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因素。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进行从"社会需要"到"个人发展"的理念转型,从"工作指向"到"能力发展"的目标转型,从"学科体系"到"职业岗位"的内容转型,从"单一陈旧"向"多元开放"的资源转型,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的评价转型,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实施方式转型,以期服务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影响中职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育观念滞后.中职德育的教学中,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还是"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都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总体目标.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实际,不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提高教学实效将是镜中花和水中月.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说明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效可行的教改,不但能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职课程信息化的实现条件。中职课程信息化表现出自身的独特特征,并对中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即"非"系统、"星"知识、"显"原理、"仿"技能和"活"资源。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原点是学生,学校课程就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生理天性去挖掘课程内容。青岛台东六路小学以"博雅"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充分关注学生多维度学习的发展需求,构建了凸显学校"博雅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合’课程",即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领域进行删减、融合、增补、重组,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超学科整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多彩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位于南京东郊,地处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马群交汇处。学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首批小班化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287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班级34个,在校学生总人数995人。自2002年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学校一直追寻"小班化"的课程理想,在"为人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的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开发并实施了以辅助课堂教学、整合课程资源和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设置了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周末课程超市",同时还建设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优化了学生发展的环境,改变了学校办学、教师教育的行为,提升了学校办学和小班化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现代培养专业性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与现代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和现代市场发展相协调,真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应用技能,实现现代教学的有效落实。在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心理学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中职内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的有效落实,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和培育。  相似文献   

8.
引入职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课程体系,解决中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综合分析目前中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以旅游工艺品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品质和教育的品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近年来,我校从"以童为本""以真为先"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成长需求,智慧地打开课程的视角,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研究。我们基于学校"求真"文化,遵循课程规划科学性、主体性、完整性的原则,全面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内容,积极建构促进每一个生命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童真"课程体系。"童真"课程坚守鲜明的学生立场,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上海教育的转型发展,在提倡教育绿色生态化的今天,虹口区海南中学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绿色课程,实施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绿色是生命的原色,绿色课程寓意课程建设要顺应学生的天性,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凸显"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绿色是学习的效能,学校尝试在课题引领下开展课程建设,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的潜能,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之路。绿色是校园生态,绿色课程寓意学校着力营造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现代化企业对于中等职业人才的科学素养有着较高的需求,而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企业所需要科学素养的现状。在梳理了中职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和科学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功能等因素的基础上,论证得出在中职学校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并结合中职教学需求与科学课程的基本要素,提出了中职科学课程建设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简称。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要大力挖掘"三创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在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播下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种子,促进学生的创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1,(5):104-108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和最终能力体现为主的教育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步伐的推进,大学体育课程与个人、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发紧密,课程的功能不仅关注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成果导向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横向整合课程结构,架构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循环机制;以学生逐级达成的巅峰成果为指引,评估层次递进的教学目标体系,纵向修正教学目标;以课程需求为支点,构建"课堂—社会—自我"一体化发展的课程教学系统,审视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保证教育需求与绩效标准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能力与产出""个性与发展"连贯统整的课程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4.
从中职教育出发,讨论安装工程课程采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来适应中职学生特色满足其需求的课程改革思路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存在着学习困难,尤其是对于课程设置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突显。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主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成败,也是学生学业实现程度的基础。本文以性别差异为切入点,从中探索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课程需求,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动漫设计专业既属于技术性的教育,也属于艺术性的教育,技术性的教育是培养实践技能,而艺术性的教育,则需要设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笔者经过自身的教育实践,认为:设置课程,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的需求与学生个体的发展两方面情况,要针对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设置,  相似文献   

17.
"三段式"与"模块式"课程模式在知识观、能力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两种课程模式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并非中职发展的桎梏,而"模块式"课程模式也并非中职课程的全貌,这是由中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中职教育课程的建构应立足中职教育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吸收"三段式""模块式"课程的优势,形成"强强整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生素质提升需求及企业人才素质需求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不适用性逐渐显现。通过对课程所面临问题的不断探索,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基于教学实践,从教材补充、教法学法、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力图平衡学生素质与企业人才素质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用十年的时间进行了专业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体系的两次大规模课程改革。专业课程改革探索构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基本模式,打造了一个核心技能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新体系;选择性课程改革秉持"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思想,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药学及相关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实践性.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文章以农药学课程群为整体,针对新农科发展要求、农药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社会对植保专业学生的需求,充分挖掘蕴藏在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农药学各门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