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强 《山东教育》2005,(19):121-121
近一段日子里,我常常棒着《山东教育》2005年1、2月合刊,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那篇名为《教一年级的日子》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董清臣 《山东教育》2008,(7):122-123
去年暑假刚开学,邮递员就驮了一大叠报纸和书信送到我校。我慌忙走上前去,发现报纸的最上面有一个装刊物的信封,上面赫然印着“山东教育社”五个大字。再一细看,收件人的姓名竟然是我。我心里异常激动,莫非是我的文章……我急忙翻看《山东教育》中的目录,看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名字。看了一遍,没有。  相似文献   

3.
我如饥似渴地、一遍一遍阅读了《人民教育》2007第23期中《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因为这篇文章的教育理念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本应该是这样的,学校的主人理所应当是学生,我们的教师就是为  相似文献   

4.
你说我说     
《新作文》2003,(9)
山东读者祥翔说》我是一名爱好写作的高中生,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封交友信,说是在《新作文》上见到了我的名字,我很兴奋。但我翻看了好几遍近几期《新作文》也没发现自己的文章,再说杂志社也没通知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水利水电中专教育期刊中,《长江水利教育》是我爱读的期刊之一.每当收到新的一期《长江水利教育》时,我都急不可耐地从头至尾阅读一遍,对有些文章还反复读多遍.十余年来如此不问断地学习阅读(长江水利教育》,不但使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还指导与促进了我的教学工作,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和借鉴.《长江水利教育》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李士雪 《山东教育》2021,(10):63-63
说起我与《山东教育》的相遇,还要感谢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他非常热爱读书,经常从学校借一些书带回家读,其中借阅次数最多的就是《山东教育》。耳濡目染,我与《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姜俊丽 《山东教育》2010,(10):62-62
<正>在我们学校,《山东教育》是公认的良师益友。这些年来学校一直为每个教研组订一本《山东教育》。而我,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每当新一期散发着墨香的《山东教育》发到办公室时  相似文献   

8.
我是1949年春天才开始同《山东教育》打交道的。那时我从延安来济南,调到华东大学附中工作,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和勤奋的撰稿人。主编蔡迪同志常约我来研究稿件。来往频繁,交谈深厚,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到古今教育的著名人物,无所不谈,我就和《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山东教育社设在教育厅的一排古老平房中的几间屋子里,是刊物的编辑、发行处  相似文献   

9.
从师范毕业,手执教鞭不久,校长就安排听我的课,讲《在炮兵的阵地上》。这急坏了我:读课文,阅参考,查资料……整整一天,总算理出了个头绪。不曾想,课上,一学生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国防部长是多大的官?”由于事先毫无准备,我絮絮叨叨讲了近20分钟。结果,一堂课在仓仓皇皇中结束了。事后,我的“搭档”高老师拿过一本《山东教育》问我道:“崔,这儿有位无言的教育家,你拜访过没有?”我惭愧地摇了摇头,接过书埋头读了起来。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一篇篇“名师课堂教学赏析”、“优秀课例展示”。我一遍遍读着,一遍遍想像着他们精彩的教学情…  相似文献   

10.
我记得《山东教育》是在1957年复刊的。那时我在邹县教育局工作,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也是特约撰稿人之一。而且,在荣积川同志具体筹办《山东教育》时,曾推荐朱敬本和我去山东教育社工作,不久朱敬本同志去了,我因县里不放没调成。  相似文献   

11.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2.
走进朱永新     
第一次知道朱永新这个名字,是购买了他主编的《新世纪教育文库》中的两本书。读了他写的总序,觉得此人极有思想。后来,在苏州的一次培训期间,偶然读到《新教育周刊》上他写的文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于是,不断地寻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师博览》上读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周刊》上又读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通过南师大出版社邮购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梦》------《新教育之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写满了我的感…  相似文献   

13.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5年来,《山东教育》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常伴我左右,帮助我由一名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成长为今天的中学高级教师。更让我自豪的是,在2005年和2006年《山东教育》上,曾刊登过我的“教育感悟”。  相似文献   

14.
刘冬 《山东教育》2005,(7):60-60
《山东教育》是我从教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许多困惑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有时费力备好的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难以洞察学生的心灵深处。困惑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启迪;矛盾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自信。  相似文献   

15.
我是《山东教育》杂志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从 1958年开始,我就订阅《山东教育》,迄今已逾 40余载。我的业务好,实实在在说是得益于常年坚持阅读《山东教育》,因而对这份刊物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可惜的是 1998年退休后,觉着旧杂志无用了,就把 1958年至 1989年的杂志全卖了,现在手头保存的仅剩 1990年以后的了,现在想来十分可惜。《山东教育》从去年改了大开本,内容更精彩了,版式更漂亮了,希望新世纪里她的质量越来越好 ! 我订阅了40年的《山东教育》$沂水县双语实验学校@戚洪聚  相似文献   

16.
胡焕臣 《山东教育》2010,(12):60-60
我经常读《山东教育》,看到其他老师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学论文,我常想:“如果我能代表费县小学教师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一篇论文该多光荣啊!”我尝试着写了三篇教育故事,三篇教学论文,满怀希望投往编辑部,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佳音。丈夫说:“你快四十了,一个普通小学教师还想发表论文.别再痴心妄想了。以后你还是好好教你的课吧!”我深知《山东教育》看重的是质量,可望而不可即,是我高攀了。  相似文献   

17.
史峰 《教育文汇》2007,(6):45-45
我是山东的教师,《教育文汇》是安徽的刊物。山东安徽虽然隔着山山水水,但正应了一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地域空间的相隔并没有隔断我与《教育文汇》的缘分,让我续起了与《教育文汇》这份“命中注定”的机缘。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早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在日日成长,一天天向更美丽的人生目标迈进。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山东教育》是一缕春风,给了我成长的力量和温暖的扶助。结识《山东教育》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一所厂办小学做教师,偶然翻阅《山东教育》,看到一则教师文学大赛的征稿启示,我恰好刚学着写小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去一篇反映教师生活的小说。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知道了,说:“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不认识编辑记者,稿件不会有人看的。”我丝毫没有想到,《山东教育》的编辑竟然十分认真地阅读了我这位无名小卒的…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46年7月从滨海行署教育处调到山东省教育厅工作的,当时是在临沂城里,不久又转移。我被分配到编审科。编审科有两摊,一是编写教材组,一是山东教育社,编《山东教育》。原来有宿士平(科长)和闫吾两同志编《山东教育》,我去时闫吾同志调到新华社,山东教育社在比较长的时间是宿士平和我两人。宿士平同志和厅领导根据教育发展形势确定每期刊物的中心内容,组织专人写社论、专论及一些典型报导。我  相似文献   

20.
张传德 《山东教育》2014,(10):60-60
结缘《山东教育》,已是二十五年。喜欢《山东教育》可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一种情结,这源于从事教育的缘故。 初识《山东教育》,目的就是想学点关于教学的技巧和经验。初出茅庐,从一个山村的放牛娃,经历三年的师范教育,十八岁登上讲台的我,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只好求助《山东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