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建磊 《考试周刊》2011,(3):230-230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深入理解“因材施教”思想的精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在逐渐增强,他们有意无意地“乔装打扮“着自己,不轻易流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给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怎样才能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尊重他们人格的前提下,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呢?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语词联想测验法“是一种能真实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正定 《班主任》2003,(2):16-16
班主任将犯错学生带到办公室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和“破译”学生独特的姿态语言,探知他们内心的思想活动,以便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做  相似文献   

4.
《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孔子同几个学生的一次交谈实录,记录了孔子给几个学生上“课”的生动情形。孔子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他针对学生“不吾知也”的埋怨情绪,启发他们各言其志,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着重要求他们树立重礼的人生观。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是孔夫子这堂“课”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天天生活在学生中间,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真正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生摄取的各种信息大增,他们的思想变得复杂,在他们貌似平静的生活中往往有潜在的种种思想的急流和漩涡。再说,现在的中学生的学习:早起、晚睡,无休止的作业、测验,乃至高压力的升学考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生活中最紧张的脑力劳动。这样,他们便会产生与同龄人,老师,长辈交往中感情方向的高需求,以调节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感情是基础,理解是桥梁,班主任要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有成效,就要深入学生生活的“急流和漩涡”里去,与学生进行思想深层的交流,真正把握他们思想的脉搏,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 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一些“弱差 生”重新得到自信,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赏识教育 要想事半功倍,必须发乎真诚,有的放矢。教师应用心观察和 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赏识应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更应讲求艺术 和方法。让学生的自信飞扬起来,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 能,相信他们最终一定会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7.
“这些孩子,在学校蛮听话,可一到家就不服家长管教了。”一些家长的牢骚充分说明了集体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集体可作用于个体的思想意识制约其行为方式,从而左右学生品德的发展。所以,要充分利用集体力量,针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怎样运用集体力量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教育呢? 首先,培养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人们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情绪体验,它和自尊相结合,成为优良的心理品质,促使人们把集体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故而,应把学生个人的行为同集体联系起来进行教育,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辱就是我的荣辱,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达到明理、导行,树立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明理、导行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生活化”。《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着手,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打动他们,有的放矢地指导好学生的行动。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我想从四个…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只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不能因人施教,而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赶进度,势必使“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充满爱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因人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开发,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班级管理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班主任要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这一教育目标。当然,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实行教育平均主义.给予每一个学生完全相同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标准化的“零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学生的某些突出问题.班主任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爱”是教育的基础 ,“严”是教育的手段。“爱”和“严”并举才能达到完美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 ,但他们可以用“喜”和“怨” ,“亲”和“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教师必须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活思想、活动态 ,和善地、耐心地教育和疏导。教师不能以自己 (成人 )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管理学生。应当把自己回归学生同龄的心态 ,才能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便于与学生心灵沟通 ,才利于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在的在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溺爱有余 ,管教不足 ,学生…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通过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以及不良言行的评判 ,从而引起他们警觉并促使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一种德育手段。批评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 ,使学生能真正地辨明是非 ,提高认识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可避免地要经常运用这一教育手段 ,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改正错误 ,更快地进步。但如何使“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得当 ,行之有效 ,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批评要准确 ,实事求是教师对学生批评教育 ,首先必须做…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我们现在仍有启示作用,第一,要了解对象,要深入学生,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教育和教学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实际,从而避免盲目性;第二,对学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适应个别差异去进行教育,使各尽其才,发挥开发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做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建立亲密友爱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中专生年龄偏小、思想单纯、感情淳朴,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且远离家乡、父母。为此,班主任必须有一颗“慈母”之心,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他们谈心,交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既象一位朋友,又象一位“慈母”,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里喜爱、佩服班主任。只有建立了亲密…  相似文献   

16.
吴静 《考试周刊》2013,(86):172-172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它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大学每年招收近八百名优秀的本科生,有人称之为“尖子学生”。这些“尖子学生”入学后,前三年是以系以年级分班进行教学活动,每个班级平均有50名。由50名“尖子学生”组成的集体,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群体意识和思想发展趋向如何?只有切实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个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一要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二是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让学生敞开心扉把平时班集体...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教学目标上要把握一个“度”字。所谓“度”是指在中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某一教学阶段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如何让学生做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公民。围绕着这个教学目的,应对学生进行公民应有的 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只有控制好“度”,才能使教学有落脚点,有归宿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一个“能”字。所谓“能”是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区别“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处于学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头等大事。我在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几年来,刻意深入后进生的生活活动圈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逐渐地摸索出后进学生其所以表现“后进”的心理障碍及形成原因,并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克服,奋发向上,取得比较满意的教育效果。 一、后进生自卑心理障碍及其矫正方法 1.自卑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自卑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缺乏自信的一种主观臆感,常以怀疑不能胜任某项工作或别人在绯议自己而严重自我约束的一种心理感受和外在表现。 形成自卑感的主要原因有:①生理上,其容貌、智力存在着先天性缺陷或明显低于常人。于是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②家庭上,社会地位低微、经济境况困窘或残缺畸形的家庭,都易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③家长“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