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前儿童创造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所谓创造教育 ,是根据创造学的研究 ,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 ,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教育活动的一种新教育 ,旨在培养善于想象、富有创造力、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 ,使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创造教育是为将来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创造教育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 ,特别是培养、训练创造思维的教育 ;从学习的角度看 ,…  相似文献   

2.
创造教育概括地说,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其出发点,就是千方百计地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3.
从发展的观点来讲,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教育是为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作准备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教育是形成人的创造思维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用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探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是充分体现教育未来性的重要特点,培养创造型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性思维将被机器智能代替,而人脑的主要作用是创造新的知识。也就是说,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因此,我们的人才观必须改变,要变培养“秀才”式的标准件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21世纪呼唤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目前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缺乏明晰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够明晰,主要表现在创造教育学与创造学、创造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对象上严重重叠。创造学、创造心理学等学科是以现实的创造者和实际的创造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它们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创造?什么是创造力?创造者有哪些人格特征?创造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它对外部客观环境有何要求?而创造教育学则从属于教育理论的范畴,它是以创造者的成长过程和培养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它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展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是以语言立人的教育———即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 ,而创造力不可能离开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般思维规律 (即心理因素 )。本文试就语文教育中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思维、想象、联想、记忆及其训练途径略作探讨。一、思维 ,培养创造力的前提思维作为一种心理因素 ,它的最高水平是创造思维 (或叫创新思维 ) ,而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正是这种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水平高低与创造力发展有密切关系 ,创造思维水平越高 ,创造力就越强 ,所以 ,创造思维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 (…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创造学习教育 “创造学习教育”,是通过现代创造学、现代学习学的研究,揭示有关“创造” 和“学习” 的理论与方法,把现代创造学、学习科学以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原则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从广义的角度来考察,凡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树立创造与学习志向,形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都可称为创造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当今时代最不可缺少的素质和精神,也关乎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世界各国对本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给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呢?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力,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才能把潜藏在人身内部的这一巨大潜能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教学改革,由于种种原因,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十分缺乏。从目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来看,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内容真是微乎其微。1981年以前出版的一些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权威著作,几乎没有论述“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的章节,有的甚至连象征性的描述都没有。我们查阅1982年十二一个省、市自治区办的地方性教育杂志252本,约九千个条目。  相似文献   

12.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突破口,以一点突破带动整体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就是创造.所谓创造教育,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方向,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创造潜能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创造力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在现实中可能会丧失或被掩盖、歪曲、抑制或被阻碍。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启和挖掘潜隐于学生身上的这种能力,使之发光发热。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充分注意:理解内涵——创造潜能是人的自然属性;把握开发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途径——创造思维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课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最有效的学科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课堂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在创造教育中,人们所关注的只是人类必教性的问题,即创造力如何教育、怎样培养的问题,却忽略了必教性的前提——创造力的可教性。创造力是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从心理学思维与动机两个层面对创造力具有可教育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从而充分肯定了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获得提高的,为个体创造力的提升乃至创造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 ,创造力并非天才所独有 ,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既然如此 ,那么大多数人是可以被“教会”创造的 ,这个任务也就落在了教育的肩上。本文就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几点认识。  一、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在人类历史上 ,每一项科学发明和创造以及新思想、新思维的产生都是在总结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创造也就无从谈起。牛顿总结其总是富有创造力的原因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新想法…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 ,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 ,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影响学生。学生耳濡目染 ,自然也就喜欢创造 ,勇于创新。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激发兴趣  教育史上最早给兴趣下定义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认为 :“兴趣 ,一般是表明教育应该引起的某种活动的特点。”“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引发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 ,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引发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主观条件。这种兴趣是把思想、情感和意志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并能…  相似文献   

18.
欣赏物理之美不仅能美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德性、陶冶人的性情,还可以开发空间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研究事物进而进行创新的兴趣.创造心理学认为:“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美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可以成为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强烈动机,并能培养人们丰富的创造力.”下面通过电磁场中两例习题的展示来赏析带电粒子的运动美.  相似文献   

19.
赵坤 《时代教育》2013,(9):173+178
在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创新日益成为传媒业发展动力的今天,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给传媒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阐述并分析创造力的概念和相关心理学理论,并从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建立适宜于创造的外部环境、创新思维策略训练和通过课程促进创造思维五个方面具体阐释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方法,以期为传媒院校的学生培养实践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创新人才,开发学生的核心能力,我们认为应开展“创造性”教学体系,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学是指以创造学、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培养创造性、开发创造力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