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70-74
由于民俗的性质,前三十年乡村小说不重视民俗书写.小说中的民俗书写存在严重的局限,处于附丽的工具性的位置.新时期以来,大量民俗进入创作领域,民俗文化内涵得到充分展示.民俗书写对主流意识形态、实利主义现代文化、理性文化、汉族中心文化构成了文化挑战,在乡村小说现实主义的深化、浪漫主义的恢复,特别是现代主义的形成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洪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20
《庄子》中有不少词语一直活用在今天的豫东方言中,并具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这一现象进行考察,可以更准确、更合理、更生动地解读其经典文本,甚至能终结一些学术争端,譬如,《庄子》与宋文化的关系问题、庄周故里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董晓慧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31(4):31-33
当代短篇小说家刘庆邦深怀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挚爱,描摹出了家乡本土文化中深层次的美感。尤其是女性题材,更占据他作品中的重要位置。通过对刘庆邦女性题材作品的剖析,揭示其中的少女形象在传统、闭塞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4.
5.
6.
王耀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5-90
本论述了当代艺术对民俗形象的涉猎。现代语汇将民俗符号视同化符号,剥离其内在的民间知识与民间智慧,并作为真实民生状态进入描述,因而对民俗形象的符号书写与解说关连民族化本源及当代化心理构造。 相似文献
7.
8.
陈江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61-65
王安忆是一位具有乡村气质的城市女性作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不断营造城市和乡村两个书写空间,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对照,二者互为镜像进行交替转换表达,确立了乡村书写和城市书写共同的民间温情叙事和底层普通人的人文关怀,充分显示了一个文学自觉者的对乡村与城市的文学想象力和对文学艺术的个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5):29-33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隐藏着静态文化"生——死"二元对立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转换中既包含了人类繁衍生息生命延续之"生、死"转换,也包含了人类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之"生、死"的转换。赣南客家乡村治理结构形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信仰——仪式""权力——文化""礼仪——道德""观念——价值"的动态结构方式,这种动态的文化治理结构功能关系,对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赣南客家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乡土文化资源。同时,乡村民俗体育也因此在长期的动态演变中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电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30(5):92-95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对中国当代乡村的政治经济现实作了形象的深度剖析,对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极富诗意的理想,并在乡村叙事的艺术表达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海燕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21-24
王安忆的乡村书写贯穿了她漫长的创作历程。早期的她或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控诉乡村,或从道德美感的角度回望乡村,或从传统文化意识的角度批判乡村。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发现了传统乡村的人情、人性美,找到了传统乡村审美的生活形式。近年来,王安忆将她的目光对准进入城市的乡村打工群体。继续她对当下乡村的间接阐述。王安忆的乡村书写始终关注乡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籍此传达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上海的都市作家王安忆有着浓郁的乡村情结,始终对乡村保持着高度热情,时常回望乡村,眷顾乡村,进行乡村书写.她不仅对"伤痕"进行了描述及批判,还着力于温情礼赞及精神家园的构建,表现乡村真实生存状态,从这些写作中透示出王安忆乡村书写的意蕴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尹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2):22-24
原乡记忆是远离故土的作家笔下最普遍的题材,作家由生命经验与原乡故土的结合,创作出感动人心的文本。有着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之誉的琦君,她的数十本作品中,始终涌动的是对故乡温州永嘉的深切怀念之情。关于故乡的童年记忆、文化风俗、人情美善的书写,共同构成了琦君笔下原乡书写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郑丽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新世纪的乡村书写获得了喜人的超越和突破:它巩固并发展了在文学总体格局中的传统地位,摄取扫描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写真,农村新人形象登上文学舞台,农民业余作家迅速崛起.然而,新世纪的乡村书写也存在着若干隐忧,即对苦难的浓重渲染,对欲望的过度宣泄,对生活的浪漫观照.只有消解这些隐忧,新世纪的乡村书写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美化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特殊意义。然而,有关开发设计理论探索,更多地停留在民居建筑等外部设计、浅层民俗活动上,忽略了对深层精神的研究,未能正确处理民间信仰问题。为填补这些空白,故对民俗文化村开发的整个体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江平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12(4):68-73
本文主要用叙述学理论方法,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途经等角度分析王安忆乡村书写中叙述方式的选择与变化过程,王安忆乡村书写的叙述革新、变化追求,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