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中都研究》,王剑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003年末,中国青年出版社领导交给我一部书稿,并告诉我这是一部学术专著,看看能否出版。如能出版,就让我承担责任编辑的工作,这部书稿厚厚的一大摞,总有60万字之多。书稿的作者是已故的王剑英先生,  相似文献   

2.
一我在上海开明书店做编辑工作时,同傅彬然先生在一起。记得傅先生曾经讲过,做编辑的围绕着著者的书稿转,今天围绕着这部书稿转,明天围绕着那部书稿转;好比跑龙套,今天围绕着这位主角转,明天围绕着那位主角转。傅先生说这段话,他的含意是说,做编辑的,一般说来,知识比较杂,不象著者对他所著的  相似文献   

3.
由何建明撰写的《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以下简称《国家行动》),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回想编辑《国家行动》初始,我与编辑其他书稿一样,并没有认为这部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书稿有什么不同。可当我看完作者初稿后,即被震撼住了。一是被书稿故事所吸引,二是被书稿中的事例所感动,三是觉得要把这样一部重大题材的书稿编制成精品之作,需要编辑、作者再付出大量的心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以及双方相互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编辑,我是在不经意当中接下应杭君的这部<伦理学新论>书稿的.老实说,在我的感觉中,那林林总总的冠之以"新论"、"新探"之类的书稿往往并无太多的新意,更何况作者探讨的伦理道德问题又是一个被探讨了几千年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编辑,我有机会比一般读者先读到许多作者的新著。在读到的书稿中,有一本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它就是段瑞华教授撰写的《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1996年11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读这部书稿时的感觉可以归纳为“耳目一新”和“豁然开朗”八个字。所以感到耳目一新,是因为书中有许多作者的创见,不少观点、论述是前人所未  相似文献   

6.
四月下旬,晓谷来电,非常客气地要我为他准备出版的一部书作序。电话里,我还不太清楚书稿的具体内容,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晓谷是个诚恳实在、办事认真的人,我们多年交往所建立的信任和友谊,使我们从来都乐意彼此相助。当我见到这部《行路札记》的书稿,直感就觉得确实是接受了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真理在体系之中──《伦理学新论》傅百荣作为一名编辑,我是在不经意当中接下应杭君的这部《伦理学新论》书稿的。老实说,在我的感觉中,那林林总总的冠之以“新论”、“新探”之类的书稿往往并无太多的新意,更何况作者探讨的伦理道德问题又是一个被探讨了几千年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尘封了六十多年的《魏特琳日记》,今天终于以全貌与中国的读者见面了。作为这部警世之作的责任编辑,编完书稿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作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深情所感动,为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畏的气概所折服。因此,总想写点什么,以缅怀这位英雄的战士。中国就是她的“家”  相似文献   

9.
要说一说的内部有不同看法的书稿,是柳建伟著长篇小说《英雄时代》。由于我的推荐和支持而在《当代》和人文社连续发表出版作品的柳建伟,于1998年至2001年2月终于又完成了一部规模宏大,以西部某省会为中心舞台,在经济建设的矛盾纠葛中抒写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这部长篇由于高唱主旋律又被某些同事所不认同。但我认为只要坚守文学的本分,唱响主旋律不一定就不好,  相似文献   

10.
我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严奉强刚到出版社上班时,接编的第一部书稿,就使认真的我,感到大惑不解。我困惑的是,这位作者,怎能对自己的作品这样不负责任——其实也就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不负责任。难道市场经济条件下,就真的容不下任何宁静的心致,使得一些撰写学术著作的人也...  相似文献   

11.
“好重好重啊!”这是去年春季,我受任审读《船山全书》第三册书稿,即30万字厚厚的一大堆稿件接到手中时的第一个感觉。这沉重的感觉不只是手上的,更重要的是心中的。原因有三:其一,这部书稿的作者王夫之(号船山),是明清之际的学问博大精深、著作深奥难懂的大学者。因此,船山著作书稿的审读工作,以往概由我社唯一的编审杨坚同志担任,而当时已出的三册船山著  相似文献   

12.
我接受这部厚厚书稿的编辑工作时,对它在《艺谭》杂志上连载所获得的好评已有所闻。连载时书名是《张恨水评传》,而送来准备成书出版的书稿改名为《闲话张恨水》,其实里面扩充了两部分内容:创作的分析总结和作品系年。对作者的勤勉和谦逊的风度,我首先便有了个好印象。若冠名以“评传”,无疑会震人耳目,但作者不是张恨水的亲朋故旧,与张恨水本人更是没有直接的交往,缺少第一手的资料,加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出版社工作,当时正值气象出版社创建(1978年7月28日),这一干就是17年。 在17年的编辑生涯中,我深深地体味了其中的甘苦。当组织到一部上乘之作时,那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亚于听一首世界名曲或者看一部世界名著。在编辑加工《长期数值天气预报》一书稿时,我被作者在学术上的造诣、理论上的精辟、文笔上的流畅所吸引、所陶醉,以至于到了下班时间都不知道。这部书稿注入了我的心血,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1992年4月获国家气象局第一届高等学校气象类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年12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优秀奖。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介绍边春光是怎样主持修改和审定《红岩》的。《红岩》这部书稿,最初是我社社长兼总编辑朱语今同志拍板组织的,1959年语今同志调离后,边春光同志任社长、总编辑,由此《红岩》就在他的领导下完  相似文献   

1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中国能否走向繁荣,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出版一部具有跨世纪战略意义的高水平教育理论专著,则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当我有幸责编《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这部沉甸甸的书稿时,即为“科教...  相似文献   

16.
当今编辑一般会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出现眼花的毛病,一是面对各家大家的书稿,二是面对熟悉并信得过的作者的书稿,三是面对经济效益特别巨大的书稿。  相似文献   

17.
1975年9月,时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的黄仁宇,携带妻儿进行了一次耶鲁之行。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他刚刚写就的一部书稿——《中国并不神秘》,寻求该校历史系教授亚瑟·莱特(芮沃寿)的帮助。亚瑟·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兼评论家,有了他的推荐,黄仁宇书稿的出版将会变得顺利许多。但这却并不是一次愉快之旅。那是一个大雨的午后,黄仁宇与亚瑟·莱特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沟通,却没有得到这位学术权威的肯定。在亚瑟·莱特看来,这位华裔学者的书稿立意过于宏大,它试图仅仅用数万字告诉读者中国历史兴衰罔替的秘密,而这几乎是徒劳无功的,莱…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夏天,一位年轻的同事,将一部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面前,嘱我为书稿的出版写几句话。写什么呢?我与作者素昧平生,只能就书稿说说书稿了。而书稿主要是作者1954年至1993年之间,发表在省市报纸上的通讯报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块"。我丝毫没有  相似文献   

19.
翻译书稿的编辑工作与一般书稿的编辑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两者相较,则各有难易。本文准备“求异存同”、“舍易取难”,谈谈翻译稿编辑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以便出版界的大同行们对于我们这一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文章还想谈谈个人处理译稿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引来别的同志的丰富的经验介绍。翻译书稿的编辑,既是翻译,又是编辑,因此尝到这两个行业的甘苦。翻译的甘苦何在?首先在于翻译处处要受原文的束缚。翻译  相似文献   

20.
今年“十·一”过后,王盛茂同志把拟出版的《书海漫游》书稿放在我面前,请我阅读、批评,并为之写序。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看完了书稿后,为他不顾多病在身,毅然整理二十七万多字书稿的勤奋精神所感动。这书稿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我和盛茂同志是在1970,1971年先后调入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又先后进入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盛茂同志1996年退休,共事25年,可算是老同志、老明友了。他书中的文章我都熟悉,也很亲切。因为,很多工作都是一起做的. 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