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价值观是一种符合中国传统与马克思价值理想的新型价值观,是胡锦涛等一大批政治家几十年从政理念的集中表述,一经提出就迅速取代主体价值论与价值关系说,成为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它以法治为要义,既包容了价值研究的全部成果,又对它们作出了符合逻辑与现实的改造,同时也是对普世价值理论的创新,对马克思价值理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价值理念,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法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思想传统和价值目标,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和谐法治观的确立,既是法律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定位,更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根本属性的法治,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与"人治"相对,以法制为前提,内涵"良法",其含义表现为"八个统一"。法治的和谐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正向层面的"确立"功能和"整合"功能以导引和谐;反向层面的"预防"功能、"控制"功能和"恢复"功能以消除不和谐。两个层面五种功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整体。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闺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法治文明的发展,个人人格得以确立,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包括自由意识,平等意识和主权意识日益健全,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和谐,应该是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状态下形成的“和谐”。本文在阐释和谐法治的理念和善治与和谐法治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法治的真正价值即善治,并以此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和谐社会:即一个公民社会而又超越于一般公民社会的社会,一个以公正和正义为维度的利益均衡的社会,最终必然是一个“良法善治”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孟子以"和"为理念,以"仁"为核心,提出由"仁"而"政",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包含了"人人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以及"民主法治"的丰富内容。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与当今的和谐理论是相近相通的,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和谐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谐教学有整体的、动态的、协调的基本特征,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及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和谐教学是一种和谐文化,教师是和谐教学的构建者,也是和谐教学的实践者,课堂是和谐教学的活动场所,注重师生参与和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当代主要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内涵着总体性的和谐价值思想,主要表现为文学与整个社会生活语境的和谐关系以及文学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两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和谐价值观方面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在于它的辩证特征,即对和谐价值结构的复杂性、主体间性、能动性、动态性等的独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构和谐价值构架的机制主要是批判性的、功能性的,即主要通过消除和谐的不利语境条件与和谐发展的阻碍来中介性地实现其和谐价值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主流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和谐理念深入人心。而经济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价值体系亦需与时俱进,因而和谐理应进入经济法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认为,自然是人之生存无法超越的可能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人不仅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和谐的共生共存的整体;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每个人都在追求身心和谐一致的全面保存。斯宾诺莎哲学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13.
法家的法治学说随着秦亡而走向沉寂,但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并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支撑中华帝制长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范畴,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协调性、完整性与符合规律性特征。和谐辩证观体现了传统道德哲学统一共存的智慧;分析与研究我国传统和谐辩证观所蕴含的积极合理的思想内核,对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民族和谐与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磨合”谈“谋和”。论述了“谋和”的本质。凡事和则兴,不和则废。“和”和“同”不是一个概念。要寻求“谋和”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略论和谐视角下的高校生命价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在构建和谐高校的主旋律中出现了一些漠视生命的不和谐音符,究其原因,高校生命价值教育的缺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高校生命价值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法价值中的公平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调节社会经济 ,保障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不是效率和公平 ,而是经济公平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从静态和动态上来区分,法的信仰可以分为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信仰的基础在于法律的价值,对法治信仰的基础则在于法治优于人治;信仰法律与法治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当中。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对江西省领导干部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