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竞楠 《今日科苑》2007,(22):211-211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独特情节,这个起源于移民、拓荒时代的"美国梦"情节深潜于美国人意识深处。然而踏入20世纪"天真的时代"结束了。新世纪的美国作家们不再沉迷于美国成功的"神话",转而开始对"美国梦"进行全面的反省和批判。尤其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美国梦"的光彩一层层退去,最终消失。这一时期的大量文学作品紧扣这一主题开展创作。本文将其中的经典之作德莱塞的《嘉丽妹妹》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卢晓季 《科教文汇》2011,(10):82-82,85
"美国梦"随着美国的诞生而产生,它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个永恒的母题。以西奥多.德莱塞为代表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工业化社会中,"美国梦"被金钱毁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沈薇菁 《科教文汇》2007,(12Z):191-191
本文分别对《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和《世贸中心》三部经典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主人公进行分析,解读美国社会中的普通人实现“美国梦”的历程。其中不乏实现梦想后的喜悦,也不缺梦醒后的悲痛,由此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对《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和《世贸中心》三部经典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主人公进行分析,解读美国社会中的普通人实现"美国梦"的历程。其中不乏实现梦想后的喜悦,也不缺梦醒后的悲痛,由此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和《世贸中心》三部经典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主人公进行分析,解读美国社会中的普通人实现"美国梦"的历程.其中不乏实现梦想后的喜悦,也不缺梦醒后的悲痛,由此反映出当代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鞠朝希 《科教文汇》2011,(26):65-67
美国梦是美国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根植于早期的清教主义,发展于建国后的西进运动,幻灭于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在不同时期,美国梦受到不同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本文旨在从美国历史文化入手,探究在美国梦的历史发展中,早期的清教徒、西进运动中的移民,以及后期的资本主义工业对于美国梦的影响,从而使人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梦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7.
吴嘉平 《科教文汇》2012,(26):70-70,77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爵士时代"美国年轻一代"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是现代叙述艺术的经典之作。本文探讨作品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秦立军 《金秋科苑》2009,(10):177-178
阿瑟米勒是一位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直面现实,反映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成功地表现了现代悲剧。本文认为,他的名剧《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美国梦的破灭,而是他的错误的“有人缘”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阿瑟米勒是一位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直面现实,反映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成功地表现了现代悲剧。本文认为,他的名剧《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美国梦的破灭,而是他的错误的“有人缘”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国梦”理想信念引领实现“我的梦”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怎样构建中国梦引领下追求个人梦理念的认同机制;如何发挥中国梦引领、追求我的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四大作用;深度思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成果。国家的梦想与国民的梦想总保持着血脉相通的关系,大学生群体生活下的校园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已成为近代以来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曹丹丹 《科教文汇》2009,(32):251-252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分析威利·洛曼的自恋人格,以及这种自恋人格对他家庭和自身的影响。由于性格上的这种缺陷,威利·洛曼作为一个推销员和父亲都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晓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93-193,292
分析了美国"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历史原因。美国人对美国精神有着执着的追求,但是战争击碎了美国人的梦想。"迷惘的一代"的形成与战争和战后的精神危机直接相关,他们感到了时代的悲剧感,表达出了对未来的迷惘感,在作品中体现了反战和"美国梦"的破灭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3.
刘崯 《大众科技》2006,(2):172-173
文章通过评析纳撒尼尔·韦斯特的两部作品《伤心小姐》和《蝗灾之日》中所运用的黑色幽默手法以及所揭露的人的异化、信仰危机和美国梦的沉沦三大“黑色”主题,论证了韦斯特在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中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4.
薛贝贝 《今日科苑》2009,(12):40-41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在其名作《愤怒的葡萄》一书中多次详尽描述了1930年前后发生在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上的生态危机,而"人类中心主义"和"美国梦"中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正是导致这场空前灾难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才可能找到幸福的伊甸园,这对今日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有着非比寻常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冬阳 《科教文汇》2014,(32):72-7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美国梦”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底层人群为了摆脱自己落后的生活状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打拼,但是最终不得不向虚幻的梦想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弊端,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梦”的虚幻和缥缈,让我们看到这种梦想的无法实现性,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使个人命运发生了极为迅速的转折。了解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以“美国梦”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的改变。本文将围绕着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对其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张彦杰 《金秋科苑》2010,(4):143-143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因其深刻地剖析了人们因盲目信仰"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对话是一部戏剧赖以存在,为人赞赏的基石。戏剧对话正是作家将其思想信息注入读者的一个重要媒介。巧妙地运用戏剧对话必定能更好地表现一部戏剧的主题思想。本将利用Grice的"合作原则"去分析威利一家追梦时对话的"不合作"因素,从而揭开"美国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开秀玲  庞冬 《科教文汇》2009,(2):238-238
在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中,主人公佐治和李奈对土地的梦想一直贯穿全文。本文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探讨了他们梦想破灭的原由。  相似文献   

18.
梦的速度     
<正>下面的一幕或许你也亲历过。教室里,你正强打着精神,听循循善诱的怀特先生从原子讲到声波……不幸的是,你实在扛不过去,竟直接打起了瞌睡……脑袋慢慢地耷拉在肩膀上,哈喇子从嘴角边淌下来。  相似文献   

19.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秘密的奇迹》中,主人公赫拉迪克的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双重时间的迷宫,通过运用弗洛伊德《释梦》中的理论方法来解读这些梦境,能够得出小说中蕴含的思想实质,从而探讨这篇小说所要传达的意义与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青春的风铃嘹亮了心扉,青春的柳笛吹动了梦想。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好像年轻的梦都在飞。我梦想来到美丽的江南水乡,看白帆片片,鳞浪层层,体验"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多彩、"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绚丽。闲坐一小船,看莲花开放,红白交映,看鱼戏莲叶间,生动活泼,百态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