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湘军的崛起过程,考察了由此所带来的晚清统治集团内满汉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咸同以来中央与地方、满员与汉员权力分割的大趋势,及其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一个以满清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廷内部满汉界限分明。太平天国起义后,为镇压起义军,清廷不得不起用大批汉族官僚组织地主武装,湘军因此而崛起并对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图像证史     
曾国藩是晚清朝廷倚重的名臣,他活着时未赶上摄影流行的年代,留下的照片少,要想见他的容貌就主要靠当时人为他画的小像。这幅画画的是晚年的曾国藩,在作拈须沉思状。曾国藩一生奔波劳碌,事务繁忙,长时间身劳心疲,故而样子见老,刚过60就活脱脱是一个老叟衰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产生晚清江湖帮会的社会生态环境入手,对会党在太平天国运动、反洋教斗争以及辛亥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就江湖帮会的组织原则、山堂制度和组织控制机制做了简要的分析。晚清江湖帮会组织演进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其组织成员的演变,会党从最初的游民组织,演进为囊括军人、学生、地主,甚至城乡士绅在内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组织,这一事实给当时以及其后的中国社会打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湘军对晚清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湘军将领重建和新建各种教育设施,为晚清湖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湘军集团以各种方式增加地方文武学额,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兴盛;湘军将领以各种方式在湖南兴办文化事业,推动了湖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南人才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清中叶以来的人口快速增长造成湖南人口相对过剩,导致"人余于地",大量人口无地可耕,成为失业农民,而近代湖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刚刚起步,无法吸纳社会过剩人口,因此晚清湖南社会中的过剩人口只能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范围内,如传统商业与手工业中去寻找生存的机会,然而湖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些传统行业无法给这些剩余劳动力和破产农民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最终,这些过剩人口为寻求出路获得一生存的机会,开始从事他们以前极不愿从事的职业——从军。又由于湘军将官募勇多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湘人更加踊跃从军,也因此对湘军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湘军军制开晚清军制改革之先河,改变了晚清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诱发了地方主义的泛滥,改变了军营风气,在铸造“同治中兴”神话的同时,造成了晚清深重的政治危机,使晚清政治生态发生了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8.
湘军是以曾国藩为首的军阀武装,是为镇压农民革命而兴起的。它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晚清的政局:一方面,它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濒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同时也造成了汉族地主政治势力崛起的契机。另一方面,又对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分解作用,从此满、汉统治者之间的势力对比起了显著变化,地方督抚往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相似文献   

9.
10.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湘军采用了一整套迥异于清代经制兵绿营制度的兵役制度 ,与其私属性、非经制性相适应的抚恤制度也显现出了一些不同于绿营制度的特点。这种独具特色的抚恤制度 ,对于激发湘军官兵的斗志 ,稳固军心 ,解除其官兵及家属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付农民起义和列强的交相侵伐,咸同时期清朝权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朝权力重心逐渐由中央下移到地方,由“主威素重”一变而为“内轻外重”。胡林翼作为第一个湘军将领膺任湖北巡抚,不仅集军、政、财权于一身,肇建了湖北地方权力体系,而且提挈湘系将领跻身督抚提镇者联翩而起,促进了咸同时期清朝权力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曾氏集团作为晚清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种因素交汇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作为一个势力集团,对晚清中国各层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文章将曾氏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主要从文化、政治角度阐述其形成的原因,以揭示其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地位,从而更好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3.
准军是继湘军后建立的清朝非竖制兵,是继湘军之后晚清勇营的又一支重要武装,其制度基本仿照湘军,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近代勇营兵制的发展和兴盛。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淮军既是湘军的继续发展,又是北洋新军的前身,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试析20世纪初晚清教案趋于消亡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后,清朝官员改变了仇视教会的态度,转向协作和调和。在华教会也实行自我收敛。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民众斗争矛头由教会转向满清封建专制。晚清教案逐趋消亡。  相似文献   

16.
晚清的不缠足运动,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场社会习俗改革的运动。刊登在当时《申报》上的几则有关“女士放足被逼毙命案”的消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这场运动的大致情形。  相似文献   

17.
阿卓 《学习之友》2006,(1):36-37
大清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阅兵归途中遇人拦路鸣冤,马氏驻足正待询问,围观的人群中突然跃出一人.手持一把蓝汪汪的淬毒匕首向他与胸疾刺而来!随着一声惨叫,匕首透胸而过,马氏气绝身亡。刺客仰天大笑,傲然束手,从容就擒。  相似文献   

18.
光绪八年四川乡试闱闹,经总督丁宝桢奏请惩办闹闱生员多人,似已成为定案,但从时任学政朱逌然的日记来看,该案与丁宝桢重用的县令耿士伟在乡试中处置不当有关,事后,耿令并未受到处置,只是调任异地。对于此事,朱逌然仅在日记中记录,并未形诸章奏,据理力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地方督抚与学政权力已不对等,难以实现利用学政平衡直省权力的制度用意。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以曾国藩等湘系将帅为榜样,毕生勤奋,功效突出.在修身方面,写日记三百多万字,著作数十本;在齐家方面,李德全曾任卫生部长,冯理达曾任海军总医院院长;在治军方面,冯军名将辈出,战功辉煌!  相似文献   

20.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该案情节跌宕、线索复杂,案件审理层层升级,直至惊动了晚清最高当权者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较早具有近代新闻媒体特征的《申报》一直对该案给予高度关注,作了长达三年的追踪报道。《申报》在报道该案的过程中,不断揭出案情的可疑之处,并抨击传统司法审理制度的弊端和官吏的昏聩无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杨乃武案”的最终平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