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裁判亮分     
《关于奔跑的比喻》是一道写作空间很大的作文题。奔跑是一种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状态。我们可以就某个具体的奔跑动作发挥想象打比方;也可以将奔跑喻为一种人生姿态,阐述自己的感悟;还可以选取文学作品中关于奔跑比喻的片段予以赏析。我们从大量来稿中选发下面三篇学生习作,孰优孰劣,请大家关注文学评论家、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俊国先生的点评和亮分。下期赛题:《回唐代去看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2.
我听过关于奔跑的歌,看过关于奔跑的画,也知道一些关于奔跑的成语,可无论怎样苦思冥想也无法在储蓄有限的大脑中找一个关于奔跑的比喻。可今天早上看见空旷的操场和追逐的人群,才猛然意识到其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是一场无休止的奔跑。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习》84年3期刊出《关于比喻的四个要素》一文(以下简称《四要素》),作者把相似点和本体、喻体、喻词等量齐观,说成是“构成比喻的一个关键要素(也就是关键的成分)”。我们未敢苟同,特提出如下几点就教于作者。(一)《四要素》批评“传统修辞学在谈到比喻的要素时,只讲到本体、喻体和喻词,  相似文献   

4.
班马孰优孰劣 ,历来纷无定说 ;而刘知几关于班马优劣的评论 ,在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歧义 ,而成为另一个纷无定说的问题。以《史通》为基本依据 ,从体裁、体例、叙事诸方面入手 ,详细梳理刘知几关于《史记》、《汉书》之优劣的评论 ,结论是 :二书“虽互有修短 ,递闻得失 ,而大抵同风 ,可为连类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古典诗文中,我们通过品读那些匠心独运的比喻句,可以领略古人笔下的种种别样风情:吴均的《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运用比喻修辞展示了一副空灵雪景图;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比喻使亡国之君的哀怨具体可感;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则借比喻抒发了其旷达放逸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6日的《中学生学习报》(高一高二版,总第1019期)发表了陈昌安老师《通感质疑》一文,文章写道:“我认为:通感应归于比喻,是比喻的一种,或者说是比喻的一种手段。……只有在运用比喻的时候,通感才可以产生。比喻第一,通感第二,通感是比喻的一种。”无独有隅,2002年第6期《语文新圃》(第319期)上余海英先生《通感、移就、比拟的界限》一文认为: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句。”  相似文献   

8.
<正> 比喻造词法是修辞学造词法的一种,许多学者都承认汉语里有许多词是用比喻造词法创造出来的。任学良先生的《汉语造词法》中说:“比喻造词法的特点是,用他事物的形象来指称本事物,而且本事物并不出现。这就是修辞学上的‘借喻’。……比喻式的词只能借喻体表本体,不然就是造句,不是造词了。”任先生在该书中还讲到比喻造词法,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和王勤、武占坤先生的《汉语词汇》都称为比拟造词,和他讲的相同。限于条件,我们没看到过这两部书。近读史锡尧先生的《动词、形容词的比喻造词》,觉得对什么是比喻造词,认识并不一致,对某些具体词例的分析也并不尽同。史先生说:  相似文献   

9.
<正>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往往在对比中一分高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前不久,《嫦娥奔月》一课两则不同的教学设计吸引了我: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请你说一说,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的是后羿为民除害,射下了九个太阳。师: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除害的?生:他登上山顶,运足力气,拉满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师:从后羿射日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0.
所谓远距离比喻。是和近距离比喻相对而言,即“远取譬”。它是新诗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关于这个问题,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的进步》中说:“所谓远近不是指比喻的材料,而是指比喻的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实际上指的是名词用作状语。据《文通》所举例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方式、工具或依据等。《文通》对“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是对我国传统小学关于名词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说     
路边的小贩,我们学生并不陌生。他们的精明、他们的质朴、他们的狡猾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纳入写作范畴。可以写成记叙文、小小说以及以路边小贩为主人公的故事,也可以写成散文,抒发自己对另一种人生的体悟和感慨。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选取了以下三篇,孰优孰劣,请大家关注著名文学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於可训教授的点评及亮分。下期赛题:《远和近》。主持人说@王玲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庄子》比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篇章层面,而从词句层面研究《庄子》比喻也甚为重要。为了比喻描写的系统性,根据比喻句中本体、喻体以及喻词的关系,《庄子》所有词句层面的比喻均可归入明喻、暗喻、借喻和潜喻这四种基本类型之中,而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又根据喻词的不同、喻体的特点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若干下位类型。由此观之,《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体系,且比喻格式也大体定型,基本暗合了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的源头之一。《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还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其比喻喻体也体现了较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阅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田志明老师《关于解方程新旧方法孰优孰劣的争议》一文,感触很深,因为我在教学中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也一直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中,田老师认为,对于非常基本的方程,如6-x=3.5,可以和过去一样,借助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用相关运算律进行解答;对于复杂一些的方程,如x+3.2=5.6-x,则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因为这样也恰好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阅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田志明老师《关于解方程新旧方法孰优孰劣的争议》一文,感触很深,因为我在教学中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也一直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中,田老师认为,对于非常基本的方程,如6-x=3.5,可以和过去一样,借助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用相关运算律进行解答;对于复杂一些的方程,如x+3.2=5.6-x,则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因为这样也恰好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问九:《纲要》基本动作(二),中班快跑10-20米,大班20-30米。这是不是属于运动竞技性质的“短跑”,应该怎样进行教学? 答:根据《纲要》要求,幼儿基本动作的跑,主要还是要求上下肢协调、轻松自然地奔跑,它不是竞赛性的短跑。所以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中,不要单纯地为教短跑动作而教动作。在幼儿参加奔跑游戏时,如果发现个别幼儿跑的姿势不够正确,教师只要及时帮助他纠正就可以了。问十:《纲要》基本动作(二)的“跑、走交替”,小班距离为100米左右,中班100-200米。它的要求是什么?跑和走的比例如何掌握?  相似文献   

18.
象征和比喻     
×××同学问:“为什么不能把《海燕》一文所用的象征手法看作是比喻?象征和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托义于物。比喻是以彼物喻此物,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结合课文来谈谈两者的区别。一、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从本质特征上考虑的。  相似文献   

19.
以《红楼梦》仿词及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文为例,考察了关联理论对这一语言文化现象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并总结出一个比较适合于考察和指导仿词及类似语言文化现象翻译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语境、译者努力、读者需要等因素都各得其所,也可以避免关于译文孰优孰劣的诸多主观争论。  相似文献   

20.
高一语文教参在分析《关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的写作特点时,认为该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并进一步解释说:“比喻论证属于类比论证中的一种,……”这就是说,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这两个概念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我认为这种认识殊为不当。试作区别如下: 1.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的最大特点就是“比喻”二字。宋代学者朱熹是这样来给比喻下定义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我们今天对比喻的通俗理解就是打比方。比喻论证方法就是在议论性文章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段,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理,表明观点,是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能够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道理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