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平民化新闻与记者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娥 《新闻前哨》2004,(1):36-37
平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化新闻”就是指普通人民的新闻。这种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报道的内容是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喜怒哀乐等等。 平民化新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2年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始,到现在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形成的固定的“说新闻”阵地,可以看出平民化新闻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徐军 《新闻世界》2009,(9):27-27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人性化、故事化、平民化和娱乐化,尤其是平民化的创作手法、更是各电视媒体追求的一种境界。随着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推出,“平民化”的民生新闻便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从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到江苏都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从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到滁州台的《大家谈》《民生》等栏目,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的平民化、人际化追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晚间新闻《第一时间》在播出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在合肥地区的最高收视率已突破30%.创出了骄人的业绩。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其成功之道来自于他们平民化、人际化的传播追求。  相似文献   

4.
周小普 《视听界》2004,(6):16-18
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晚间新闻《第一时间》在播出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在合肥地区的最高收视率已接近30%,创出了骄人的业绩,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其成功之道来自于他们平民化、人际化的传播追求。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而今各媒体以平民化视角发现和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以百姓的认知兴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点作为传播内容和中心,就是充分“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报浏览》栏目便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论文缩微     
机关报要坚持 平民化方向 梁衡在《新闻传播》第5期上 撰文说,机关报容易让人感到它就 是为机关服务,说机关的话,说文 件上的话,说上面的事,这是机关 报的通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为 老百姓服务,说白了,就是机关报 的平民化问题。这是我们所有机关 报面临的问题。我们讲“三个代表”,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代表最大多数读者的利益。我强调,为最大多数读者传递信息,报纸才有看头。这是一条真理!《黑龙江日报》平民化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这主要是看头条。头条是脸面,基本上是老百姓的问题,很有黑龙江的特点,《55…  相似文献   

7.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平民化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从精英启蒙向大众文化的转型,这一转型最早在中国的影视界得到反映,张艺谋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发生在《红高梁》里的故事成为了电影平民化诞生的标志。而《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电视剧则将这一风格一路延续下来构成了中国电视剧的“平民生活大合唱”。虽然讲故事的主体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但是此时的社会精英已经开始注意对民间空间的关注,人们发现中国开始从一个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媒一贯重视典型宣传的同时,另一种新闻现象渐渐地引入注目起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小人物报道”或“平民化的新闻浪潮”,人们耳熟能详的如央视的《生活空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但如果要给此类新闻起一个名称的话,还应该用《深圳法制报》一个专版的名称:零度新闻。因为同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零度”这一关键词较为准确地传达了这类新闻在视点、视角、立意等具体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方法论意义;更重要的是,“零度”还形象地表征着全面、客观、实在地向受众提供生活与人生定位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0.
林雪娜 《视听》2022,(8):3-5
“刘三姐”是广西著名民族文化品牌,数十年来一直处于昔日荣光之中。电影《刘三姐》确立了“刘三姐”这一经典传播品牌,电影《寻找刘三姐》尝试创新元素表达,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壮大了“刘三姐”品牌的影响力。目前,“刘三姐”存在品牌传播断层现象,也缺乏特色亮点传播。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应深入挖掘“刘三姐”文化内涵,构建“刘三姐”文化传播体系,创作多元化“刘三姐”传播产品,紧扣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全媒体传播。要以文化内核为支撑,以品质追求为保障,以创新发展为灵魂,以全媒体方式,提升“刘三姐”文化品牌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杂志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一定的方式到达读者手中。《读者》是如何让读者在想看到杂志的时候,就能想到《读者》,又是如何经营品牌的。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读者》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和办法,积累了许多经验,并打造了《读者》这一享有世界声誉的杂志品牌,但仍然在不断追求创新和拓展。 首先,平民化的优质低价策略。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者》2016,(3):11-11
《新闻演讲录》出版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的新著《新闻演讲录》日前出版。该书集纳了孙德宏在一些大学的学术讲座和报社业务研讨会上的演讲和讲话,表达了作者对新闻传播、办报理念及其具体操作的一些想法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新闻的审美传播和优秀新闻作品的一贯研究和关注。该书包括《哲学美学视域下的“报纸存亡”》《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审美取向的流变》《〈寻找时传祥〉采编背后的故事》《“精致大报”与名编辑名记者》《这组“特别报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客观与想象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总编辑评报备忘录》等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主题:《东方时空》目录一、从后台走入“平民化”生活五、《东方之子》的两个尴尬二、商业路线六、《东方之子》的“精华”与创作者的眼三、双重权力制约下的话语协调力不足四、关于访谈七、创作队伍的问题与出路一、从后台走入“平民化”生活朱光烈(本刊副主编);这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大量有个性、传播风格“平民化”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然而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平民化”表述方面的~些做法却值得商榷。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理解正确的“平民化”表述方式.才能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平民化理念影响下,受众在新闻理论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这引起大众传媒一系列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改变。以《新民晚报》“五色长廊”专栏为代表的晚报特稿,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平民化趋向。其丰富内涵包括,亲近性,个性化,深度情感。平民化是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晚报特稿的平民化在微观层面上为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平民化理念影响下,受众在新闻理论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这引起大众传媒一系列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改变。以《新民晚报》“五色长廊”专栏为代表的晚报特稿,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平民化趋向。其丰富内涵包括:亲近性、个性化、深度情感。平民化是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晚报特稿的平民化在微观层面上为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南京零距离》的走红,全国各地民生新闻节目的数量急剧上升。主持人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往往出现"过于追求平民化""错误追求自然""过度追求个性"的分寸感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丰富人生经验"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劲松  王从波 《新闻界》2005,(6):128-12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新闻界出现了平民化传播的理念。从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诞生,到以城市平民为办报对象的都市报的崛起,再到今天电视传播的民生新闻热,平民化传播一路高歌猛进,开启了中国大众化传播的新时代。时至今日,平民化传播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给中国的新闻传播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对这股传播思潮进行一番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9.
高品位的栏目主旨平民化的表现手法──对《东方之子》的思考和建言吴中美《东方时空》为中国电视界及其它媒介树立了探索新的传播路子的榜样:如何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传播角度;如何运用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作为《东方时空》开场先声的《东方之子》以推出“民...  相似文献   

20.
电视平民化传播的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三年,媒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即是“民生新闻”的兴起,以及“造星节目”的遍地开花。传播一下子“平民化”起来,这种平民化,不仅表现在节目报道方式与内容上的“平易近人”与“贴进民众”,还表现在,民众不仅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而更多地成为传播过程的直接参与与记录,与以往传播权力的精英掌握与精英表达相异,平民在这次传播运动中有了更多的上升通道与表达空间,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