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中收录了陆蠡的《囚绿记》。作者在文中,用细腻温柔的笔触描写了象征生命的常春藤,并深沉委婉地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热爱。由于此文作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因此被诸多教学参考书解读为“对中华民族面临外侵时的不屈气节的赞美”,但是深入挖掘文本后,我们会发现,作者在抒发对常春藤赞美的同时,更对自己的行为与内心作了大量的刻画,这其实正是对复杂人性的观照与反思。因此,我立足于“生本、生态、生命”(简称“三生”)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体悟及人性的审视,对《囚绿记》课堂教学做了如下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无数次的课堂教学,没有《囚绿记》的教学过程那么令人激动;无数次的生命感动,没有"常春藤"的倔强执着令人感动。在讲授《囚绿记》前,我参看了人教版教参,它对本文的主题是这样概括的: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家郑莹的《家乡的桥》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桥》,是两篇题材相同、风格迥异的美文。郑莹的《家乡的桥》以“桥”作抒情对象,将“小桥”和“长虹”作比,联系着过去和现在,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又抒发出了对家乡巨变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读罢此文,我们可看出作者有着不凡的语言功底和细腻的情思,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阐释了养花之道。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写花,而是以花为契机,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赞美之情,由此可见作者的文章已经脱离了一般学生的习作,向文学的神圣殿堂大步迈近了。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宗璞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几乎谈不上人生经验,对生活的感悟又少,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与赏析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问答式、  相似文献   

6.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感情跌宕起伏,描述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综观全诗,作者抒发对大堰河的感情,或痛悼与怀念、眷恋与感激,或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都能恰当地变换运用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来体现情感  相似文献   

7.
王云霞 《考试周刊》2012,(48):45-45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全文都寄寓着作者对胡杨的深情的爱,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的深爱之情,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在理解难点、品读课文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关于《囚绿记》的主题,教参认为"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笔者以为该文的主题应是爱之异化,为害尤甚。圆窗外的常春藤枝繁叶茂,细嫩柔软,霖雨之际,淅沥之声不绝于耳,婆娑舞姿轻盈曼妙,足令人陶然而醉。常春藤的绿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象征着崭新的希望,让孤独的"我"感到了快乐。不仅如此,绿叶还与"我"对话,令"我"忘掉尘世的困倦,往昔的不快,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作为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陆蠡,是个铁血汉子,充满豪气,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可他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抗战爆发后一年,他深情怀念一年前暂住北平寓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而写下了散文《囚绿记》。人们赏读这篇散文往往重在品味常春藤的象征内涵——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忽视了作者也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内心颤动着对美的爱。  相似文献   

10.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如诗的语言,生动而真切的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1.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课文第一段先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葡萄沟出产水果;接着第二段对葡萄沟的葡萄进行了特写——葡萄颜色多、品种多、结得也多,点出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热情好客;第三段接着写了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使用凉房把它制成葡萄干,所以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要求教者,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听,风雨中     
听,飞鸟用啼叫歌唱生活,走兽用吼叫抒发情感,人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叹。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听,倾听,聆听。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对生命形象的构见,是反映生命的艺术,是表达作者情感,抒发意气的载体,是沟通作者与欣赏者交流和对话的桥梁,它有着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正>《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爱"赞美之情。教学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牵手》,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爱"的温暖、博大、深情,  相似文献   

15.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艺术珍品,语言简洁明快,写景形象生动,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用充满情感、诗意盎然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百花竞放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歌颂生命、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相似文献   

16.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抵御异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最早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被语文出版社编入八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二单元。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整首诗感情深沉悲怆,催人泪下。这首诗之所以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首先是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其次是诗人杰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李汉荣的散文《溪水》为我们描写了林中的精灵——溪水。作者将溪水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溪水那最美好最纯真的品性,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富有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9.
徐迟的散文《黄山记》以磅礴的气势、酣畅的文笔、华美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独特美景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对时代的赞美之情。读罢全文,令人心驰神往;掩卷沉思,作者的艺术构思确使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20.
<田园诗情>是一篇抒情散文,重点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抒发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荷兰风光以及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备课前,我仔细研读了课文,发现课文很像"行板"(音乐术语,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