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道德本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寻找道德的本质规定,认为道德是物质关系的产物;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从实践精神的角度把握世界,道德的规范性和主体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学界目前尚未就手机文学的本质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手机文学的本质可以从文学和产业两个方面来界定。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手机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手机文学是一种增值服务,即移动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本质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论家总是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文学的本质,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学本质观。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来探讨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审美的特征。这种文学本质观和方法论在当下文学本质的论争中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作为文学实践的理论概括,在古代和西方形成了种种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文学本质进行了归纳.首先将文学放至社会生活系统中确定其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其次将文学放至上层建筑亚系统中确定其具有审美性质的社会意识性质;再次将文学放至艺术子系统中确定其语言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文学本质研究中以童庆炳、钱中文为代表的审美派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并规定它为文艺学第一原理。此观点使文学从"文学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本质是阶级工具""文学本质是政治工具"的年代里得到解脱。但近年,以董学文为代表的""文学本质社会意识形式派"则认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性概念,用一个总体性范畴给总体的构成要素下定义是欠妥当的。文学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就是文学。所以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的主体间性本质出发,阐述了经典文本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文本特征,指出正是在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中,才实现了文本的经典存留,从而为文学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角度。  相似文献   

7.
从辩证法和经验实际可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而共时发生的,没有什么最后终极性的“唯一者”。这说明,要认识和揭示文学的本质,必须站在现实生活、作家、文本、欣赏者之四者抽象统一的理性立场上,将四者看作不同性质的实体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文学是否存在着一个“固有本质”或一些“普遍规律”等问题,当代文论产生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反本质主义认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文艺学的发展,文艺学不应该再将精力集中在寻找一个虚幻的本质上,而应该根据文学在当代和历史中的功能进行阐释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反本质主义强调回到历史语境,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得到重视。日常生活如何进入文学、文学如何取舍日常生活,又包含了技巧、形式、意识与无意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合力,这就对文学研究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聚焦文本批评,也要将阐释本身历史化。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学的本质追寻是对文学课堂发展的深入研究,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文学教学过程体现了这样一些特点: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体验性与生成性的结合、感性欣赏与理性解读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体现作品的人文性为着力点,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为落脚点;注重学生的文学实践,强调实际体验;使得文学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本质问题是文学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仅仅是人们思考问题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它们并没有终结或取消人们对于本质问题的追问。文学本质的生成是多向度的。某一时期、某一民族仅仅在某一向度或某些向度上生成、开拓,这些生成、开拓从不同的方向上拓展了文学本质的存在空间。建构文学本质多元存在论能够有效克服本质主义文论对于文学其他属性的遮蔽,进而促进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吸纳历史上及他民族的文论成果、文学成果,形成开放、多元的学术视野;能够有效促进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现场",进而促进文学理论的"文学化";能够有效看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保存人类的人文成果。  相似文献   

11.
胡风是20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贡献的文学理论家。胡风以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本体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论,构建出现当代文学史上既具独立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创建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独尊于中国现代文坛这一点上,胡风起到了一种特殊的推助作用。胡风文学思想所葆有的开放性视野和现代超越品格,使其持续成为现当代文学建设的理论资源,在激活、拓展和再造现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独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把自然科学原理或旧唯物主义哲学等用于解释分析文艺现象和本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泛科学主义文论。以摹仿说为核心的古、近代科学主义关于文艺本质论、典型论和文艺真实论启示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观。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文论实际上是古典科学主义文论的延续和变异。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对文艺认识的深入。科学主义文论的局限性也应正视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必要延伸。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在晚清“文界革命”的铺垫下,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推导出自身的现代性构想。在“人的文学”观念主导下,以“人性的”、“个人的”、“个体的人”为价值设定的主体性因此成为现代性的理论基质。散文现代性理论主要倡导者的林语堂,进一步将散文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设定明确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出发点——使“闲适”在主体性理论所坚执的文学独立自由精神辐辏下,成为散文美学追求,其意正在避免散文在文化启蒙运动中弘扬的文化批判性沦为实用性和工具性。  相似文献   

14.
别林斯基以其"准马列"的崇高地位和对俄国文论的杰出贡献,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产生和定型的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发挥了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并未囿于别林斯基,而是根据当代中国学术语境,选择了别林斯基的若干理论概念并进行了大幅度改写,其中某些观点既不符合文艺创作现实,也有悖于别林斯基的本意。"写本质论"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国产的"形象思维论"实质就是想象但删除了想象中的创新性内涵。别林斯基围绕民族性轴心的"人民性"概念被我们转换为阶级性内涵。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中展示的别林斯基乃是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娱乐性因素对诗坛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加上鸳蝴派风气的推波助澜,使得报刊诗话中的娱乐性日益增强,出现了包括香奁诗话、滑稽诗话、游仙诗话等三大类型的几十种相关特色诗话.此类诗话既重视报刊的传媒特点又不废诗话的生命本根,从而形成了理论的崇雅与创作的变俗特征.它是报刊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文人喜新恋旧情结的诗学再现,这不但导致了文学权力的下移,也带了文学风气的深层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宁泉 《培训与研究》2002,19(3):96-97
翻译理论的发展表明,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跨化交际活动,其中译的主体性逐渐为译界所瞩目。本从学翻译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译的主体性在本阐释中的地位,同时又探讨了译主体性的限度,以求最大限度达到学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总是打上本民族价值观念的深深烙痕,与作为文学第一要素的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特性也有密切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过程中,从西方借取了文学理论的术语和观念,建立起文学理论的体系,推进了学术的进展,但同时却在古代和现代文论间造成断裂。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竞争中,回顾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促进今天文学理论的民族化,是不应被忽视的课题。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尝试提出三点,借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把汪曾祺放入当代文学的整个历史和实际的影响渊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和显示出汪曾祺创作和文论的特征与意义,并且可以说明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出和见热,不只是“现代抒情小说”之一脉得以赓续的问题,而是表征了独立的纯文学在当代文学意识中的觉醒。汪曾祺的特征在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养分的同时,创造性地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广大民众的生命精神,以“艺人”式的本分和“精英”式狷介,忠于文学的品性,以最自觉、苦心的话语实践策略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自然性”的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富有见地的文学理论。不过,就作为小说之能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虚构性”而言,同沈从文、王安忆等相比,汪曾祺的小说理念有明显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19.
胡风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质意义上建立了完整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文艺思想家。他结合时代历史语境和自身艺术实践,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等一系列强调文艺主体性作用的文学主张,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有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空间。论文分别从主体性思考的知识逻辑起点、实践主体性视野、历史条件下的复合主体性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胡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奈达--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全球翻译理论界影响深远.奈达翻译理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迭翻译理论的核心,其理论精髓集中体现在三方面:读者反映论、意义与文体的辩证统一、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机器翻译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确保信息的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