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燕  陈琳 《中学生英语》2023,(1):97-105
对外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是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提出,对外学术话语体系包括学术话语的内容生成、国际传播模式以及传播反馈机制等三要素,且三者构成有机联动整体。话语内容生成为体系的基础,传播模式构建为体系的发展路径,两者直接影响话语传播效果,而效果所形成的反馈机制为传播模式和话语重构提供参照,成为修正体系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对外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提高对中国实践与问题的学术阐释与话语创新意识,而且需要运用以国际传播效果为导向的学术译写的传播媒介,采取融合媒介传播模式,建立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以进一步提升对外学术话语的国际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构符合中国社区教育学科特色与实践发展需求的话语体系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共识与责任。社区教育话语包括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学术话语、传播话语等。政策话语作为顶层设计确立基本框架,明确学科归属,主导理论研究的方向;实践话语特征多重,实践主体诉求多样,内涵丰富;学术话语目前尚未构建起理论体系,可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不多;传播话语的意识亟待加强,传播途径亟待创新。社区教育话语研究既可丰富社区教育理论的内涵,也有助于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同时还能扩大社区教育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引介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话语符号,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为在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李大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话语体系,也为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经验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教师的德育话语方式,包括微传播话语方式、双主体话语方式和生活化话语方式。为了促进新时期教师德育话语创新的有效实现,应采取下述策略:创新场域,重视微传播话语方式,以建立和谐共生话语权格局;创新角色,强调双主体话语方式,以实现充满交互性话语功能;创新形式,选用生活化话语方式,增强人本话语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言说主体、内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话语不但表达民众的利益诉求,也肩负思想交流、社会秩序构建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达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作为理论的学术话语。同时,在话语传播的过程中注意意识形态的变革和一般科学创新的界限、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区别,处理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与其他话语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真正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首先,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诸多的困境,具有构建的必要性。如话语环境尚不安全、话语主体责任感与创新性略显不足、话语国际传播力与国际引领力相对较弱等。其次,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坚实的基础,具有构建的可能性。如鲜明的实践基础、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深厚的价值基础。最后,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着实现的路径,具有构建的现实性。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优化话语环境,提高话语地位;打造话语队伍,创新话语表达;打造国际舞台,加强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观念落后、基础薄弱、专业学资和考核制度缺乏以及实践教学研究缺乏创新等问题,作为地方民族院校,湖北民族学院经管类专业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以增强专业实验、专业实习、专业实训和实践创新的融合机制,构建了以协同为特征的“四位一体”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我国课程话语体系经历了沉寂、复苏、繁荣三个基本阶段.这其中,课程政治话语从激进走向理性再走向开明,课程学术话语从消失走向精进再走向多元,课程实践话语从变异走向随附再走向自觉.我国课程话语体系变迁的特征表明,对于课程话语体系的发展,课程政治话语的适度调控力是基础,课程学术话语的持续创新力是关键,课程实践话语的有效融合力是...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是建构和维系民族国家精神生活秩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关卡。融媒体时代,高校面临着西方强势话语冲击、话语供给意识萎靡、主体话语表达业余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现实困境,在分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薄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话语生产机制、巩固话语发展机制、提升话语表达机制,实现和提升高校主流意识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创新、中共党史时代叙述、中共党史大众认知和中共党史全球传播的必然要求。应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维度厘清创新的基本方向和框架,用更有说服力的阐释和表达建构中共党史的权威话语体系、阐释话语体系、传播话语体系,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执政认同、发展认同和国际认同。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体现着研究者对教科书问题的理论自觉,承载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是获取教材建设话语权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研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经历了教科书解读话语的形成、教科书研究话语的深化、教科书学的话语建构等阶段,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当代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打造特色鲜明的教科书研究共同体,形成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对接与积极转换,以及新媒介语境下公共参与意识激活的传播渠道创新,这客观上需要实现以下话语范畴的对话与统一:网络事件与价值导向,网络生态与多元话语,网络文化与制度建设,网络舆论与传播智慧。  相似文献   

13.
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术传承、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为中心,阐释十二字育人理念,总结育人措施。立足四川大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着力解决研究生普遍存在的“三个不够”问题,即基础不够、贯通不够、创新不够,以学术传承为基础,创新中西融通育人举措,主张建设研究学派,开启了师生共创机制的中国话语创新与中国学派构建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文研究生培养的川大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更替而不断演进的。研究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百年演进,就必须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客观的评估,把握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百年演进的各阶段标志性内容及其历史语境,厘清立基于自我革命话语既有学术观照的史学建构之内在脉络,客观梳理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百年演进史的学术学科与实践应用的可能价值,最终达成从现实维度满足党的自我革命、领导力的重大需求,为党的自我革命、反腐倡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提供科学史鉴。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潮、文化相互激荡、交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拓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涵,推动话语的创新,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环节的贯彻实施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校实践教学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的调查,提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开发、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有效的检验机制等创新性对策和建议,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别现代"理论创构是新时代学术话语创新的一次重要实践和尝试,是在国内外学术对话和论争中生成的,是当代学人对社会 、文化艺术发展批判和反思的产物.它的创构凝结着强烈的文化本位意识 、理论批判和创新意识 、学术平等对话意识及文化担当意识,为新时代推进本土学术话语创新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紧密,中国正以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崭新的国家形象被世界各国认识,国际影响力也呈现逐年提高态势。与显著的发展成果相比,中国话语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有待提升,突出表现为地缘政治制约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西方舆论歪曲中国话语的本意传播,部分国家抵触中国话语的正常传播,现有话语限制中国话语的整体传播。为积极应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明确中国发展的价值立场以指明中国发展愿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强调中国话语精髓,坚持中国的持续发展以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建立缜密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以增强中国话语的信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是对党的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凝练与外在表达。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明确了党的爱国主义话语体系的本质要求,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身份认同,强化了中华优秀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实践。新时代推动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话语体系守正创新,必须坚定话语立场、创新话语内容、发展话语方式、完善话语表述和推动话语有效传播,牢牢掌握党对爱国主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