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妆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题。它简洁、生动、琅琅上日.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到了活…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装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题。它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到了活…  相似文献   

3.
写上这个标题,突然联想到战时新闻工作的一个小故事: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这个歼敌10万之众的大战役,战前进行了广泛动员。“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在军队和地方叫得震天响。9月24日夜,我军打进济南,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王耀武化妆潜逃,9月28日在寿光县被当地民众活捉。消息传来,军民振奋。后来担任人民海军报社社长的林彬,当时在济南战役中主办一份战地小报,对此当然要突出报道,但连续做了几个标题都不满意。这时,一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王耀武抓住了!”林彬灵机一动,就以这个战士的喊话做了标题。有人说,应为“王耀武被抓住了”,这样更准确。林彬反问:战士喊王耀武抓住了,你会理解为王耀武抓住了什么吗?“被”字多余。  相似文献   

4.
历史大进军一九四八年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以后,乘胜挥戈南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当时我随横扫陇海路上蒋匪军的西路我军,向碭山一线进发。进军时日,秋深风寒。各路大军沿着鲁西南运河两岸,日夜兼程前进,真是千军万马,铁流滾滾。一年前——一九四七年七月,我随配合刘邓大军举行外线出击的部队,曾经从这一带走过。那时,优势尚在敌人—边,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蒋家“王朝”末日已经临近了。这一点连蒋军的一部分官兵也预感到了。过去我曾经  相似文献   

5.
1937年11月,在一场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的广阳伏击战中,有位将领成功地活捉了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的首个日军俘虏,他就是"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上将。在陈士榘上将诞辰100周年(4月14日)到来之际,谨以此文向这位伟大的开国上将致敬。  相似文献   

6.
程潇 《军事记者》2014,(8):66-67
我军自建军起就是一支谱写传奇的军队,而在我军的新闻队伍中也同样不乏传奇。阎吾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记者,他深入实际,深入战场,与战士交友,与敌人战斗,始终说真话,写真情。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之最”:参加的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性报道最多。他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之后的所有局部战争,留下600多篇充满战斗性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以“短”取“动”以“动”取“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翟惠生几百个字的短新闻往往是记者在第一线的“动态”之中捕捉的:或记述一种新的事实,或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或采写一位新闻人物,或阐明一种有新闻价值的观点。在一个整版的新闻纸上,与“动态”密不可分的短新闻往往...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商水县平店乡新闻报道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先进行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知情人会说,这“军功章”有赵永昌的一半。今年31岁的赵永昌,是一位普通的农民通讯员。酷爱新闻写作的他,1989年高考落榜后,坚持一边种田,一边写新闻,13年笔耕不辍“爬格子”。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他把平时省吃俭用下的钱用于订阅《河南农村报》《周口日报》《新闻爱好者》等10余种报纸杂志,边学习边实践;同时,积极报名参加市、县举办的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主动向新闻界领导、编辑、记者拜师学艺。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1993年被乡政府招聘为专职…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11.
《湖北档案》2020,(1):11-13
<正>1948年9月24日,在"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口号的呼喊声中,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我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济南,使得战争的有利局面转向了共产党,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转折,揭开了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序幕。而济南战役前后国共两党在作风方面的截然不同颇值得玩味,也说明了济南战役不仅仅是国共两党军事上的较量,也是作风上的较量,更是人心向背的较量。  相似文献   

12.
新闻发言工作是一项通过新闻媒体有效沟通与社会间的关系、树立与整合发言主体良好公众形象的公关行为。虽然新闻发言工作在社会上正日渐普及,但在我军宣传体制中,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新生事物的产生需要适合的土壤。1997年香港回归,担负实践“一国两制”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进驻,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使驻军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香港这个“新闻自由”世界知名、舆论监督无处不在的国际都会,成为催生我军第一个新闻发言机构的热土。5年多来,香港驻军适应新环境,接受新规则,积极进行机构设置和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14.
刘轶  王昊  刘洪杰 《军事记者》2004,(11):68-68
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是我军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新闻系。该系十二队学员毕业后主要从事军事报道工作,是我军新闻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毕业学员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主力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在校学员,有的获得了《解放军报》奖学金,有的被军区军兵种报纸评为优秀通讯员,有的撰写的论多次获奖,并有多名学员在校期间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表1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15.
5月8日,三位新闻烈士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死的消息传来,悲愤难抑。可我相信今年夏天高考时许多优异的文科考生的第一志愿将是新闻系包括笔者所在的南京大学新闻系。中国的记者是炸不光的。 我知道20年前人民日报曾为中美建交发过一期号外。因为有了广播、电视强有力的介入,我以为报纸发号外可以休矣。没料到新华社江苏分社所办的《现代经济报》在20年后为三位新闻记者之死再发号外。 这几天人们在电视机前边看新闻边抹泪。可有人担心太情绪化了的新闻要“坏事”,要“害”中国。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木偶”挨了别人的炸弹也要“跳三  相似文献   

16.
有些记者一接触到采访任务,便径直找采访对象了解,立成稿件,至于周围群众反映和环境条件如何很少问津。这种采访方法是需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某地一个典型人物,关起门来和采访对象谈了大半天,挖了不少“事迹”,撰写了一篇报道。说来也巧,在稿件发表之日,正是这个“典型”被宣判之时,一边无线电波广播着他的“先进事迹”,一边公审着他的犯罪事实,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稿件质量的高低。许多有名气、有造诣的记者,都懂得采访对于写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播电视中纷纷开办新闻评论类节目,大获成功。新闻记者走向前台,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一边报道新闻,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成功背后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夹叙夹议的报道方式在司法活动领域里却常因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而蒙受批评。1995到1996年,有轰动一时的四川“夹江打假案”,一起正在依法进行的行政诉讼案因“制假者状告打假者”而受到某些传媒的强烈抨击,最终造成“司法机关屈从压力不依法裁判”的后果。①此事被法学界评价为“行政法制宣传不当的最典型例子”。②1998年春天,又有一些传媒报道了发生在甘肃兰州的一起…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19.
在热门领域中“炒”新闻,是眼下许多媒体的时尚,然而热点之外也有“冷点”。被社会冷藏着的大量非事件性新闻也有报道的价值。如果说追踪热点可以让记者风风火火地拍摄新闻的话,那么,追寻“冷点”,则需要记者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耐住性子挖掘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虽然也追踪过不少“热点新闻”,但更多的是在“冷点”中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用“逆向思维”思考“禁区”里的新闻1993年,笔者在一朋友家聚会时听到一则新闻:宜春市灵泉街鼓楼居委会有个叫赖惠珍的女士办了一个私人幼儿…  相似文献   

20.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