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育善的第三本散文集《惊蛰之后》不仅收录了《新华文摘》上曾转载的《乡镇干部》和《一个村子的选举》,也收录了他涉及扶贫攻坚一组散文,如《惊蛰之后》《担保支书》《过了霜降》《在皂河村过重阳》等扶贫内容的散文。这是他这本书中的一大亮点,其中的《担保支书》曾原刊在《光明日报》上,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惊蛰之后》在《美文》杂志发表后被《散文选刊》选载,亦在读者中引起关注。这本书取名《惊蛰之后》,其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几乎同时问世。一九三七年,《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还没有连载完,《我这一辈子》就在七月出版的《文学》上诞生了。两部作品都是以城市受苦人为主人公,从不同的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城市贫民生活的图景,它们标志着老舍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把旧社会的巡警做为主人公来描写,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综观建国以来的评论,对《骆驼祥子》赞不绝篇,而对《我这一辈子》却很少置评。尽管《我这一辈子》早已搬上了银幕,也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这是很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3.
告白     
《战士的后代》:《朋友》,这是《给你的歌》。《今天是烦恼的一天》,我在《城堡之外》,突然想起了在我《失去的12岁生日》上,看到《我的你》《夕阳下的身影》,你《最后的道别》,《PUHAHA》的《笑容》,还有对你的《思慕》,全都被我写入《假想的日记》。多《希望》能够在《和平年代》里,《你与我》的《制式爱情》由这篇《告白》,带来的《幸福》,成为我《自卑情结的终结》。《你与我》《自由地去飞》,心中只有《天空梦想和……》《斗志》。无论《战事》、《欢喜》、《生死》或是《狼与羊》的《悲剧》,都有我们《永远在一起》的《信仰》。当你用《祝福》的声音,和我许下《海誓山盟》:“《你爱我的方式》,《像我爱你那么多》,《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们的《灵魂》《永远在一起》。这是《Greatest love of all》,《我们就是未来》,《In I》,永远享受《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正>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第一篇的《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宠儿。无论教材如何改变,《祝福》依然犹如常青树一般屹立不倒。这虽然使得本篇文章传播面广,为人们所熟知,却也难以逃脱大众审美疲劳的宿命。这也在一方面成为《祝福》语文教学的桎梏。如何让《祝福》的教学不再陷于传统的模式,我们也许要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研究。一、《祝福》的解读初探在听过许多《祝福》的公开课,在互联网上搜索《祝福》的教  相似文献   

5.
高金和 《海外英语》2014,(20):198-199
威廉·巴勒斯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瘾君子》、《酷儿》、《裸体午餐》这三部代表作中,分别塑造了瘾君子、酷儿和控制欲这三个文学世界。该文分别对巴勒斯的瘾君子、酷儿和控制欲这三个文学世界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瘾君子》、《酷儿》、《裸体午餐》这三部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明人袁小修在《游居柿录》中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据目前发现的史料考知,他第一个指明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因承关系。《金瓶梅》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为线索,因此它抄引了《水浒传》中的许多文字,这就构成了两书的重选部分。在两书的重迭部分中,《金瓶梅》在抄引时作了许多改动,同时又增写了许多文字,这就出现了两书的同中之异。这是研究《金瓶梅》成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国内的研究者还无人涉足。笔者在此仅作初步的探索。明代嘉靖年间,《水浒传》已有多种刻本传世。《金瓶梅》成书在隆庆朝前后,它  相似文献   

7.
在《韩非子》中韩非将《说林》《储说》都命名为说,说明了他对这两类文章中大量的寓言故事的认识。在这一层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二者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这是它们在文体学价值方面具有的相同点。但是,《说林》与《储说》的文体形式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9.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一、新旧联系 ,理解总结段 ,设计教学思路在学习《长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颐和园》和《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点。教学伊始 ,我通过一道思考题导入《长城》一文的学习 :“找出《颐和园》《赵州桥》《长城》这三篇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在哪儿?起什么作用?”学生不难找出《颐和园》一文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是“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句话在文章开头 ,起总起的作用 ;《赵州桥》一文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是“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 ,在文章中间部分起过渡作用。通过读书 ,学…  相似文献   

11.
一、作品与题解这篇课文节选自朱自清的《温州的踪迹》中的第二篇《绿》。《绿》这篇散文是1924年2月,朱自清在浙江温州十中任教时,第二次游览仙岩后写下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此文。《梅雨潭》是《绿》的第二自然段,节选时又把这一段分  相似文献   

12.
《诗经·魏风》中的“劳者之歌”《伐檀》、《硕鼠》,是孔子嫡传弟子子夏在关中故乡(当时属魏国)反对法家改革的结果,《伐檀》、《硕鼠》本身证明了这一点,新出土的《子夏诗论》也自白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4.
"《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这是《梁传》对《春秋》的总体认识,也是《梁传》解释《春秋》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在三传中,《梁传》对《春秋》日期书写原则的解释是最详细的,这是《梁传》区别于其他二传的特点之一。《梁传》认为《春秋》通过日期的书与不书来表示常态、褒或贬,符合义与道的则褒,贵惠与信邪的则贬。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野草》中的不少作品都有鲜明的“绝望的抗战”的色彩,如《复仇》、《复仇(其二)》、《颓败线的颤动》、《腊叶》、《死火》、《死后》、《这样的战士》、《影的告别》、《希望》、《雪》,等等。这“绝望的抗战”是《野草》中最具特色的思想之一。在几十年来的《野草》研究中,由于对这一思想只泛泛地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结果便产生了许多误解。如有的说《野草》“是苦闷的象征”,有的说《野  相似文献   

16.
“《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这是《梁传》对《春秋》的总体认识,也是《梁传》解释《春秋》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在三传中,《梁传》对《春秋》日期书写原则的解释是最详细的,这是《梁传》区别于其他二传的特点之一。《梁传》认为《春秋》通过日期的书与不书来表示常态、褒或贬,符合义与道的则褒,贵惠与信邪的则贬。  相似文献   

17.
《文选》成书研究是《文选》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但现代《文选》学界在研究这一重要课题时,常常陷入虚假因果的逻辑误区,使《文选》成书研究至今难有重大突破。只有排除虚假因果这一逻辑误区对《文选》成书研究的干扰,《文选》成书研究才能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故事,在《喻世明言》第一卷,讲的是明代中叶的事情。作品的故事梗概出自《情史》卷十六,那是用文言文写的,题作《珍珠衫》,《情史·珍珠衫》与《喻世明言》这篇作品,在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同,在细节和语言上,这篇作品则有了很大创造,成为明代优秀白话短篇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在有些字头下设立解形内容,收列古文字,并酌情进行解形说明,这便于正确反映该字字形结构的源流演变。但是《大字典》对有些字只收列古文字,缺乏必要的解形说明。这就未能使《大字典》在解形中对《说文》的字形误释得以补正。主要表现在:(1)未能订正《说文》的据篆讹说;(2)未能订正《说文》的阴阳五行之说。本文以“王、乏、正、心、甘”为例对《大字典》的这一疏漏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