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玉祥将军弱冠从军,只在私塾读过一年多书.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周恩来同志曾赞扬冯玉祥:"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①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曾赞冯玉祥 :“先生好读书 ,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 ,即在治军作战之时 ,亦多手不释卷 ,在现在 ,更是好学不倦 ,永值得我们效法”。[1]冯玉祥家境贫寒 ,13岁入伍 ,只上过一年多私塾。他的学识完全是靠多年持之以恒的自学获得的。读书学习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的 :“冯将军的一生 ,每天每时 ,都在学习 ,不断地学习 ,切切实实地学习。”[2 ]1 冯玉祥的两本读书札记 ,最能体现其读书的特点首先是《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此书由上海军学社 1934年出版发行。除凡例和自序外 ,按照鲁国12个君主…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将军的戎马生涯是从在天津修大沽口炮台开始的,那年他才12岁.后来,1902年至1905年,他又随军驻守在天津市郊的杨柳青、韩家墅两年多.冯玉祥弱冠从军,虽然只读过一年多私塾,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可谓博览群书.他不仅对军事进行过认真的学习、研究,还通晓历史,谙熟古文,对《左传》、《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下过一番苦功夫.周恩来同志曾称赞他"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载《新华日报》1941年11月14日)天津也同样留下了他当年刻苦读书的轶事.  相似文献   

4.
1937年秋,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从南京来到汉口。开始,军委会要把他安排在汉口中央银行大楼里住。冯玉祥先生觉得那地方太热闹繁华,不好办公,于是自己找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这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在福音堂里,还住着一批文化人。他们有老舍、老向、何容等,因住的较近,常来看望冯玉祥先生。来得最勤的要数老舍先生了。有一次,冯玉祥先生请老舍吃饭,问能否出一本抗日的文艺杂志?老舍风趣地回答说:“在下有人有笔,就是印不出来!”冯玉祥先生说:印刷和经费问题我来解决,文章由你们来写。没过多久,冯玉祥先生便在汉口办起了一个小型印刷社,并取名为“三户”。何为“三户”?原来冯玉祥先生喜读宋陆游的诗词。一天,他读陆游的《金错刀行》中“楚虽三户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避寿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但有职无权,冯玉祥自告奋勇担任了国民党要员公馆区歌乐联保保长.冯玉祥以"丘八诗人"自称,写了一首诗:"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寻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还发动"抗日献金运动",亲自到四川各县奔走,劝募黄金,捐输前线.  相似文献   

6.
船上办报     
冯玉祥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很有军事才能。然而,他还是诗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船上办报的故事更在新闻界传为美谈。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同重庆各界民主人士近千人,乘‘民联号’轮船前往南京。船在长江上要走好几天,漫漫旅程,令人难受。开船后,冯玉样就对相交多年的好友谭平山等人说:‘这几天看不上报纸,难道不是一件憾事?’他建  相似文献   

7.
鸡蛋作稿酬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蒋介石邀冯玉祥将军乘飞机去南京.冯玉祥不肯自己飞走,而把许多朋友抛下,就问蒋要了一条船,同九百多朋友一起乘船返回南京. 冯玉祥在船上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民联日报》,由他自任社长,谭平山为编辑,王宠惠为法律  相似文献   

8.
(一)冯玉祥任常德镇守使时,日本商人凭借不平等条约欺侮常德百姓,日本居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也驻在城里。河下有日本军舰,水兵时常上岸横冲直撞。对此,百姓不满,冯玉祥也气愤。一天,几个日本水兵不服从守城卫兵盘查,并动手打人。卫兵也不示弱,进行还击,互相殴伤。高桥和舰长气势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四川内江的爱国热情同全国各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节约献会运动中,内江人民积极献金抗日的爱斟热情达到了高潮。1944年初,冯玉祥将军亲赴川西、川南一带作动员工作,劝导节约献金。在此期间,冯玉祥到了隆昌、内江和威远三县,历时四十余天,为募集捐款改善前线将上的生活、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而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给内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江各界民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热烈响应,人人自动争先献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牺牲小我伞大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也给冯玉祥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冯玉祥将军不仅在众多的书信中大加赞扬内江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激情满怀写下了《内江人颂》:“山有翠屏,水有沱汀。  相似文献   

10.
封禅之说,起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最早见于文献<管子·封禅篇>.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史记·封禅书>:"此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