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饲养的牲畜有牛、马、绵羊、山羊等。其中三河地区的三河牛、马等良种畜驰名全国。 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据估算,本区草场总面积有9万余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达80%以上。主要由优良的中型禾本科牧草组成。全区草场获得充分利用后,总载畜量可比现有增加1.5倍。  相似文献   

2.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3,35(5):1075-1083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为掌握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生计状况,认识不同草原区牧民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案例区,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草原区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西乌旗地区牧民的人均自然资本是荒漠草原区白旗的1.9倍,经济资本是白旗的1.8倍,物质资本是白旗的2.0倍,社会资本是白旗的1.3倍,人力资本也略高于白旗.两个草原生态区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和物质资本的差异.典型草原区牧户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以牲畜为主的经济资本,巩固居民住房、牲畜棚圈和牧业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本是该区牧民增强抵御气象灾害能力的主要生计策略.而荒漠草原区牧民自然生计资本薄弱,经济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引发的对草地的生计依存性下降削弱了该类区域改善牲畜棚圈和增加牧业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的增长动力,牧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以及牧区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更加脆弱,寻求第二职业、发展生计多元化成为该区牧民改善生计状态的主要策略趋向.  相似文献   

3.
将5月—8月作为苏尼特左旗牧草生长期,利用该地区2018年—2020年的5月—8月降水测站完整资料,对降水空间分布对牧草生长及牧草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冬季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降水以6月下旬和7月上旬对牧草长势及产量的影响最大,牧草产量与冬季载畜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天然草场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国天然草场不仅面积大,而且类型多。从全国看,大体上可划成三个草场区:东北西部、内蒙古中东部半湿润半干旱草原区;新疆、甘肃、宁夏、内蒙西部干旱荒漠及山地草原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以下简称本区)除内蒙古自治区外,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及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哲里木盟及部分白城地区、辽宁省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据统计,天然草场总面积占本  相似文献   

5.
赖玉珮  李文军 《资源科学》2012,34(6):1039-1048
干旱半干旱牧区社会生态系统人、草、畜三者紧密关联,草场承包政策阻碍了牲畜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移动,长期而言不但使草地生产力下降,也对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草场流转被认为是草场承包之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解决草畜矛盾、改善牧民生计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流转是否能解决草场承包带来的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困境,对草原管理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牧区人、草、畜关系特征的角度,在案例地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草场流转给牧民生产生活和草原生态带来的影响,探讨用市场方法整合草场、恢复牲畜移动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草场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协调草场承包到户后产生的牲畜对草场的需求与草场供给之间的矛盾,草场整体的放牧压力稍有缓解,牧民生计有所提高;但是却造成草场内部放牧压力转移、被流转草场过度利用,贫困户因无法转产而无法根本改善生计,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此外,草场流转后组用草场的富户虽然移动距离有所增加,但是空间仍相对固定,牧户关系更加独立,仍然使其难以灵活应对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小花棘豆综合防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花棘豆是内蒙古伊克昭盟草原区蔓延的重要有毒植物之一。在该地区中,小花棘豆的覆盖面积占草场可利用面积的30~50%,各种家畜中毒以马最重,其次为羊,当地牧民称小花棘豆中毒为该地区的三大灾害(风沙、干旱、醉马革)之一。本文针对小花棘豆蔓延的程度,分别提出利用刈割、人工挖除、化学控制等扼制草地有毒棘豆的蔓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雪灾作为牧区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其主要对放牧牲畜采食牧草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牲畜采食不够而死亡,雪灾还会给广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牧民的生命安全。本文以青海省牧区为例,对雪灾的成因及防御对策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为相关部门和牧区牧民防御雪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MODIS-NDVI数据及实际牲畜量等资料,计算了2015年4月~10月份锡林郭勒草地地上生物量、理论载畜量及超欠载率,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影响草地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上有差异,二连浩特市4月~10月份的最大载畜量远大于实际载畜量,表示超载率较严重,草畜关系严重失衡。阿巴嘎旗4月~10月份的最大载畜量小于实际载畜量,其中影响草畜平衡的因素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了资本禀赋影响牧民减畜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同时,利用对内蒙古372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意愿及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研究区牧民减畜意愿不高,减畜规模整体较低,仅49.731%表示愿意减畜,且平均减畜规模为59.717只羊,仅占达到草畜平衡标准户均应减规模(122.568只羊单位)的48.721%,仍存在较大的减畜空间。②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行为影响显著。其中,经济资本中家庭收入和牲畜数量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场面积对减畜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资本中蒙古族、文化程度分别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中人际信任、人际网络和互惠规范对牧民减畜意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道德约束对牧民减畜的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③政府补贴与草原生态认知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了资本禀赋影响牧民减畜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同时,利用对内蒙古372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意愿及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研究区牧民减畜意愿不高,减畜规模整体较低,仅49.731%表示愿意减畜,且平均减畜规模为59.717只羊,仅占达到草畜平衡标准户均应减规模(122.568只羊单位)的48.721%,仍存在较大的减畜空间。② 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行为影响显著。其中,经济资本中家庭收入和牲畜数量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场面积对减畜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资本中蒙古族、文化程度分别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中人际信任、人际网络和互惠规范对牧民减畜意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道德约束对牧民减畜的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③ 政府补贴与草原生态认知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以青海省达日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年5月、2006年11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年-2006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年的41.50%提高到2007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户迁移,到2008年也仅有115户移出.2005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与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它位于亚洲草原区的东南部,东起于嫩江与西辽河平原,越过大兴安岭山地,经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向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全区天然草场面积达13.2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0亿多亩,占自治区...  相似文献   

13.
锡林浩特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条件 ,是一个以牧为主 ,农牧结合的市。畜牧业是锡林浩特市主要支柱产业 ,全市可利用草场面积 2 0 0 0万亩。从 80年代末全市牲畜总头数突破 1 0 0万头 (只 )大关以来 ,全市牲畜始终保持在1 0 0万头 (只 )左右 ,畜牧业生产是全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水利建设与畜牧业生产息息相关 ,因此 ,加强水利建设就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保障。1 水利建设现状解放前锡林浩特市没有水利工程设施 ,人畜饮水都存在着很大困难 ,牧区牧民几乎一直饮用着草坯井水 ,高氟水。解放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牧民的生…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草地退化被认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对草地退化的感知和应对措施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黄河源地区达日县143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感知、响应、应对措施,以及牧户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特别是极端天气变化感知强烈;牧户对草地退化意识较强,但对草地退化原因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引导;牧民对草地退化治理措施感知各异,多从自身需求考虑,因此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措施,如草场建设、补饲等措施增强了牲畜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牧户认可;牧民对政府政策不完全认可,今后的工作应加强以牧民利益为主的措施,拓展牧民生计方式,才能真正调动牧民积极性,使当地的退化草地得以恢复,经济得到发展,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 年5 月、2006 年11 月、2007 年9 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① 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 年-2006 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 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 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 年的41.50%提高到2007 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 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 户迁移,到2008 年也仅有115 户移出。2005 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草原,森林与水力,是支撑并发展甘肃省甘南地区经济的三大支柱性资源条件.作为经济支柱,其开发强度应该是适度均衡的,如果不均街——倚强倚弱,对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请看以下数据:甘南草场面积为4084.88万亩,占全州土地面积的70.28%;理论载畜量为659.37万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679.26万只羊单位;超载19.88万只羊单位.林业用地面积为1326.28万亩,占全州土  相似文献   

17.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来建设,充分体现了对西藏生态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全球乃至西藏气候变暖的趋势日趋明显,就岗嘎村及其自然村来看,冬春季降雪、夏秋季降水等相对偏少,草场日益干旱,部分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湿地载畜量明显增加,过度利用,湿地出现退化现象,草原生态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目前,加强草畜平衡建设是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其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建设或维修改造草场及湿地网围栏,严格控制农牧民群众现有牲畜量以及草场、湿地的载畜量。合理利用草场、湿地,杜绝以传统方式、方法利用草场、湿地。  相似文献   

18.
"房前屋后"人工种草是藏北高寒牧区防减灾饲草料储备的重要措施。利用"房前屋后"特殊适宜区域种植当年生优质高产牧草,可有效解决高寒牧区牲畜冬春季饲草不足的问题,加强牲畜防减灾能力。筛选高产优质牧草品种,研发"房前屋后"人工种草关键技术,提高饲草单位面积产量,推广应用于藏北高寒牧区,缓解天然草场承载压力。研究表明,"房前屋后"人工种草平均亩产鲜草3501.3kg,青干草产量较周边天然草地产草量高31倍,可多承载16933个绵羊单位。因此,"房前屋后"特殊适宜区域开展人工种草适合在那曲高寒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倪祖彬 《资源科学》1985,7(3):13-19
利用天然草场放牧牲畜能以少量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获得较多的产品。放牧制度是使牲畜与草场适时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放牧畜牧业的一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它的发展变化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同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草场资源特点和畜种的区域差异密切相关,对天然草场的经营效果影响很大。在西藏,放牧畜牧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然而,它的放牧制度如何?又有什么样的地区变化?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要分析研究的问题,它对改善放牧制度和促进放牧畜牧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考察研究所及,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程长林  任爱胜  陈林 《软科学》2016,(10):58-61
基于生态、教育、收入三个子系统,构建青藏高原社区牧民社会福利指数模型,并根据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四个示范社区牧民基线调查结果,测算2012~2014年牧民参加社区畜牧业试点的社会福利变化。结果表明,四个示范社区牧民社会福利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福利改进水平差异较大;各子系统福利指数中,夏河社区牧民生态福利最高,河南社区牧民教育和收入福利指数最高;墨竹工卡社区牧民生态福利相对较低,白玉社区教育福利和收入福利较低。通过示范社区牧民福利比较,提出加强政策引导、科研技术支持、加强牧民培训、扩宽青藏高原特色畜产品市场等,促进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