整个衙门外墙惟一的出入口是位于中轴线正南方的大门,也叫“头门”。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门,而是一座有屋顶的建筑物。这  相似文献   

11.
“高校衙门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衙门化”问题必须实现三组权力的调整:政府权力向高校自主权力的转移、校级权力向院系基层权力的转移、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的转移。西方国家在处理三组权力关系时一般奉行保障学校自主、维护基层博弈、促进学术本位的原则。这为我国应对高校“衙门化”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13.
“逸”与“狂”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一,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揭示我国古代审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和趋势,那就是自然人性化倾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古代的审美当然与“人学”紧密相连。《论语》中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狂者”是指志向高远而勇于进取的人,孔子自己虽力主中庸,但对“狂”却颇为心向往之。“狂者”说话无顾忌,“古者狂也肆”(《论语》中《阳货篇》),狂者一般都隐居而未从…  相似文献   

14.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5.
【我解读】 孙绍振教授在《文本细读》一书序言中说:“文本微观解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还原’与‘比较’。”那么,孙教授所说的“还原”究竟指什么呢?不妨举个例子,当读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时,虽然内容不同,故事各异,但如果我们用“还原”的方法解读,  相似文献   

16.
近日,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纪显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认为学问做得好,就一定要当官,不当官人家就认为你有问题。“这就是官本位思想,说到底就是高校‘衙门化’。”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谭泽中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18.
“举一反三”读书法,出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述而》。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大学国文序》中也说:“常言‘举一反三’,国文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导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足见,我国古今教育,都很重视“能触类旁通,启发实多”的“举一反三”读书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岩诉讼档案》的考察,可以看出清代“官批民调”制度是在官府衙门主持下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案件性质的民事导向、约束效力的半强制性、宗族力量的强渗透性、纠纷双方心理接受程度的不完全性等特征。清代州县官的施政心理和复杂的施政环境促使官府衙门对“官批民调”解决民间纠纷有强烈偏好。中国古代熟人社会结构也为“官批民调”制度的施行创造了条件。“官批民调”制度是创造性解决民间纠纷的有效途径,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是一道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和现在“欧亚大陆桥”的试题,共占34分。试题给出了一幅“丝绸之路示意图”,但图中是现在的地名,而非历史教科书中古代地名。要求回答的问题中包括“古代的‘葱岭’相当于我国今天市附近的高原和山。”答案是“喀什”市附近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2001年和2000年的文科综合卷中也有类似的、以地图设计问题的试题。这类试题中的地图实际上就是将史地知识结合起来。于是我们想到,在复习中应当注意教材中的重点地图,注意古今地理位置对照,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