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蔡克勇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基础教育。其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中管理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建国之初,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4.
胡沪纯 《职业技术》2006,(12):180-180
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有“大高难”三大特点。“大”指其几何尺寸大于800mm,“高”,指其体内外温差高——“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难”,指其裂缝解决是一道绞人脑汁的技术难题。因为“难”,美国混凝土学会才既“硬性又橡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其考察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基于多种不同的视角。基于不同视角的分科研究,根源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现实的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满足着专业分化与研究者“栖身”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各分支学科的自我封闭色彩较浓,不同学科之间往往过于强调独立与独自,忽视关联与协作;与学科之间有“分”无“合”的问题相联的现象便是中国教育学界长期以来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与理论争鸣,对话之难、协作之难似已成为一种顽症。故此,教育学分支学科当在深入研究各自“学科层面”的前提下加强结合与融通,以便达到对教育问题的全面把握与整体解决,并促进不同学科的彼此互济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周易》“易简”原则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易简”原则及其本质《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其说自然万物之造化运转是简单易知的,自然而为的,不假人力之构造;认为“易简”不但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原则。人类对客观事物按简单的方式进行思索创造的方法论原则,就称为“易简”原则。自然界到底是怎样的,简单还是复杂?这是人类长期思考的问题。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纷经变化,气象万千,确乎是复杂难知的,那么这复杂的世界有没有简要的枢机之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一旦掌握,就可以此来把握世界,把握自…  相似文献   

7.
一、奇险的内容美。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多角度、多侧面地写出了蜀道开辟之难、旅途之难和人事之难。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现实社会,信手拈来,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有对“自然之难”的诠释,表现诗人对国家壮丽河山的赞美;有对“人为之难”的揭露,表达自己对祖国未来命运的担忧;有对“诗人之难”的暗示,宣泄自我郁愤情绪,暴露社会黑暗,张扬个性,警示世人。二、奇特…  相似文献   

8.
“阅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它的复杂性表现在阅读的全部过程中 ,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复杂的情感活动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是难以分割的 ,这就是阅读的本质特征。“阅读”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要付诸于儿童阅读行为的 ,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深入探索阅读本质 ,加强阅读训练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从静态阅读与动态阅读的结合上突破急于阅读“数量”的追求 ,而忽视阅读“质量”,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这就是目前阅读教学暴露出来的比较棘手的问…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曰:“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以次第著力。”这里说的是关于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意志的重要意义,属于心理因素的范围。语文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就永远解决不了“教作文难”的问题。笔者多年来在郊区农村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事关中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探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高位运行的关键链环。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正面临三重焦虑,即供给主渠道焦虑、培养层级定位焦虑、教师流动线路焦虑,中国式现代化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事业应对焦虑、破局重生的智慧之源。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是人民逻辑、聚合思维、共同体本位,它为重塑优秀教师流动的政策逻辑、全面发力乡村教师特质培育、彻底解决乡村教师心灵归属问题铺就了一条科学之道。面向未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破局之道是:坚持民本立场,根本上解决优秀教师“下不去”的问题;坚持乡培为基,源头上解决优秀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坚持系统重建,通力解决乡村教师“教不好”的问题。本研究对于破解当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难补充”“难流入”“难提升”问题,系统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辞达说”是苏轼后期所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文论。“辞达”的说法源自孔子,但苏轼却做出了独特的发挥。他认为“辞”之“达”决非易事。一难难在时“物理”、“物之妙”和“已意”认识不易;二难难在已认识到,表达更为不易,非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不可。苏轼这一观点是针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给文坛造成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有力地纠正了当时“千人一腔”的粗陋文风,有效地保证了宋代散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贫困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又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中之难”。镇安县作为国务院首批确定的重点贫困县,全县辖10区1镇57个乡,28.35万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就业不仅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择业难”的问题,两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尤为复杂。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的众多的困惑和偏见性观念,给大学生就业决策带来极大的障碍。本文将区分“择业难”与“就业难”问题,并重点分析“择业难”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一、大学生“择业难”与“就业难”问题的区别大学生“择业难”指大学生在选择自己就业的地区、行业、岗位时存在困惑,难以作出适合自己个性、兴趣、能力的恰当决策。而大学生“就业难”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给顺利就业造成种种障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当前 ,控辍保学工作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 ,同时也是“难中之难”的工作。由于学生辍学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受到社会和经济各种因素的制约 ,既有社会的原因 ,又有政府的原因 ;既有学校的原因 ,又有家庭的原因 ,同时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 ,“控辍”工作也就成为了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只有上下努力 ,全面动员 ,齐抓共管 ,互相配合 ,才能取得实效。一、明确“四个层次”控辍保学必须在四个层次上有所作为 ,协调作战 ,才能形成“合围”之势 ,堵住缺口 ,见其成效。这四个层次是 :1.法律行为。这是指在控辍保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醉翁亭记》委婉地流露了作者抑郁悲凉之情,典型的如中学人教版《教参》就以为“作者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一时排遣心中的郁闷,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教材评估是评价课程改革的一把标尺,但由于教材评估的标准制订涉及环节较多,评估过程又颇为复杂,因此教材评估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难中之难。本文对美国“2061计划”所作的中间学校的数学、科学和高中的生物教材评估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我国的教材评估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 陆士衡《文赋》:“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愚以为“不能”系“难”之讹:①此节前后数语,字句齐整,唯于“不能处破格,殊为拗口。②“不能”,篆作(?)能。“难”,篆作(?)(接“难”或作“(?)”)。抄本流传,(?)字坏而后。人误作(?)能。或后人传写,一字误为二字。此形近而误。西晋时篆隶楷并行。倘陆氏以隶、楷写定《文赋》,字迹略草,亦易致人误读。③能、难同属泥母。“难”音近而误为“能”,后人读此觉文理欠通,遂增“不”字以顺之。④《韩非子·初见秦》:“由是观之,臣以为天下之从,几不能矣。”旧注:“言诸侯知秦兵顿民疲,则从  相似文献   

18.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典范作品,世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旷代之作”。这首诗通过深秋登高所见秋江肃杀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老病孤独、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19.
古今汉语有其区别,不仅表现在语音、文字和词汇上,且在相对稳度较大的语法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故今人读古书,必具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就拿省略来说,古今汉语里都有这一现象,但古书中的省略,更为复杂。在此,我们仅就《国语》这部书进行分析,可见古书省略之一斑;也因此使我们在阅读古书时避免发生对文意理解上的错误,或消除不得其解之苦恼。一、由本句自身结构而知省略例1、省略虚词。如《周语中》:“邵至归,明年死难。”在“明年死难”这一分句中,“死”为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后面的“难”应是补语。但是名词不能直接作补语,它必须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才作补语,显然,在  相似文献   

20.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1998年校订重版本 ,下同 )第 30页文选“齐晋之战” ,其结尾处为“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其中的第一句注为 :“不把‘以死免其君’看成难事。”即注者把句中的“难”一词理解为意动用法。照此看法 ,原句的意思就成了人们把“以死免其君”看成容易之事 ,这显然不合文义。其实 ,逢丑父冒着生命的危险设法使齐侯逃脱 ,此举诚非易事。文中的“难”当为“责难、责备”义。《左传》中“难”已有此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齐人难之”。而“难”的“责难”义的产生 ,则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