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雄 《青年记者》2006,(21):24-24
本刊与中国新记者网发起并主办,由天津日报网、大河网、中国报业网等20余家媒体联合举办的“记者的故事——2006年记者节有奖征文”活动圆满结束。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全国40余家媒体的参赛作品近百篇。经评委认真评选,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一等奖:3名《我的恐惧与  相似文献   

2.
记者,是一个崇高、受人尊重的职业;记者节,也是我国仅有的3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今年是中国第7个记者节。在这个记者节里,本刊约请一些长期工作在新闻一线的地市报新闻工作者,谈他们对记者节的理解、思考。我们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同行的所思所想,不求宏大叙事,唯愿细节真实。  相似文献   

3.
一,“独特”性电视与纸质媒体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质媒体新闻导语相比也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记者这个职业对于市民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神秘的,今天是我国第三个记者节,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记者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4.
11月 8日,是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北京市崇文区的100多名通讯员每人得到了一份精美的礼品——《新闻与写作》光盘。为了庆祝中国记者节,崇文区举行了隆重的联欢活动,以表示对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通讯员的慰问。区委和各部门主管宣传的领导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向全区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节日的祝贺。 崇文区的通讯员们担负着崇文区对外宣传的任务,他们每年对外投稿并发表近3000篇,从中央到市属的媒体,都有他们的稿子,直接反映了崇文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崇文区每年都采取…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4,(11):14
浙江省庆祝第五个中国记者节暨"把正面报道做大做强"研讨会11月8日在杭州举行。来自我省省市两级党报的总编辑和电台、电视台台长参加了会议。这次省市媒体负责人会聚杭州,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当前新闻宣传工作重要问题的方式,庆祝第五个中国记者节。  相似文献   

6.
李哲莹 《现代传播》2006,(1):135-136
2005年11月8日第六个记者节到来之际,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办,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委会鼎力支持的“未名大讲堂——与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面对面”2005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与以往的记者节多为媒体自我关注不同的是,本次活动由学界发起并主办,以记者节的名义为大众媒体一线从业人员和未来的新闻从业者免费开设专业讲座。演讲者来自首都媒体、高校、研究院,都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首批特邀研究员,央视国际网站的图文同步直播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也是北京大学电视…  相似文献   

7.
记者节已经过去了,记者节期间的一些有关记者的报道令我印象深刻。红网刊发魏青的评论《记者节为啥遭冷遇》,开首一句是:"11月8日是第六个记者节……",《中国青年报》11月9日刊登的《新疆两记者采访遭殴打》消息,开头一句是:"今年是第五个记者节……",而新华网的"热点直击"的新闻是"中国第七个记者节……"到底是第几个记者节,真是越说越糊涂了。今年是第几个记者节,我想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是第七个,也完全不必费多大的劲就可以查到。但是以上列举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7,(21):12-16
今年记者节前夕,《青年记者》联合全国20个大中城市的媒体开展了"记者节业内问卷调查",以了解记者这一职业群体的所思所想所困所盼。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参与组织调查的媒体包括: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新京报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江西日报报业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国早报社、湘声报社等。同时,《青年记者》与大众网联合在网上开展了"记者节业内网上调查"。下面为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需要说明的是,除"选择题调查"数据统计外,我们把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的"问答题调查部分"作了较详细客观的记录,以求全面反映本项调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丹婷 《视听纵横》2007,(5):110-111
一、电视新闻导语强调是“声画合一”的优势,纸媒传达信息则较平实。 电视与纸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更加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媒体的新闻导语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以下是八名第一次过记者节的新同行,在第七个记者节到来之时的思考。3个月的记者生涯,让他们充满新奇和期待的心理经受了很多变化。或许他们遇到的困惑我们在刚入行时也遇到过,或许这些问题现在我们仍然在思索,他们在这里跟我们分享的,不仅仅是一些新闻体验,还应该有这样的启示:能够困惑,从而思考,应该是我们为进步具备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台湾纸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不过一份“五媒合一”的媒体“台湾醒报”选在台湾“记者节”之日,于台北创刊问世。  相似文献   

12.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新闻工作既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也是高风险,低寿命的职业.有机构评出"健康透支十大行业",媒体记者名列第三.其中,高脂血症是记者群体的"高发病".  相似文献   

13.
在东莞市庆祝第十二个记者节的活动上,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演讲时脱稿讲道:“以后谁关爱媒体、善待媒体、支持媒体,我们就表扬谁、鼓励谁、奖励谁,谁对不起媒体,我就对不起谁!”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让许多记者听来倍感激动。  相似文献   

14.
欢庆首届中国记者节之余,情不自禁地想起记者的节操和品格来。 记者节自有它一定的由来,在下不想赘述。但不管怎么说,它总与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和贡献有关,与他们勇于拼搏、不辱使命的高贵品质和奉  相似文献   

15.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3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突出媒体融合元素,用线上线下直播互动与演播室现场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媒体融合的传播效果。本文借此提出,新闻从业人员应不断适应媒体融合大趋势,向全能型记者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为一个职业或者一类人设立节日,原本的意思是要为这一类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宣示一下社会权益的,但似乎唯独中国的记者节除外。近年来,凡到记者节,常常是指责、讨伐之声大于褒扬、同情之声。据说是中国的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已经堕落到了严重“滑坡“的程度。论据呢?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拿“红包“;二是假新闻。但是,仅凭这两条就可以认定中国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极度堕落吗?  相似文献   

17.
11月8日,来自全市各媒体的数百记者汇聚一堂。以茶话会和文艺演出的形式,庆祝我国第八个记者节和中国记协成立70周年。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的“了望者”和文化与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记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坚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关注社会需要,关注民生疾苦,唤起人们的爱心,并不畏艰险地揭开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维持了媒体的公信力,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2004年11月8日“第五个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以“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为题推出了“第二届中国记者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10名记者获此殊荣。栾俊杰等十大记者的英雄事迹鲜明而充分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贴近”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为一个职业或者一类人设立节日,原本的意思是要为这一类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宣示一下社会权益的,但似乎唯独中国的记者节除外。近年来,凡到记者节,常常是指责、讨伐之声大于褒扬、同情之声。据说是中国的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已经堕落到了严重“滑坡”的程度。论据呢?最主要的是两条:  相似文献   

20.
在第十个记者节前夕,我荣获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就像一个小孩子在山林里奔跑,猛然撞到了一颗硕大的果子.很是惊喜.回望漫山林木.我知道.这颗果子来源于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