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后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援助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政策是在战目紧张的冷战形势下形成的。其实质是通过这种经济的手段拉拢发展中国家,引导其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影响扩大的目的。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为什么美国自冷战形势缓和后减少发展援助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乃至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核心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是以中美关系的状况作为其考量依据的。然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又有着对整个远东战略格局的通盘考虑。鉴于此,本文将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台政策置于其更高的远东战略的框架下来进行思考,以探讨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远东整体战略部署对其台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政策发展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它随着美国抛弃“光荣孤立”式的对欧政策而产生,又随着美国对欧政策重点转为军事援助而结束。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对华政策面临三种可能的选择。但美国当局最终选择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国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结果,错误的前提导致错误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6.
战后,失学失业青年的复学就业成为收复区教育复员的重大问题。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对流亡失学失业青年进行登记收容、补习训练、救济辅导,以帮助其复学就业。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苏联对日政策问题,是重新构筑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之一。苏联要求扩大在占领和管理日本方面的作用,力阻美国在日本垄断地位的形成。随着苏美矛盾在冷战后的不断加剧,苏联抵制和最终拒绝在美国主导下的对日和约上鉴字,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理解远东政治格局在冷战背景下的演变及冷战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继续维护它在远东的利益,在中国问题上执行了一种"扶蒋压共、避免内战"的政策,即支持国民党政府,抑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避免中国发生内战。然而,美国的这一政策最终失败。历史证明,任何与人民的意志对抗、野蛮干涉别国内政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尼克松研究的发展 ,是美国传统史学与新史学融合的典型 ,不仅有大量叙事体传记和传统学术研究成果 ,而且新史学的各种方法都得到应用。这些研究不仅考察尼克松的内政和外交的具体政策 ,而且分析他的人格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更新研究方法 ,扩大研究领域 ,拓展思维空间 ,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在美国主导下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然而,这与裕仁天皇的个人外交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日本的安全,裕仁天皇极力促进日本与美国的媾和,确立了安保体制的雏形.为了提高皇室权威,改善国际形象,明仁皇太子夫妇远赴欧美等国,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关系.皇室外交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工业社会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妇女发展趋势。一种来源于欧洲传统社会的性别歧视和父权制家长地位的观念,一种与新大陆关于平等的伟大理想一脉相承。由于劳动力缺少和妇女匮乏,加上独立战争唤发出妇女的自觉意识,在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旧大陆趋势”处于隐性状态,从而孕育出美国妇女史上的春天,但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前半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东部在当时美国白人社会中的主流地位,“旧大陆趋势”战胜“新大陆趋势”,迫使美国白人妇女进入“淑女时代”,失去了原先的平等独立。因此,从整体上看,前工业社会美国白人妇女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呈现一个由高到低的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军阀时期"--1916年至1928年--中国红十字会本着博爱襟怀,继续着救伤恤难的人道主义事业,在讨袁之役、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粤桂战争、直奉战争、江浙战争、奉浙战争等兵灾中进行广泛救护,克尽其职,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  相似文献   

13.
苏德战争初期 ,由于战前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原因 ,苏军在兵力兵器大于德军的情况下遭到重大失利。苏联没有从这些方面进行总结 ,而把苏军的重大失利归结为双方兵力悬殊。这种观点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掩盖了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真正内在原因。如果以分析苏军的编成和部署为研究视角 ,就可以探讨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真正原因 ,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伊拉克踏上了艰难的重建之路。虽然,美国已向伊拉克新政府移交了主权,为重建消除了一大障碍,但新政府仍在国内安全、内部团结、经济建设、发展与美国的关系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新政府应该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树立自己的威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争取民心,同时还应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途径贵州,在贵州开展了多项活动。中央红军在贵州开展的这些主要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分析和探究这个问题,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这段历史的理论资料,更有助于我们对于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苏区时期,红色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并努力实现"耕者有其田"革命理想而建立的。红色政权创立具有偶发性,没有通过"中央——城市——地方——乡村"路径逐步向乡村渗透的,而是通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方式在乡村中出现。红色政权在与白色政权抗争中取得胜利后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能是突发式的、偶然式的、零碎式的。这些在红色政权建立步骤及其类型上均有体现,如农民协会、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有时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战后初期,菲华社会内部冲突激烈。冲突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认同与政治取向的分歧,二是对华社名利的争夺。具体表现在社团与社团之间以及社团内部领导人之间斗争十分激烈。内部冲突加剧了华社的困境,原为华社最高机构的马尼拉中华商会走向分裂,新的最高机构菲华商联总会成立之后则与马尼拉中华商会陷入长期纷争。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河南红枪会工作的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的河南红枪会,对北方农民运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被历来重视农民问题的中国共产党所关注。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对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利用红枪会发展农民运动的政策,政策实施的结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9.
创建红军,除了理论上准备外,军事人才的准备尤为重要。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中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运动,在党的周围培养锻炼和吸引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开展工农运动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党的干部。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为我党培养了一批能文能武的军政人才。这些人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成为我党创建红军重要的军事人才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扭转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三位美国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以自己的作品,真实、客观地报道了这一伟大事件。继斯诺的《西行漫记》首次报道红军长征,刻画了中共革命领导人之后;史沫特莱通过朱德传的写作,再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与胜利。1983年,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以恢宏的场面,悲壮的诗情,描写了长征的雄伟与瑰丽。这几部报告文学,树立了长征的历史丰碑,成为中国青年一代学习长征精神的珍贵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