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中举行课外阅读成果交流会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在会上,学生自主发言,可以介绍自己近期读书的内容,或是谈谈自己阅读的感想、体会,也可以针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变换角色,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交流,在交流中,以建议或论题的形式迂回、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这种方式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一、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机交流是自愿、平等的,这符合学生自我决定的心理需要。会上,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发言,发言内容也是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提倡多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甲同学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乙同学回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规规矩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发言的机会。可以说,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实施多向交流,以便学生能够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交流形式既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既可面向学生个体,也可面向学习小组。孩子们从中就可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尝试自己编题。…  相似文献   

3.
谢晓静 《广西教育》2013,(45):82-82
一支电子笔可以轻松地圈出重点、画出规则的图形、及时板书,这就是电子白板的作用,如今电子白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利用电子白板,学生精彩的发言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形成互动,体现交流生成的价值。教师掌握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就可以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利用强大的技术支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资源整合和教学策略上。  相似文献   

4.
钟兰兰 《江西教育》2003,(12):27-27
所谓在合作中交流,是指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个体在小组内或班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或集体的合作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在合作中交流还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的技能。在听方面,让学生养成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  相似文献   

5.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想法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上课,老师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然后就是同学们发言.学生一个接一个,讲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提出问题,老师有的时候重复一下同学的发言,有的时候就一言不发,只是听同学们说.学生的发言有的时候相互之间有点关系,有的时候各说自话.这样一直到下课.上完课,老师在说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常会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威.建立一种民主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使学生活跃起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上语文课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有的学生不敢发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说错,怕老师责怪,  相似文献   

8.
裁判亮分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听、读、写三个方面的教学做的比较到位,而在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所做的还有所欠缺。课堂上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交流发言时,有的同学声音很小,让人听不清楚;有的同学语句不流畅,甚至表意也不明确;有的就不愿在课堂上表达和交流,觉得自己的表达水平不好,怕出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学生表达的机会相对较多。学生的表达,可以是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可以是向教师提问,还可以是公开发言,互相交流。教师作为学生发言的主导者,要发挥引导、辅助和掌控学生发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说的情境,充分地说1.引出人物①谁说说自己认识的名人?②谁介绍介绍在建筑业方面较为杰出的人物?要点:这里的引导,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即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渐渐缩小交流的范围,渐渐接近交流的主题、主体:从“认识的名人”到“建筑业的杰出代表”。教师要把握好度,即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正确的评估,随机点拨。(过渡:今天来认识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2.初评人物你心目中的詹天佑是什么样的人?要点:既然是初评,就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并接受学生自由的思想、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1.
叶彩红 《科学课》2008,(8):17-17
1.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这里所指的倾听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倾听教师的讲话;二是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三是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只有在理解相互表达意思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交流中,要注重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不仅学生要注重倾听,教师也要给自己尽量倾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上好阅读课,关键是要围绕五个“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一、主动性。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把被动的阅读变得主动。教师要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供一定展示的空间。如可以搞小规模的班级“读书课”、“读书方法交流”,以学生为主的“读书小讲座”或某一主题的交流演讲活动,让学生自己投入到阅读中,自己找阅读的内容,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做笔记、自己整理知识。二、独立性。即在阅读中强调以学生自身为主,由学生个人完成查阅资料或查…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科,课堂讨论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讨论更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关注。课堂讨论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讨论中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使教学目标更好地得到实现。一、初中数学课堂讨论的现状(一)学生兴趣不高,参与率低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热烈讨论,但发言积极的总是几个胆大且学习较好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小组交流能力弱往往导致小组交流水平低。在平日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有些孩子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需要协作时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目标是他前进的方向,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确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可以避免无目的、无方向的生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班主任在学生个人目标的确立上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比如: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目标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确定个人目标的意义,然后以班集体或小组活动的形式确定学生的个人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达到个人目标的途径,将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也可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给学生出题进行讨论,如:①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目标?②人能不能没有目标?为什么?给大家一定时间考虑发言,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将自己的发言以书面的形式交给老师。  相似文献   

16.
1.虚心 虚心指的是摆脱先入为主和感知的固着和偏见,坦诚或虚心地与别人交流,对别人的发言善于公开接受,不抵制,也不因先入之见评判他们。虚心含有倾听、接受、作答以及与别人相互交往而不受自己价值观或要求束缚之意。这意味着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不能采用固有的参考标准,要根据情境的变化,移动和改变他的参考标准,行使其灵活性。实际上,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参考标准,他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把学生当做孩子,他就会以为学生说不出重要的事,进而以为学生的发言只有短暂的价值,用不着考虑。一旦这种观念纳入到教师的认知结构中,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处理其他日常事务,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感受告诉教师。  相似文献   

17.
王秀贤 《师道》2005,(7):58-58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同学一点儿也不“老实”,有的不假思索就和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学生思维的闸门突然打开,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课堂发言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敢说,不管对与否,只要他觉得对,自己会就抢着举手发言交流;二是会说,却无意交流,怕说不好受批评或嘲笑;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四是课后谈笑风生,课内默默无闻等。这些现象都造成课堂发言交流的空白。后几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定势因素——心理上存在的不平等。教师授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戒备或自卑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发言,有时即使发言也是言不由衷,与教师的脸色应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说话条件,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许文莉 《天津教育》2020,(1):187-188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采取下一步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言的良好的机会。学生要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发言的过程中要克服胆怯心理,针对问题要逻辑思维清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自己心中必须明了,不能含糊其词。学生的发言要有新意,能够引起其他同学讨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有针对性地发言,课堂才能活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孟兆山 《山东教育》2004,(34):48-48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并带到课堂上玩一玩,然后组内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不一会儿,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