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地关系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自然,自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个平衡,平衡即和谐。当平衡被打破,自然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态化、和谐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促进入自然成长的社会活动,而课堂是构成这种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精神交流、生命成长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时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人类社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还必须以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存在双重关系,即社会与自然的对立和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作为现代性道德所唯一信奉的伦理价值原则即人类中心主义,为了满足人自身无限膨胀的物欲而片面强调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内在伦理关系的断裂.生态伦理就是要超越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价值的人际伦理,克服社会与自然的对立,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瑶族古歌抒写自然,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类既热爱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瑶族古歌审视和反思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既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又有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瑶族古歌关注人类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在和谐自在的自然中,人类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人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环境遭受破坏时,人的精神遭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7.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强调理性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强调人类的解放,培养人的理性,形成完人教育目的观.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标准化的人,追求人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然而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与自然性.其实,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与学生本身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发展规律.这种教育的和谐自然性对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角下,生态哲学关注人在与自然关联的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价值与应然.应然追求与价值选择是人对自我存在的主体性要求和人的主体性存在的体现,这种应然的主体性要求是随实践而变化发展的.在与自然关联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性的人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重维度中确证、体现、生成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然应然化、应然实然化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在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建构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与内涵(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1.实现教育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个体作为完整的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则是实现其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必要前提。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和谐是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家思想,还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  相似文献   

11.
李刚 《当代教育论坛》2009,(10):114-1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造人,人造自然。人离不开自然,自然可以离开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方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越发展,人类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只有顺乎自然,按照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各不相同,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发展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再到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这几个阶段,凸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但也暴露出了没有善待自然的恶果.人类在竹出惨重的代价以后开始反思,重新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即人谢自然、人亵自然、人胁自然、人协自然几种关系.正确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定位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处理得当,有助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明的变迁与体育形态的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每段时期的文明对体育的发展和演变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世界农耕文明时期体育活动的考察,认为生活性、实用性、群众性是这一时期体育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早期体育活动的基本特色;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活动是效法自然的结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代体育的终极价值和意义应是对人和自然和谐的不断追求、对人自身存在的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从实践观出发去理解,和谐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分化又统一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因此要处理好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要与时俱进,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德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德性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在文化与人、社会和自然三个价值关系方面.文化应该承担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长期积淀和历史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追求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甲林 《红领巾》2004,(4):38-39
人类中心主义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生态中心尊严和权利,割裂了人与环境的共存和谐关系,其结果严重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生态平等的思想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但是,生态中心论者认为自然与人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否认人的主体性,把这种理论付诸实践,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理念,是我们今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出了新的模式,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对生产力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生产力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