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同学们,《作文宝典》在左手,《优秀作文全集》在右手,那为什么还怕作文、愁作文呢?  相似文献   

2.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今天上课时,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游戏——恐怖"竹子"。看了这个游戏名称,你一定会很奇怪。竹子有什么恐怖的?它只不过是一种植物而已,既不会咬人也不会吃人,为什么同学们一听见"竹子"这个词就会变得精神紧张呢?其实,恐怖"竹子"是一个锻炼同学们注意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同学们围成圈站立;二、每位同学将手掌张开,掌心朝下,右手食指抵住旁边同学的左手掌心;三、听老师讲故事,讲到"竹子"一词时,快速地用左手去抓身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将自己的右手食指从另一边同学的左手掌心逃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一、游戏导入 ,调动情绪师 :同学们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通过游戏 ,调动学生的兴趣 )现在大家随着老师的指令开始行动 :把两只手平举 ,绕过头顶 ,然后 ,把手叠放在胸前。好 ,我现在要问大家 :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的同学有几个 ?左手放在右手上面的同学有几个 ?(大多数学生配合默契 ,且非常好奇 )师 :据说有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研究 ,他发现左右手的叠放顺序与一个人的成才有密切关系…… (学生产生了好奇 )大家猜一猜 :他的结论是什么呢 ?师 :(课堂上一片嘈杂声 )我听见了 ,左手放在上面的同学的结论与右手放在上面的同学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5.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6.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7.
梳辫子比赛     
今天,我们班上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比赛———梳辫子。梳辫子,可是咱们女同学的强项。可是,谁梳得更好呢?比一比就知道了。男同学们呢,就只能瞪眼睛看热闹了。第一局女同学比梳马尾辫比赛就要开始了,女同学们都兴奋极了。大家散下头发,右手持梳子,左手撑着牛皮筋。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老师一声令下了!“准备———1、2、3———开始!”徐老师喊道。我们飞快地梳了起来。我先把头发理顺,然后用左手抓起头发,从前到后,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加油、加油!”观看的同学们给我们参赛的选手们鼓着劲。我撑开牛皮筋,一圈圈飞快地往…  相似文献   

8.
作文题精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 有一个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伸出了自己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问食指和中指一样长吗?同学们回答.“不一样”。老师笑了笑,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对在一起,问,“同学们,你们再来看.它们还不一样长吗?”同学们都认真地看着老师那四根手指组成的一个长方形,齐声回答,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游戏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听老师的口令,你们做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让你举左手,你们就举右手。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教师发出简单口令,如举右手、抬头、闭眼睛、站起来、左手摸左脸、右手摸左脸等,学生做与1:2令相反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吹砖头比赛     
洪老师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教室。她左手拿着一块砖头,右手拿着一个信封。同学们非常惊讶,窃窃私语起来:老师拿砖头和信封干啥呀?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11.
一、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自己的左手与右手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想玩的请举手。(生举手)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是你的——左手还是右手?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云”这个字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同学们,谁认识这个字啊?”学生摇头,于是老师启发一学生说:“你的头上是什么?”学生用手摸了摸头上说:“帽子。”“帽子上面呢?”“楼板。”“楼板上面呢?”“楼顶。”“楼顶上面呢?”“天空。”“天空里面呢?”“太阳。”“还有呢?”“月亮。”“再有呢?”“星星。”“还有什么东西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飞机。”“不是金属做的。”“小鸟。”“也不是动物。”“空气。”跟空气差不多儿。”学生:“……”老师冒汗了,学生也冒汗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个体社会化是指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同学们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就是进行社会化的过程,而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特别是从一个旧环境进入新环境的时候。请书本前的你拿出你的双手和我一起做一个游戏。首先,将你的十指交叉,好的,记住现在的姿势,现在如果你是右手大拇指在上就换成左手大拇指在上,如果是左手大拇指在上就换成右手大拇指在上,有没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呢?  相似文献   

14.
曾艳婷是四(1)班的班长,也是班主任老师颇为得意的助手,在校内是有名的严厉型干部,同学们暗地里称她为“管家婆”。 早读课,教室里书声朗朗,曾艳婷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左手拿着书,右手不时指指这个、点点那个。忽然,有一个学生回头瞄了她一眼,顺手用胳膊碰了两下同桌,同桌猛回头,火冒三丈,喊道:“干什么?”曾艳婷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拿起书,朝着那个开小差的同学头上“啪、啪”就是两下,“吵什么,读书!”一切都那么自然,两位同学老老实实又读起了书。 下课了,老师作了简短的总结:“有些同学就是不遵守纪律,要不是…  相似文献   

15.
趣猜成语     
“哈哈……”从我们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里传来了阵阵笑声。什么事这么高兴呀?原来是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猜成语的游戏呢!老师先给我们做示范。她左手拿起一张纸,右手拿起一把剪刀,“咔”的一声,用剪刀把纸剪成两半。“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哪一个成语,大家知道吗?”老师问。“一刀两断!”  相似文献   

16.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你…  相似文献   

18.
巧问妙答     
活动目的 :通过巧问妙答竞赛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活动方式 :室内活动 ,教师主持 ,分组竞赛。活动准备 :1 收集巧问妙答题目。2 在老师指导下了解巧问和妙答的方法。3 制作计分用的千纸鹤及小组抢答牌。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先来进行一个小调查 ,请问同学们写字的时候用左手还是右手?”学生肯定要回答“右手”。师加重语气再问 :“到底用什么写字?”(并做写字动作)引导学生回答 :“用笔。”这就是“巧问妙答”。(板书课题 :巧问妙答)巧问妙答 ,又称“脑筋急转弯” ,就是所答的问题答…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书本不讲究整洁,乱写乱画,弄脏弄破;铅笔短了就扔,一天下来,老师讲桌上会有十几支短铅笔,问这些笔是谁的,没人应声。对此,在上“爱惜学习用品”一课时,我右手拿着一叠整洁的课本,左手拿着一叠弄脏了的课本,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说:“如果发课本,你们想要老师哪只手上的课本?”同学们脱口而出要老师右手上的课本。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2007,(2):45-47
吴正宪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2个。”“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1个。”吴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左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肯定道:“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半个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画图、有的同学写汉字,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