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释之,字季,西汉时期的法官.张释之生性忠贞耿直,在升任廷尉之后,执法严谨,断案即使与皇帝的诏令抵触,仍能执意守法,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的《资治通鉴》对张释之的才学、人品不乏褒奖,其中两段有关张释之判案的记载,特别让我感慨.这年,张释之升任廷尉.汉文帝出行至中渭桥时,一人从桥下仓皇而过,惊了御驾之马.文帝震怒,命人拘捕这人,并交由张释之查办.张释之审理之后判决这人违反了“清道令”,应予以罚款处理.  相似文献   

2.
吕斌 《新闻记者》2005,(10):19-19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有群众给公安人员或法官送锦旗,赞扬他们破了案或公正地判了案子,有的送锦旗者还感激涕零。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或图片,我总有一种感叹:难道公安人员办案、法官公正判案不是他们分内的事吗?应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可感谢的?  相似文献   

3.
袁娜 《新闻爱好者》2011,(13):72-73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对司法部门公开、公正地判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与司法互动通常是首先由网络及时曝光案件概况,网民鉴定还原事实真相,形成网络舆论,再由网络舆论界定案件性质,对案件实行"干预",最后网络舆论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案件审判进入公开、公正的阶段。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孙喆 《兰台世界》2013,(21):14-15
"霸王道杂之"本是宣帝对太子的训诫之言,但却涵盖了西汉中期帝王成功的为政之术。"霸王道杂之"的成功运用促进了西汉中期社会的繁荣与富强,元帝弃之不用,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弱与灭亡。  相似文献   

5.
《汉书·刑法志》是我国首部对远古到西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法令内容和实施利弊进行翔实记录和精确叙述的古代法律典籍,反映了西汉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些基本的法律思想,有助于人们对西汉法律制度的了解和熟知.  相似文献   

6.
晋瑾 《传媒》2016,(14):79-80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媒体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而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却还不够完善,导致媒体侵权案件备受争议。本文对媒体侵权的特征、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介绍,以避免媒体侵权案件的发生,维护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程丹 《新闻窗》2010,(5):25-26
有人将媒体所代表的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并称为人类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两种权利,媒体和司法将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来——媒体通过舆论来评判是非,扬善贬恶,追求社会道德上的公正与正义:司法通过法律来解决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追求法律上的公平与正义。二者在“公平与正义”的根本目标上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期的思想家中,陆贾的法律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并展现了当时法律思想演进的时代特点。他的法律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是传媒自身利益的追求,又是基于伸张和维护社会正义而作出的价值选择。传媒监督司法,一方面具有积极肯定和强化司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情感性判断而较少顾及司法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方式,出现了“传媒判案”的不正常现象。客观分析传媒介入司法的动因,审慎评判传媒监督司法的价值与效能。既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与公正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朱洁 《记者摇篮》2012,(10):44-45
主持人是一个广播节目的引领者,尤其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中担任着编辑稿件和播音等多重工作。而对于法律广播节目来说要求则更高更严格,主持人必须具备律师一般的法律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素质。随着广播节目的不断发展,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许多频率都相继开播了法律节目。本论文针对法律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特有素质加以论述。力求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的阐述,使主持人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提高法律广播节目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呈缴本制度实施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图书文献呈缴本制度建立和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呈缴本制度提高到法律层面,使之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从提高对呈缴本制度、出版企业社会责任、图书馆接受呈缴本的认识等方面落实呈缴本制度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理《新莱茵报》诉讼案的陪审法庭的发言(以"《新莱茵报》审判案"为标题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考证。在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一贯性进行了论述,以原著为依据解释了自由报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西汉文翁建石室,办教育,推动了汉代蜀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当地的文教水平得以与齐鲁之地比肩。这使得古代蜀地的教育勃兴,官学教育与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方式也逐渐扩散、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4.
她过去和现在都在追求企业竞争中的公正与公平,希望通过法律来让公正、公平成为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刘瑛 《兰台世界》2014,(5):129-130
西汉文翁建石室,办教育,推动了汉代蜀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当地的文教水平得以与齐鲁之地比肩。这使得古代蜀地的教育勃兴,官学教育与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方式也逐渐扩散、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乃媒体生命力所在。曾几何时.媒体的声音代表了公正、真实,人们常引用“这是报纸上说的”之类的话来印证自己观点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王展妮 《兰台世界》2016,(20):155-157
本文以《汉书·儒林传》为主要材料,参之《史记·儒林列传》及《汉书·艺文志》,梳理了西汉《易》经师承传授关系,并探讨了西汉易经传承中的几个问题,认为《易》在汉初并非单线传承、西汉易学流传并非只有田何一家及孟喜《易》与焦、京《易》之间存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经义决狱"是在西汉初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在西汉中期有利于改正"汉承秦制"而带来的法律过于残暴、严苛的弊病。自汉武帝之后,儒家"经义"对封建法制建设的牢固地位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了新环境下媒体与法庭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正报道庭审的法律依据,即:庭审报道的核心就是报道证据;庭审报道需关注的其他法律问题;媒体在庭审报道中易犯的错误;庭审报道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20.
媒体角色认知问题是新闻理论与传媒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单一的政治视角或媒介中心视角都不能准确地予以界定。本文通过分析法律文本中与新闻出版等活动相关的内容来研究媒体角色,提供了崭新的观察视角。由于法律文本具有权威性、确定性、强制性和普遍性,因此法律体系为勾勒出一个能够获得普遍共识、弥合群体认知错位的中国媒体角色提供了清晰而稳定的依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归纳出中国媒体在法律体系中的九个角色,并在法律体系所呈现的媒体应然定位的基础上,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实际进一步阐释实践中媒体角色的认知与完善,提出实现媒体行业良性发展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