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5,(3):54
<正>欧·亨利(公元1862-1910年),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似乎平淡无奇而又诙谐风趣的  相似文献   

2.
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 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 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 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 又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我 们写文章也应如此构思——不但要营造优美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那些眼光挑剔的读者,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最好的不是那些讴歌人性美好以及有着"欧·亨利式结尾"的小说,他们需要看到的是那些直击人性黑暗与荒谬、没有任何作者"风格标签"的作品,其实这些在欧·亨利的作品中,不在少数。《钟摆》也许是其中最不引人注目,却又最"复杂"的小说之一。外出归来的丈夫发现妻子因母病重离家,突然良心发现:"现在他明白了,凯迪对他的幸福是必不可少的。枯燥无味的家  相似文献   

4.
5.
“欧·亨利式结尾”是指文章在结尾时突然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但又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读后荡气回肠,回味无穷。这种结尾艺术在诗歌中同样也有着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领域里自成一派.尤其是其结尾,已经成为一个模式.通常而言,模式的东西往往是僵化的,但是"欧·亨利式结尾"模式则是例外.  相似文献   

7.
相信你对那些著名作家早已心存崇敬,对他们的作品渴望了解吧?今年我们专门开设了与名家对话栏目,邀请作家刘殿学担任主讲,讲名家名著的经典故事,揭秘名著的写作手法。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写作知识。同学们,对话开始了!看看首先来跟大家见面的是哪位名家?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部长邀请的夜会上,路瓦栽夫人感到分外荣耀的那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原来是假的。《项链》这种别出心裁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为了参加夜会,路瓦栽夫人想要有一身豪华的打扮。为此,她先是愁,愁的是她的小职员丈夫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后是喜,喜的是从佛来思节夫人  相似文献   

9.
正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巧妙构思,在方寸之间让读者领会人生的奥妙和哲理性,并留下一连串难以言说的休止符。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我们能从"欧·亨利式结尾"品味"含泪的微笑",以此获得一拍三叹的效果。在20世纪美国文坛上,欧·亨利式的短篇小说艺术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与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被看成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汇集了《爱的牺牲》《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单元小说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文体,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身处小说的世界中,你有过什么样的感触呢?有没有一个故事可以让你开怀大笑,有没有一个故事可以让你淌下泪水,让你激动不已?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请写一篇作文,谈谈和小说有关的话题。假期里读书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前几天刚刚读完的《欧·亨利短篇小说》让我受益匪浅。欧·亨利是谁呢?他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你一定读过或听过《麦琪的礼物》吧,这就是欧·亨利的作品,也是他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妻子卖掉自己美丽的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是同时,丈夫却卖掉了祖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阶段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学生阅读的内容、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欧·亨利(1862—1910)。一生写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素以巧妙的结构著称。他的短篇小说结尾被评论家誉为“欧·亨利式的结尾”。《最后的藤叶》是欧·亨利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这个短篇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巧妙的艺术结构。它的结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欧·亨利式的  相似文献   

13.
欧·亨利的名篇《爱的牺牲》运用漫画般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真谛的理解:只有"爱"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4.
欧·亨处(O·Henry,1862——1910)是美国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短短的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以平均每周一篇的速度,写了大约三百篇左右的短篇小说,数量是很可观的。  相似文献   

15.
11月23日 晴 刚刚读完了一部自己感兴趣的书——《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增加了我对西方文学的了解,给了我不少的感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欧·亨利(O·Heny,1862-1910),这位美国短篇小说大师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的小说构思新颖奇特,情节跌宕起伏,表现手法新颖巧妙,富有戏剧性,他熔幽默、诙谐、夸张、讽刺、心理描写于一炉,出人意料的结局(theSIJn,nseen&ng)更是他的一绝。所有这些,熔铸成了“欧·亨利笔法”。正是这一笔法,使欧·亨利的作品富有永久性的艺术魁力。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女巫的面包)(WitCheS’Lnaves)人们便可领略这位短篇小说大师的独特风采,畅畅快快地享受一次“欧·亨利笔法”。(女巫的面包)…  相似文献   

17.
18.
常规关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话语含义,还能使人们理解和把握各个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行为或事物的运作规律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小说的理解和欣赏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读者对小说的解读基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借助背景知识中的固有常规关系理解小说之外,随着读者与作家、作品的不断互动,读者还会建立临时常规关系来解读作品.这部小说结尾违反了固有常规关系却遵循了临时常规关系,便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效果,这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欧·亨利是美国本世纪最初十年间颇受读者欢迎的短篇小说作家,原名威廉·锡德内·波特。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个医生。他书念得不多,十五岁起就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五年以后,因健康关系到西部一个牧场上放了两年牛。1884年起,他先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  相似文献   

20.
<正>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1910)素有“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之称。在世界短篇小说作家中,他也经常与莫泊桑、契诃夫等齐名,被人称为短篇小说的大师。他一生写了三百多个短篇,收有《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这些作品主要取材于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