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史学五老”之一。1924年侯外庐在北京求学期间有幸结识当时正在为国共合作而努力奔波的李大钊。侯外庐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第一次见面,大钊同志和蔼的态度、深邃的思想,立刻使我感到亲近而又折服。他对我们几个年轻人很热情,既谈思想,又谈学术。我向他讨教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和对各种理论的见解,他都一一作答。”(侯外庐:《韧的追求》,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页)侯外庐这段话足以表明青年时期的他对李大钊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正因如此,在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三年时间里对这个当时的无政府主义者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三人所著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中,其中有一节即“评黑格尔论老子”。侯外庐在充分肯定黑格尔对老子思想的认识的确有形式真理的闪光之处同时,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了精透入骨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正一侯外庐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一生的学术工作中,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史学遗产,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代表著作、理论成就、史学路径以及学术精神。一、代表著作。侯外庐一生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又可以分在六个阶段中。第一段,1923—1926年,这是侯外庐在北京求学的阶段,他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在报刊发表的一些学术、社会以及时政论文,如《哲学与人生》《理想中之妇女解放运动》《一年来的中国政治》等;第二段,19  相似文献   

4.
黄熙 《华夏文化》2023,(3):62-64
<正>自侯外庐先生提出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来,这便成为了思想史研究的一大范式。张岂之先生指出:“将社会史的研究和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侯外庐学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也是侯外庐先生和他的合作者在史学和哲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张岂之:《儒学·理学·实学·新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5页)在思想史的研究中,应当做到返本开新,坚持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并在新的时代发挥出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在《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出版发行之际,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共同主办的"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于6月1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共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瞿东林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研究室主任张海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颉 《华夏文化》2005,(4):23-25
中国思想史学科,尤其侯外庐学派的思想史研究,有其鲜明的学术特色。限于篇幅,本文简要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6月16日上午,由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承办的《关学文库》、《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学术座谈会在西北大学隆重举行。《关学文库》编委会主任、《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主编、著名史学家张岂之教授,《关学文库》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副主任徐晔,长春出版社社长郑晓辉,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马来,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郭立宏、副校长  相似文献   

8.
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是一部系统完整且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共五卷六册,二百六十万字。  相似文献   

9.
正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江西抚州崇仁人,一生致学,是明初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崇仁学派",是明初南北两大儒之一的"南儒"。正如侯外庐先生评述道:"与薛瑄同时的吴与弼也是明代前期的朱学人物,所不同者,薛瑄偏向于下学,主道德实践;吴与弼侧重于‘寻向上功夫’或‘圣人之心精’。"(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0页)吴与弼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侯外庐无疑是硕果累累的开创者。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吸收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做了明确回答,形成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正>"启蒙"一词源自18世纪西欧的"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的全面批判。侯外庐先生在抗战期间完成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首次提出了"早期启蒙说"。他立足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面对思想界出现的混乱与争论,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史与思想史  相似文献   

12.
侯外庐 ( 190 3— 1987)原名侯兆麟 ,山西省平遥县人 ,192 3年入北京政法大学法律系就读 ,192 4年又在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修历史学。 192 7年赴法国留学 ,在巴黎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192 8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仅是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卓越的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以及教育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很有价值的遗产。193 0年 ,侯外庐从法国留学回国 ,先后在哈尔滨政法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授 ,同时…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英文     
鲁迅与英文周作人在北京的报上见到侯外庐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很长,一共有26个字,现在不便摘录,总之是论鲁迅的,里边所说的话我也别无意见,只是其中有一句我觉得不确实,所以提出来一说。侯先生说,阿Q这名字取意之所在,由他猜测,以为鲁迅先生大概是取英文“问...  相似文献   

14.
纪念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的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侯先生半身塑像在西北大学校园内庄重的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5.
方肖 《华夏文化》2007,(3):14-16
《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是一部由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则以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260余万字)为主要标志。《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力图在总结五十年来、特别是二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本书由总主编提出整体设想和编撰大纲,聘请各分卷主编,由分卷主编提出关于各卷的具体编撰思路。六卷本的具体分工是:先秦卷,由刘宝才、方光华教授主编;秦汉卷,由黄留珠…  相似文献   

16.
欢迎专家学者们在古都西安相聚,召开关学开创者张载千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1946—1950年夏,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毕业后,考进清华大学哲学系做研究生. 我在北大读本科时,见到侯外庐先生.当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任主任,同时在北大文学院兼职.我选修过他在北大文学院开设的中国思想史课程.  相似文献   

17.
辽河文明的提出与对传统史学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文明的提出与对传统史学的冲击郭大顺从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中,以红山文化为主要代表的辽河文明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红山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大凌河流域到内蒙古东南部西辽河流域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它以具黄河流域...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2月24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书发表170周年纪念日,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侯外庐先生(1903—1987年),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教育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是源自他于1928年至1938年整整十年对马克思《资  相似文献   

19.
陈登原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有《天一阁藏书考》《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土地制度》《中国田制丛考》《中国文化史》《中国田赋史》等学术论著,在学术界久负盛名.1950年,他应著名史学家、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的邀请,到西北大学任教,工作至1964年退休.当时的西北大学虽是教育部直属的十四所重点大...  相似文献   

20.
正1930年,侯外庐结束了三年的旅法求学生涯回国,第一份职业便是在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任教,讲授经济思想史等课程。自1898年东清铁路开工以来,就有大批的俄国人移民到哈尔滨。至1920年,哈尔滨的俄侨人数已达13万以上,数量如此庞大的俄侨自然产生了迫切的教育需求。因此,在1920年3月1日,俄侨高校"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专门学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