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的头号当权派李登辉7月9日在同“德国之声”广播电台记者谈话时,公然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即提出了所谓的“两国论”。李登辉的谬论一出笼,新华社立即密切关注。有关编辑部迅速分析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背景、“两国论”对各方面的影响和岛内外的反应。编辑部认为,李登辉的上述言论,是他由来已久的分裂思想的再次暴露,而且在分裂的道路上比以往走得更远,危害也更严重,应当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批驳,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同时,要争取更多台湾同胞对我坚持一个中国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立场的理解和支持。应当看到这一场舆论斗争的严肃性和严重性,全力以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从7月12日起的一个月内,新华社共发表了15篇评论员文章(其中一篇与人民日报评论员联合署名),同时发表了一批署名文章和各界批驳“两国论”的消息。这些评论和报道对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形成了一次强有力的舆论攻势,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这十多篇评论员文章,发稿及时,批判有力,写作也较精,给了岛内分裂势力以沉重的一击。  相似文献   

2.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8月13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来自首都主要新闻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严厉谴责李登辉妄图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表达全国新闻工作者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愿和决心。与会人士指出,深入开展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两岸新闻界的共同愿望。李登辉的“两国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必将遭到包括两岸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郑梦熊在会上发言指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公然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这是中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据事说理正气浩然——评《“实力”救不了李登辉》  这篇评论是解放军报批驳李登辉“两国论”四篇系列评论的第一篇,此篇之所以能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的多家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主要是因为:据事说理,一针见血。摆事则有根有据,不容回避;说理则丝丝入扣,正气浩然。  自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全国各大报刊相继批驳这一谬论。军报先以《李登辉不要玩火》为题,给“两国论”以迎头痛击,接着又着手研究深入批驳的问题。评论员在研究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行时敏锐地发现,李登辉之所以敢于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自今年初开展“护牌” 行动以来,努力维护国家通讯社的良好信誉。前不久,新华社制定并实施《新华社记者采访行为现范》、《新华社经营人员经营行为规范》,并将这两个“行为规范” 予以公布,以便社会各界了解,欢迎干部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5.
《“实力“救不了李登辉--评“两国论“背后的“四张牌“》,是《解放军报》批驳李登辉“两国论“4篇系列评论员文章的开篇,获1999年度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说起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我们不禁又回想起当时经历的那场与李登辉的严肃斗争。1999年夏天,李登辉公然抛出分裂祖国的“两国论“,惹得天怒人怨,全国各大报刊相继刊登批驳文章,《解放军报》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李登辉不要玩火》等重要评论。如果说第一轮次的批驳只是表明了我们捍卫祖国统一的鲜明立场的话,那么,怎样才能更深刻地揭露李登辉的反动本质,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非深思格物,体道躬行,不能陈理。“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觉得,李登辉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自以为羽翼丰满了,时机成熟了。具体地说,就是他自恃手中握有“四张牌“,可以为鼓吹“两国论“撑腰壮胆,即:军事实力、洋人支持、国际分裂逆流和所谓的“民意“。在这种情况下,要让海峡两岸人民真正认清“两国论“的实质,认识到搞分裂只有死路一条,就必须釜底抽薪,打掉其背后的这些支撑点。这个思路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后,我们本着明快、准确、有理、有力的原则,反复斟酌,最后将主...  相似文献   

6.
《赠给中学生的医学杂志》一稿(见2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最后一段说:“第一期《大众医学》介绍了已故著名的中国免疫专家谢毓晋的生平,谢曾是本刊的第一位总编辑。”这其中的“本刊”是指的谁?从文字逻辑上推理,消息是新华社记者写的,登在新华社的新闻稿上,那“本刊”应该指的是新华社新闻稿。而实际上这里的“本刊”指的是《大众医学》。因此,我们在转述时就不能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出版的“新华社新闻稿”,从今年9月1日起已改为报纸版,并改名为“今日新闻”。“今日新闻”现在每天出版对开一张半,共六版,以后根据稿件多少,将有时增加或减少版面。改版以后每份售价一角五分,全国各地邮局都可以订阅。“今日新闻”不是报纸。它只刊登新华社每天发给中央和各省、市报纸的新闻稿件,它没有自己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新华社记者?!”我脱口而出这样发问,并非以前未曾听说过新华社是什么单位,新华社记者是干什么的,而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关系我今后“入门”新的职业问题而下意识流露出的惊诧。 那是1974年11月14日上午刚上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部组张秉田同志的办公室。他通知我:11月15日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到,工作时间为半年。看到我如此惊诧,他便拿出一份传真电报给我看。那是内蒙古党委转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一个报告,中心内容是为适应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大运会”报道期间,每天都有新华社的大幅照片在各报头版出现。因此,一些媒体的摄影记者感到新华社的压力了。的确,在“大运会”上,新华社的照片更注重时效性、新闻性,并注重拓展照片的多样化和风格化,通讯社的信息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欣喜之余,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们也在思考,这是不是意味着新华社的体育照片走向市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呢。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17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颁奖仪式上的致词中指出:“今天是世界消除贫困日,我们选择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是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媒体和朋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努力。”毫无疑问,这次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主办的“关注贫困”公益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新华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媒体的形象,是新华社综合影响力又一次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17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颁奖仪式上的致词中指出:“今天是世界消除贫困日,我们选择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是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媒体和朋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努力。”毫无疑问,这次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主办的“关注贫困”公益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新华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媒体的形象,是新华社综合影响力又一次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继提出“两国论”的李登辉之后,台湾地区选举胜出的领导人陈水扁的竞选“搭档”,即将就任台湾“副总统”的吕秀莲成了全世界主张统一的中国人又一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最后一天,也是新华社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心最繁忙的一天。 8:10 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朱承修和彭树杰同志像前几日一样从新华社大厦北门上车,前往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两会”程序报道是中央授权新华社的一项重要报道任务。长期以来,新华社努力探索“两会”程序报道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道方式,但久而久之,程序报道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 中央转变会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为“两会”程序报道创新提供了动力。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指导,新华社大胆改进程序报道,取得可喜成绩,原本严肃单调的程序报道,变得“有血有肉”、立体可感。  相似文献   

15.
怎么办?新华社面临着目前新聞稿件出路的严重問題时,該怎么办? 办报!我没有意見。不办报,更是理所当然。一个通訊社有它自己特有的任务,不必要以办报作为副業。我想提出的是在“办报”和“不办报”的争论范畴以外的問題——新华社業务的發展規律問題。我認为,新华社总社早就应該設立一个机構。專門研究新聞業务、新聞学理論、通訊社業务的發展规律等問題,以作为督促、啟發、推进新华社业务的核心。我們不能在每次遇到“稿件出路的危机”或“稿件質量的重症”时,才来个“病急乱投医”。这种  相似文献   

16.
9月23日下午,新华社最先发出了邢芬获本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的快讯,获得了亚运“新闻战”中的“第一枚金牌”。在大型国际体育比赛中,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和第一个破纪录的人历来是各大通讯社争先报道的热点。这一次新华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首战告捷。新华社发第一枚金牌揭晓的快讯是在2点14分。合众社第二个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9月14日至15日,新华社和国家邮政局在北京联合召开“新华社2005年度报刊发行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局、报刊发行局主要负责同志、总社17家公开发行的社办报刊主要负责人,营销总平台及31个分社营销平台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是新华社党组和国家邮政局党组共同决定召开的,是双方第一次专门统筹研究、部署新华社各主要邮发报刊发行工作的会议。与会期间,“强强合作,共同打造强势媒体”成为新华社与国家邮政局发出的共同声音。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新华社与国家邮政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强强…  相似文献   

18.
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一个关于“良心”的话题,一声对“感恩”的呼唤,新华社发出专稿,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2005年7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出一篇新华社专稿《大学生儿子玩“潇洒”农民老父“心口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9,(6):10-10
6月16日,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剪彩仪式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从此,开心网用户点开首页的“新华社电视”,就可以看到由新华社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根据电视报道动态不断更新的新华社十大主播、十大电视评论员、海内外十大出镜记者。网友们可以加自己为新华社电视的“粉丝”,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所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加他们为好友,与新华社的这些“名嘴”“名记”近距离交流。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期,新华社正在开展“护牌”行动,以维护国家通讯社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据了解,新华社之所以开展这次“护牌” 行动,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新华社名义进行诈骗等各种违法违纪活动,同时社内极少数工作人员也存在违反新华社工作规范的行为,这些都损害了新华社的声誉和形象。由此想到,其它的新闻媒体就不存在上述的类似问题吗?是否也需要开展类似的活动呢? 笔者认为,许多新闻媒体也需要来一次“护牌”行动。因为声誉和形象很重要,特别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拿报纸来说,各种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