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性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语变多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很多,但静下心来思考一番,热闹就代表着高效率吗?总在表扬声中度过,就如同吃糖,天天吃还能吃出甜味?在这股激励的浪潮中经常存在着不和谐的声音,值得我们深思。现象一:无视内容,一概鼓励教师提问后,一名学生说:"我会。"教师说:"你真棒(说着竖起了大拇指),没学就会了。"另一名学生也回答了出来,教师接着说:"你也很棒。"这  相似文献   

2.
关鸿羽 《河北教育》2006,(12):29-30
一、以德育德 现在有些教师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为,甚至在学生面前搞不正之风,过节前举着一个礼品对全班说:"同学们,这个礼品漂亮不漂亮?"学生回答:"漂亮!"教师说:"这是××同学送我的.""启发式教学"都用这儿了.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次常规课交流会上,笔者听了一堂《角的认识》的公开课。教师提问:"你能从身边的物体上找到角吗?"有学生指着黑板右下角的一个尖尖点说,这是一个角。教师赶紧从黑板右下角的顶点开始,沿着边框完整地画了一个角,问学生是否是指这个角,学生茫然地点头说是。接下来又有学生指着投影仪的左下角说,这是一个角,教师又如法炮制沿着顶点完整地画了一个角要学生确认,学生茫然地答应。最后有学生指着教室的墙角说,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钱艺林 《山东教育》2013,(Z1):32-33
班级纪律不好,两名教师有了如下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位教师为了弄清缘由,在班上安插了"眼线"及时向教师报告,结果教师如愿掌握了"内部资料",处理了一批学生,班级纪律是安定了,但是学生间互相猜疑,少了很多真诚的欢笑。另一位教师请学生们带几个土豆在兜里,要求天天带来,结果土豆都发霉发臭了,学生表示再也不愿意把这讨厌的土豆带在身上了。教师说,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语言应有启发性教学语言只有具有了启发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比如一位美国历史教师是这样来上一堂课的,他一进课堂就明确地说:"这节课白人可以自由活动,黑人不可以,必须……"黑人学生听了很生气,问其原因,教师说:"没有什么原因,白人本来就应该享受这样的优待。"黑人学生非常愤怒,  相似文献   

6.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把所讲的课的构想和设计说出来,它不仅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解决"为什么这么教"这一历来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在具体的说课实践中,多数教师将说课的重点放在了介绍自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学程序如何安排等,说出了教师个体劳动的全部过程,却很少说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对象--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给教育界投下了一粒泛起层层涟漪的石子,正当学界还在热议这一学说的合理性或给予批判的时候,紧随而来的杜威的"学生中心说"无疑更深化了讨论的意义.基于对这两种学说的意义整合,教师和学生永不可单取其一的理念渗透到教育学的重要范畴--师生关系中.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教师在学生求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实,这句话也道出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所具备的共性。语文课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最能体现教师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言胜有言     
一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我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且她还告诉教师说:"我的字典背面有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他找一找.这位教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我让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教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一个"璧"字,而且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他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这位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这位教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相似文献   

10.
感受和领悟     
<正>听初中语文教师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一段原文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教师告诉学生说:这一段写的是"盼春"。课下,我问授课教师:你从这一段感受到了"盼春"吗?老师一脸茫然,红着脸:大家都这样说。教师从参考书上获得的是概念,告诉学生的也是概念;教师没有从文本中获得真切感受,只能罗列出几个抽象的词语去概括,这大概是目前文学作品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弊端。问题的根子在于有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9)
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有资格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也蕴含着对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品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现象扫描如今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很多教师都能给予学生平等的交流机会。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热闹的交流情境:"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还有不同的方法……""老师,我还有补充……"你说我说他说,真是不亦乐乎。然而当教师提出:"他们主要讲了哪些方法?""你认为他们讲得怎么样?""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类问题,让学生梳理前面学生的不同表达内容,或者进  相似文献   

13.
正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上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他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当"小交警"。全体学生站起来,做几个交警手势——"直行、停、左转弯、右转弯"。学生学得非常开心。教师叫停了,学生还在位置上不亦乐乎地做动作。教师强行叫停后,问学生:"刚才学了这几个动作,大家觉得累吗?"学生附和着说:"累,很累的。"教师接着引导:"你看大  相似文献   

14.
肖炜清 《广西教育》2014,(24):51-51
正这是一节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数学课。教师首先呈现了有关学生近视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这是什么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学生近视情况的折线统计图,问道:"校医还把同学们的近视情况画成了这样的统计图,你认识吗?叫什么统计图?"一位男生站起,朗声答道:"折形统计图!""嗯,这是你的想法。"教师有些意外,同时期待地望向了其他学生:"还有谁想说?"第二位学生回答:"折线统计图。""没错,这是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  相似文献   

15.
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16-117
传统语文教学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听,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集体失语。只有教师改变观念,让学生有机会"说"。教师创设语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然后是教师正确点评学生的"说",使"说"有意义。最后是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保护好学生"说"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一、优化教材,有效教学是时代对于教师的呼唤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即从教师"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课程",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是教学三要素之  相似文献   

17.
王艳玲 《中国教师》2010,(18):33-33
<正>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完六个单韵母和六个复韵母后,要将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练习拼读,要想拼得正确、流畅,必须经过大量的拼读练习。但学生们一听教师说"拼"字,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每次教师刚一布置拼读音节的练习,学生还没开始拼就已经觉得累了。如果是在下午,学生们连打盹儿的都会有。怎么办呢?我想出一招儿——"拼"不说"拼",说成"碰";"拼读"不说"拼读",说成"魔法碰碰碰"!看看这招儿灵不灵。  相似文献   

18.
申会文 《考试周刊》2014,(44):78-79
正一、一个怪现象近几年听公开课,发现一个怪现象,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只是偶尔重复学生的回答。诚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倡导主动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要教师讲,教师讲了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是一种对讲授法的偏见,其根源是缺乏对讲授法本质的理解。二、关于讲授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  相似文献   

19.
从网上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教育小故事:有一位新教师,他总爱在别的老师面前诉说自己学生的不是。有一天他又找到校长,抱怨学生的不听话,历数一个个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校长听了不以为然,只是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个点,然后问这位新教师:"你看到上面是什么?"这位教师不假思索地说:"几个黑点。"校长再问,教师又说,"是几个黑点啊。"校长说道:"难道除了这几个黑点,你就看不到大张的白纸吗?"教师听了若有所思,他明白了,从此不再在任何人面前说自己学生的不是。几年后,他成了全国优秀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上它呢?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数学成为一种乐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促成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并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